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C,澳洲50°C!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美國-50°C,澳洲50°C!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作者: 郭昕妤
2019新年開年僅一個月,極端天氣席捲全球多國。資料顯示,1998年至2017年,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22450億美元;2018年,更有多家大型企業集團因極端天氣而業績遭到嚴重拖累甚至宣佈破產。
美國-50°C,澳洲50°C!南北半球相差100°C,地球開啟極端模式?
事實上,極端天氣不是什麼新鮮事:2007年,英國遭遇200年一遇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現世紀大洪水,俄羅斯發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國龍捲風造成幾百人死亡;2017年,颶風季極為活躍接連重創北大西洋……
但令人不得不重視的是, 2019 新年開年僅僅一個月,極端天氣如此頻發,且已席捲全球多國 :美國中西部氣溫比北極還要冷,而另一邊,澳大利亞則遭受極端熱浪如同置身火海,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歐洲多地大雪成災,巴西、智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則洪水肆虐。
在美國,多城突破零下50度,打破340多項歷史紀錄。根據美國中西部地區氣象中心,冷氣團加上冷風影響下,明尼蘇達州氣溫降至攝氏零下53度、威斯康辛州為零下51度、愛阿華州零下58度,以及伊利諾州零下48度,而處於這場“氣溫地震”中心的芝加哥最低氣溫甚至低於南極,創下了1966年以來的最低氣溫。
極寒天氣已經造成包括數名學生在內的至少21人直接死亡,多個州宣佈進入緊張狀態,許多地區學校停課,電力與天然氣等基礎建設不堪負荷……
與此同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酷暑難耐,1月24日,阿德萊德氣溫達到46.6℃,打破80年來的紀錄。懷阿拉48.5℃、利溪46.9℃、奧古斯塔港49.1℃,全部打破歷史最高紀錄。
高溫已經造成當地路面柏油融化、基礎設施故障、動物和魚群大規模暴斃(其中澳大利亞眼鏡狐蝠兩天內死亡三分之一)、野火肆虐……
極端天氣為何頻頻出現?全球變暖或為主因
不管是美國的-50℃極寒,還是澳大利亞的50℃酷熱, 這種種極端天氣,正是源自於全球變暖。
表面看來,美國的極寒天氣似乎是全球變暖的一個悖論。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寒潮視為打臉“全球變暖”的證據,在1月28日釋出推特稱,“全球氣候變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請快回來,我們需要你!”
事實上,絕大多數科學家根據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恰恰是導致嚴寒等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大幅上升的原因,比如眼下美國中西部正經歷的極寒,和南半球正在經歷的酷暑。
美國航空航天局研究表明,北極融冰和氣溫升高會干擾北極上空的對流層,北極變暖會擠壓原來盤踞在位於北極上空的“極地渦旋”內部的冷氣團,使寒冷空氣容易溢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據此對美國這一波寒潮天氣解釋稱, “ 極地渦旋 ” 近來不穩定,導致通常聚集在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南下,侵入美國導致了美國的極寒天氣。
氣候學家Judah Cohen補充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地球總體正在變暖,但北極附近地區變暖的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北極放大效應”(Arctic amplification)會削弱或擾亂極地渦旋,導致冷暖氣流的重新分佈,將冷空氣團向南轉移到了歐洲、亞洲和美國,而這種變化最近數十年更頻繁地發生。
另一名氣候學家Michael Mann持相對謹慎態度,認為現有資料和模型尚不足以解答關於極端天氣形成機制的一些關鍵問題。
澳洲經歷著的異常高溫則是全球變暖更直接的體現。澳大利亞氣象局表示,1910年以來,澳大利亞及其周圍的海洋已經變暖了約1℃。
經濟風險:哪些行業和企業受影響?
氣候變化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風險。
極端天氣對多個行業都會產生產生巨大沖擊。以這次美國極寒為例,全美2300次航班取消,11800次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鐵軌結冰列車無法正常執行,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及多家交通運輸公司暫停服務,大規模用電導致電力基礎設施不堪負荷,美國天然氣及農作物期貨等價格震盪、部分商業和政府機構被迫暫時關閉……
聯合國近日釋出《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列舉了全球經濟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報告指出,隨著世界上出現越來越多極端天氣事件,氣候風險正在加劇。 1998 年至 2017 年,氣候相關災害造成的損失高達 22450 億美元,比 1978 年至 1997 年期間增長 151% 。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也顯示, 2018 年全球所有自然災害的總損失為 1600 億美元,高於 1400 億美元的長期平均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業績遭到嚴重拖累甚至宣佈破產。
報告顯示, 去年 11 月席捲美國加州的大火造成的總損失達 165 億美元,是 2018 年世界上財產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受此影響,美股公用事業百年公司 PG&E 被迫宣佈申請破產保護。 此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自然災難也發生在美國,分別是 10 月的颶風 “ 邁克爾 ” 和 9 月的颶風 “ 佛羅倫薩 ” ,分別造成 160 億美元和 140 億美元的損失 ,多家公司因此受害。
至於具體哪些公司更容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市場情報公司Four Twenty Seven綜合 海平面上升、颶風、洪水、乾旱 等極端災害天氣因素,來衡量公司應對災害天氣的脆弱性並進行排名,發現 供應鏈多點佈局的行業龍頭暴露的風險最多。
該報告顯示,排在榜首的是 挪威郵輪控股公司 ,該公司在邁阿密擁有多項設施,包括貨運客運設施以及旅行社,其均高度暴露在極端降雨、颶風以及洪水等風險中,或將令公司遭遇鉅額損失。 科技巨頭西部資料公司 也有超過五分之一的設施所在地,或將因嚴重遭受洪水侵襲而導致運營受阻、供應鏈中斷。此外, 美光科技、希捷科技、應用材料公司、道明尼資源、公共服務企業集團、皇家加勒比海遊輪、因塞特醫療、百時美施貴寶 等公司遭遇自然災害的概率均排在前列。
總體看來,極端天氣會拖累多少比例的企業收益?標普全球統計資料顯示,在2017財年約15%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開披露了天氣等相關事件對公司收益的影響,不過僅有 4% 的公司進行了實際量化,這部分公司的收益平均受到約 6% 的影響。
極端天氣以不同方式影響企業
隨著氣候風險因素對企業影響加深,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氣候變化作為其年度報告中的一個風險因素,也有資料顯示,已有85%的公司在決策過程中都已將氣候引入風險因素進行考慮。
一家名為CDP的非營利組織環保組織近期公佈一份其收集到的關於各大公司有關其環境影響的報告,其中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機會。
報告顯示,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 極端天氣正在或將會以各式各樣的不同方式影響公司收益。
企業最常提到的風險之一是水資源短缺。比如,英特爾的許多業務都位於半乾旱地區和水資源緊張的地區。英特爾在報告中表示,半導體制造過程依賴水,如果氣候變化導致這些地區的乾旱持續時間更長,其運營成本將大幅增加。可口可樂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若氣候變化導致水資源短缺,可口可樂系統裝瓶業務的供水量可能會受到限制。
此外, AT&T 提到,更頻繁的颱風和野火會耗費更多經費修復損壞的網路以及裝置成本。
迪士尼提到,氣溫上升已經影響到主題公園的顧客舒適度和健康。如果不採取措施確保冷卻和管理極端溫度的低成本替代方案,會影響到其吸引和留住訪客數量的能力。
此外, 美國銀行 提到,其4%的美國房地產擔保貸款處於洪水區,幾乎全部都是住宅區,洪水發生率和嚴重程度的增加可能導致客戶拖欠抵押貸款。
Visa則警告,全球變暖可能會加劇全球流行病和武裝衝突,這些問題反過來會導致更少的人出門與跨境旅遊。
不過,也有企業能因此獲益……
極端天氣可以消除或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因此,對於企業而言, 氣候變化並非全都是不利的。
比如, 蘋果 在報告中提到,更多的災難將使人們更依賴iPhone:可以用作手電筒或警報器、提供急救指導、充當收音機、透過汽車電池甚至手搖充電器充電多天。總體而言,蘋果估計,氣候變化帶來的總好處可能高達9.2億美元。
谷歌則預計氣候變化將增加成本同時也會帶來收益。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社會經濟條件波動可能會減少對線上廣告的需求,但同時更多人可能會使用Google Earth。如果客戶重視Google Earth Engine作為檢查地球自然資源和氣候變化的工具,可能會提高客戶忠誠度或品牌價值。
藥廠 默克 提到,氣候變化將會增加熱帶地區與天氣相關疾病,從而增加相關藥物的需求。
本田提到,如果極端天氣令全球基礎設施崩潰,其發電機需求將大增,如卡翠納風災之後,本田發電機組的銷量增加27%。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開通華爾街見聞金卡會員,馬上領取2019全球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