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今年的拜年專案,需要你具備靈活的手指,和乾淨的攝像頭
豬年來福,Google AI 實驗室為那些還沒有「配齊」的小夥伴們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這一次,團隊再次融合中國手影遊戲和皮影元素,讓80、90後朋友們重溫孩童時代的稚趣盎然。這便是 Shadow Art AI Experiment ——一款手影 AI 小遊戲,定檔除夕首發上線。
消滅手殘黨

Shadow Art 的操作流程看上去並不複雜。體驗者通過瀏覽器進入應用,按照提示選擇生肖。當然,使用者也可以不選擇自己的生肖,倘若你恰好不知道愛慕的異性或要好朋友的屬相,又慘到不會背誦十二屬相口訣,那 Google Shadow Art 可以幫到你。在右側的時間軸,你只需選擇選擇年份,系統會自動判定對應的生肖。
選定生肖之後,程式會提示「校正相機」,我們點選「下一個」,在此過程要保持安分乖巧,確保裝置在校正過程處於穩定狀態。另外,切記不要故意選擇充滿迷幻風情的背景,不然再怎麼矯揉造作,程式也很難準確識別你的十指風姿。

準備就緒後,我們正式進入闖關環節。根據操作描述,遊戲開始後,體驗者需要用手勢擺出對應的動物輪廓,AI 會通過前置攝像頭進行識別,成功識別出正確的生肖將自動進入下一關。需要注意的是,右側的攝像頭識別區會給出相應的手勢提示,每關給足 20 秒的時間,供體驗者嘗試擺放正確的手勢。
儘管我們選用了牆壁做背景,規避了識別最大的干擾因素,但初體驗的結果仍然令人沮喪,識別並不理想。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嚐鮮的使用者需遵循「科學上網」的原則。在遊戲過程中,筆者就經常遭遇頁面卡頓的問題。因此,網路環境是否穩定,關乎著大家是否能連貫衝冠的可能。
除了背景選擇和網路環境外,通關失敗的原因,還得歸咎於各位的手勢和距離存在偏誤。對於「手殘黨」而言,這款小遊戲似乎不那麼友好,但不失為一劑「治癒良方」。朋友們要相信勤能補拙的道理,若要通關贏卡,其實只需記下 12 種生肖的手勢圖,然後嘗試多次練習,最後定能順利解鎖 12 道關卡。
可還記得「猜畫小歌」?
選擇在 2019 年新春之際推出這款全新的 AI 互動體驗,Google 的誠意可見一斑。這不是 Google 第一次專門為中國農曆新年造勢,每逢農曆春節,Google 都會在首頁更新 Doodle。如果這是常規輸出,那麼 Shadow Art 的推出,多少可以從側面說明國外對中國文化的敬仰程度正在不斷加深。
Shadow Art 的原型要追溯到去年一款名為「ShadowPlay Puppetry」的應用,它在 2018 年的谷歌中國開發者大會完成了全球首秀。ShadowPlay Puppetry 以「AI 喚活十二生肖」的應用,用意十分明確,那就是助力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皮影戲」發揚光大,並向這項「絕技」致以敬意。
Google 用科技為老中青三代人還原了一場皮影戲。體驗者只需在裝置前用手勢模擬生肖和人物,就能識別和生成出對應的皮影形象,投射到螢幕上並輔以相應配樂,只需幾個簡單的手勢,AI 就能完成一段皮影戲的精彩演繹。
而 Shadow Art 可以被視為 ShadowPlay Puppetry 的衍生版。遊戲的目標不是用 AI 完成皮影戲,而是儘快解鎖十二生肖,獲得專屬的生肖卡。與 Google 以往的 AI Experiments 一樣,這款互動體驗依舊以瀏覽器為平臺,再次用充滿趣味的方式為大家展現 AI 的魅力。
早在 2016 年,Google Doodle 與 AI 結合,推出了猜謎遊戲「快速塗鴉」(Quick, Draw!)。「快速塗鴉」隸屬於 Google AI 實驗室,它能夠對使用者所繪製的影象進行實時辨識,是「猜畫小歌」小程式的前身,後者培養出的「靈魂畫家」不計其數。
公開資料顯示,Google 從 2011 年起,就開始選擇與全球超過 1700 家文化機構牽手,儘可能利用自身的 AI 技術,向人們展示全世界的多元文化和藝術魅力。這些非贏利性質的專案被 Google 統稱為 AI Experiments。其中,非常受大家喜愛的猜畫小歌和 Google 翻譯等應用都是 AI 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最佳代表。
附:Shadow Art 製作人 Elaine Zhu 關於此專案的 自述





責任編輯 臥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