一對一溝通(員工版)
給一對一的新手
如果在一對一溝通時,面對自己的導師,Leader 或是老闆,你不知道該聊什麼,這裡我可以給些建議。為方便起見,在下文中我用“導師”與“你”來指代一對一溝通的雙方,但實際上“導師”也可以是你的 Leader 或是老闆。
這是你的會議
也許你覺得一對一溝通中主導者應該是你的導師,這說明你對學習的觀念還停留在學校階段。在學校裡,老師會準備課程,你的學習過程就是來課堂上課。在一對一中,也許你認為導師應該準備好所有要問的問題,要給的反饋,你只要配合就可以學到東西。很遺憾,這樣的學習思維在工作中行不通的。你並未給公司繳納學費(恰恰相反,公司付了你的工資),所以公司或是導師並沒有培訓你的義務。再換個角度,你覺得自己和導師之間,誰會更忙一些呢?也許他要與 5,6 個人做一對一溝通,你覺得平均下來,他能在一個會議的準備上花多少時間?
想從導師身上學到東西,你需要主動出擊,帶著自己的目標與問題去參加一對一,把它當作一次向前輩請教與學習的機會,或是當作一次“採訪”,認真準備好你的問題,最大化你的收益。
提前準備
任何會議都是要準備的,一對一溝通也不例外。在一對一中毫無邊際的閒聊,雖然有時也能碰撞出火花,但不確性太高了。首先一對一溝通的時間應該要事先約好,在參加之前整理好你的問題列表,如果不是什麼敏感問題,你也可以提前一天把問題發給你的導師,這樣他能更好的準備,回答的質量也會更高。建議問題不要太瑣碎,每次有一到兩個主題。
可以聊的不只是技術
大部分程式設計師與導師的一對一溝通都是從技術話題開始的,這完全沒有問題,但希望這不是全部。還有什麼其他可以聊的問題呢?
- 詢問反饋: “對於我最近做的 XXX 專案,可以給我一些反饋嗎?”持續性的反饋是績效進步的指南針
- 聊業務與產品: 技術是手段,業務發展才是目的,研發人員同樣需要產品意識。你可以與導師聊產品,也可以主動找PM同學聊聊
- 同事間的溝通合作問題: 也許團隊中有人與你的合作不順暢,你覺得很難處理,這類問題就適合在一對一溝通中尋求導師的幫助。
- 個人的職業規劃: 大部分時候,導師比你有更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幫你分析你的個人職業規劃。所以每個季度或是每半年,都可以就這個話題聊一次。
正確的提問姿勢
關於提問,我給兩個建議。
第一個是“提導師知道答案的問題 ”,什麼是你導師知道答案的呢?是他自己的事情,或是他熟悉的領域。比方說,你問他“對於我之後的職業規劃,你可以給些建議嗎?”,這個問題很難,他對你的長處與短板只有部分的瞭解,對你過去的經歷也只是略知一二,更沒法知道你確切的想法,你覺得這個問題能得到有質量的回答嗎?但如果你問“可以和我說說你之前的工作經歷嗎?如果你現在重新規劃,你會做哪些改變?”,我相信這個問題你的導師一定能給出高質量的答案。這個答案你不能直接套用,但你可以學到他的經驗與思路。
第二個是“讓導師分析具體的問題 ”,還是前面那個職業規劃的問題,如果你就是希望導師對你的職業規劃給出意見,該怎麼做呢?你應該給出你自己當前的規劃,同時對於為什麼這樣規劃給出自己的理由。基於這些 context,你的導師就可以分析你的規劃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要重新推敲。“這種提問的方式也太累人了吧?”,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建議你反思一下,若你自己都不仔細思考自己的問題,別人有什麼義務來幫你想呢?
總結與記錄
希望通過以上的幾點建議,你可以在一對一溝通中有更大的收穫。最後一點建議就是,把會議中有價值的東西落於文字,記錄的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對這些資訊做二次加工與提煉,加深你的理解與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