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GDP穩居全國第一,智慧製造挑起大梁
近日,在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中,2018年廣東省地區GDP資料公佈,生產總值達9.73萬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9.73萬億元背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21萬億元,增長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58萬元,同比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加上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省重點專案投資超過7000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更是增長高達57.9%。
目前已經公佈了2018年GDP初步核算資料的省份有:四川省(4.07億元)、湖北省(3.94億元)、湖南省(3.64億元)、安徽省(3億元)、江西省(2.2億元)、內蒙古(1.72億元)、貴州省(1.48億元)、上海市(3.27億元)、北京市(3.03億元)、重慶市(2.04億元),與各省市GDP相比,廣東省以9.73億元又穩居第一。
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2018年的優異成績在意料之中。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憑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國家的大力扶持,經濟得以迅猛發展,併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模範省份。在優異成績和美譽的背後,強大的製造力是廣東省的核心支撐,對智慧製造的佈局更是2018年廣東地區實現再增長的主要推力。
在推行智慧製造的路上,廣東省已經小有成績。不僅匯聚了像富士康、豐田、比亞迪、華為、TCL、格力、研祥、大族鐳射、康佳等國內外知名製造企業,許多製造工廠更是實現了很高自動化、機械化以及智慧化,生產效率和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比如,工業富聯關燈工廠,不僅是廣東地區製造工廠的模範標杆,更是入圍了2018年全球製造業燈塔工廠名單。據瞭解,目前工業富聯已經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7座試點關燈工廠,包括了精密機構件加工工廠,精密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等。其中,位於深圳龍華園區的工廠,整個專案投入108臺自動化裝置,並完成聯網。整體專案完成後,生產線的工作人員從318人降低到38人,人力節省88%,生產效率提升30%,庫存週轉率降低15%,大大降低生產空間的需求,效益提升高達2.5倍。
與此同時,在本次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中,省長馬興瑞也就2019年廣東省在製造方面的佈局進行了詳細地規劃,主要從五大方向著手:第一,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加快改善供給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第二。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電子資訊、綠色石化、汽車、智慧家電、機器人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叢集,紮實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設,大力引進優質高階裝備製造專案。
第三,抓緊謀劃推進積體電路等研發製造。廣東省2019年將會持續加大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力度,促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再推進3000家工業企業“上雲上平臺”,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第四,加快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建設,新籌建5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繼續實施新一輪工業技改,推動83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第五,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堅決破除無效供給,開展製造業企業“畝均效益”綜合評價試點。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業公共服務平臺。
可以看出,在未來的計劃中,智慧製造無疑又是廣東省2019年或者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的確,在國家的大力推行和市場的發展下,智慧製造毋庸置疑成為製造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廣東作為匯聚了眾多知名製造企業的大省,在這次“智”造的發展趨勢中,將會作為先鋒先“入場”。
製造產業在廣東的經濟發展中佔據著核心的位置,針對智慧製造制,廣東省目前已經制定了長遠的發展規劃。而通過推動製造產業的升級轉型,製造企業在生產效率和效益上可實現大幅度的增長。相信未來,廣東省將在智慧製造路上不斷突破,引領我國眾多製造企業真正實現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