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產業應用前景廣闊 5G推動革命性發展
大資料產業指以資料生產、採集、儲存、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資料資源建設、大資料軟硬體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資訊科技服務。
隨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行為活動的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由此生產的資料量也越來越大。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資料時代。除了資料體量大以外,資料型別也越來越豐富,包括交易資料、金融資料、身份資料、車載資訊服務資料、時間資料、位置資料、射頻識別資料、遙測資料和社交網路資料等。預測到2020 年,全球資料總量將達到44ZB。

2009-2020年全球產生資料總量統計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1-2017年全球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大資料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達到4700億元,同比增長30.6%。預計到2018年中國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20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5.13%,2022年中國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5200億元。

2017-2022年中國大資料產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達到27.2萬億元,佔GDP的32.9%。預計到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31.25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88%,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50.74萬億元。

2017-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大資料產業發展阻礙因素分析
1、資料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
目前資料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低,資料孤島現象還是很嚴重,為了讓使用者依賴自己的產品,企業不願意將收集到的資料共享給其他人。同時,資料質量不高,資料資源流通不暢,管理能力弱等原因也造成資料價值難以被有效挖掘利用的現象。
2、技術創新與支撐能力不強
技術創新是大資料發展的關鍵,但是目前我國在新型計算平臺、分散式計算架構、大資料處理、分析和呈現方面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對開源技術和相關生態系統影響力依然較弱。
3、大資料產業支撐體系尚不完善
資料所有權、隱私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資訊保安、開放共享等標準規範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兼顧安全與發展的資料開放、管理和資訊保安保障體系。資料的黑市交易猖獗,不利於正規大資料企業的生存。區塊鏈技術可以給資料加了一個GPS,對交易的資料進行追蹤,有效打擊資料非法流通問題,但由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因此區塊鏈技術還沒有真正發揮出實力去解決黑市交易問題。
4、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
大資料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和業務應用等各類人才短缺,難以滿足大資料發展的需要。熟悉行業又熟悉資料分析的人才匱乏,使得經營管理公司人不知道能從資料中得到什麼,懂資料分析的人不知道怎麼能用基礎資料支撐到公司經營,缺少能夠將兩者結合到一起的人或者組織,這也是當前大資料應用少的重要原因。
大資料產業發展有利因素分析
1、政府將大資料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2017年1月,工信部發布了《大資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具體設定了七項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大資料技術產品研發;二是深化工業大資料創新應用;三是促進行業大資料應用發展;四是加快大資料產業主體培育;五是推進大資料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完善大資料產業支撐體系;七是提升大資料安全保障能力。圍繞重點任務,政府還設定了大資料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大資料服務能力提升、工業大資料創新發展、跨行業大資料應用推進、大資料產業集聚區建立、大資料重點標準研製及應用示範、大資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資料安全保障等八大工程,作為工作抓手重點推進。
2、應用市場廣闊
大資料能與傳統產業進行融合,對傳統產業進行從設計研發、生產管理到售後維護全流程的改變,大資料應用的市場非常廣闊。比如零售業可以運用大資料調整銷售策略,製造業可以運用大資料加強售後維護,農業可以運用大資料制定收割路線,電信業可以運用大資料加強精準營銷。
3、5G技術推動大資料進行革命性的發展
5G網路是一場創新革命,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大智移雲”時代,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與雲端計算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行動通訊資訊服務企業已開始建設基於大資料關鍵技術的大資料應用平臺,大資料正由技術創新嚮應用創新轉變,5G能帶來海量的原始資料,未來大資料技術能將各行業豐富的資料型別,與應用場景不斷深度融合,實現應用創新層面的大爆炸。5G將帶來大資料產業的繁榮,以及帶動產業鏈的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