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自制透明探索版 一加6T神操作不服不行

對於每一個喜愛數碼科技的朋友來講,動手操作的能力必不可少。對於手機來講,儘管不具備太大的DIY操作的可能,然而,牛人的操作往往讓你感到意外。這不,就有大神秀了一波神操作——為一加6T自制透明探索版。
透明探索版是2018年CMF的一大“騷操作”,最初見於小米8透明探索版。這個設計對於科技控和硬體黨的“殺傷力”還是滿滿的,畢竟那一個個近乎裸露的配件擺在那裡,半推半就的樣子最可愛了!奈何.....買不到啊。
背殼手感一直以來都是一加的巨大優勢
不過,當你掌握了“自制透明探索版”這一“神操作”之後,這將不再是問題。國外大神Jerry就為我們復現了這一操作。他選擇了手感上乘、頗有“女友小手質感”的一加6T。這部手機的背殼是所有玻璃背殼機型中手感最細膩的。
分離背殼,旁邊的40米大刀很嚇人(圖片來自YouTube)
首先,他用熱風槍將一加6T的背殼邊緣加熱,然後吸開。這都是拆機過程中的正常操作,無論是換電池還是接排線,都必不可少的。(唯一的問題是他全程用刀,比較危險)此操作如果移植到一加6的身上則需要加上斷開指紋識別排線這一步驟。
這個危險的動作,估計只有擅長暴力破拆對的建林大師敢幹(圖片來自YouTube)
隨後,他開始對一加6T的背殼做動作了。很明顯,一加6T的背殼內側是膠,是可以去除的。他劃了一刀膠,直接開始撕。當然,也可以加熱後再撕,這招比較危險——驟冷和驟熱容易導致玻璃、陶瓷等材質碎裂,因此不宜加熱太久,且需要均勻加熱。
用刀取下攝像頭蓋板(圖片來自YouTube)
這塊膠的一體感還很不錯,幾乎可以整個撕下來。當然,作為整個操作中最“騷氣”的一步,這點還是很有挑戰性的。一旦操作不慎,背殼碎裂,除膠不淨都有可能發生。然後他用刀子將攝像頭蓋板取下來了。
不過好就好在,得益於一加一貫靠譜的品控,悲劇沒有發生,而且即使是攝像頭附近區域的膠,也去得十分乾淨。這與機身的材質做工不無關係,換作別的品牌的機型可能並不買賬,而且——試錯成本有點嚇人。
利用快拆取下電池(圖片來自YouTube)
然後,他取下電池排線上的固定蓋板,斷開排線,利用快拆取下了電池。
在電池正面貼紙(圖片來自YouTube)
隨後,Jerry在取下的電池上貼上了紅色的格狀貼紙。貼紙的目的在於顯示工業質感順便呼應一加品牌的調性。當然了貼紙作為一種自定義的好方法,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創作者的個性特徵。手機背殼和機身之間的縫隙儼然成為了你的創作空間:
喜歡妹子的,還不抓緊去表白(跟有些帶背屏的手機如出一轍)
想賺錢的,還不抓緊刻上財神(想藏私房錢的兄弟們不妨一試)
考試求過的,不如貼上一張錦鯉(評論區裡說這招能用來作弊的你夠了)
這才是手機拆解能為大家帶來最為輕鬆活潑,而非嚴肅專業的一面。
為攝像頭蓋板安裝雙面膠(圖片來自YouTube)
隨後,他在背殼邊緣和攝像體蓋板與背殼相接處粘上了雙面膠。畢竟,還是那句老話,除非技術超群,否則到了需要用B7000粘背殼的時候,再多的膠都救不了你。
最後,背殼盒蓋,就可以愉快的使用自己的透明探索版了。當然,在此必須宣告,無論操作成敗,手機的防水防塵都會受到影響,遇到極端情況下甚至會有損壞部件和合不上蓋的風險。而且你的售後與維修也一定會受到影響。下手還需謹慎啊!
任務獎勵:一加6T透明探索版x1(圖片來自YouTube)
寫在最後
在大家的印象中,拆解手機往往是一個頗具難度且風險極大的事情。這的確是事實,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膽大心細的你完全可以自己為自己換電池、更換螢幕總成甚至在顯微鏡的輔助下維修主機板上的連線點。相對而言,頗具創意空間的“自制透明探索版”倒也不是很難實現。
當然了,從上文的實際拆解過程可以看出,一加6T之所以可以成為自制透明探索版的目標機型,其做工精緻度功不可沒。足夠堅固耐熱且不易碎裂的背殼很重要。在這一基礎上,既要保證訊號暢通,又要兼顧防護,最後上升到手感,每一步都很不容易。這與一加優質的CMF技藝、“不將就”的用料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啥都不說了,就等上半年拆解一加7,解鎖“自制透明探索版”新成就了。
Z·Teardown:用專業的視角探索機身內部做工,揭祕前沿尖端科技,深挖硬體迭代浪潮,為你提出最實際的維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