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裝備」一個手攝愛好者的 EDC 2:軟體篇

硬體包括:
- iPhone XS Max
- iPad Pro
- Apple Watch
- Kindle Oasis
- Skullcandy Venue
- 極米 Z6
- 樂泡 Hismart 智慧揹包
(溫馨提示:本文所有圖片使用iPhone拍攝,手機客戶端閱讀本文更美觀。)


為什麼我推薦的第一款App不是攝影類的?你還是太年輕,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沒有錢玩個p的攝影……咳咳,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沒有天氣預報就不知道當天的光線條件怎麼樣啦,也就無法安排攝影計劃,雨天一般不適宜拍照,而陰天則會使畫面灰濛濛的,不過你也可以利用這種天氣的軟光拍攝特定題材的照片。這款App可以準確預測未來14天的天氣,大致預測未來長達39天的天氣情況。關鍵國內來說還比較準。當然誰有更準的也不妨推薦一下,總之,天氣預報對於拍攝十分重要。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可預測很久以後的天氣。

拍攝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大老遠去拍一個建築物,到了的時候卻發現背光了。這時候不僅需要天氣預報,其實我們還需要另外一款App,譬如這款,這款軟體可以預測太陽與月亮在不同季節的軌跡,有了這一參考我們的拍攝才可以一擊命中,我用的是免費版,收費版有實景AR,預測起來更直觀。此外這款App還可以協助你看房。。。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可以預測太陽位置提高拍攝效率。

如果說前期拍攝需要注意什麼,一般來講RAW格式是你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手機拍RAW格式的App有很多,像Lightroom CC,之所以推薦這款App是因為它的手動模式非常全面:包括iPhone上很罕見的調整曝光時間,此外這款App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強制啟動副攝長焦鏡頭。此外這款App還支援峰值對焦與人像模式。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iOS上最強大的手動模式+支援RAW格式

這款App是本人夜拍用的最多的一款,軟體介面比較簡陋,但是功能強大,主要配合三腳架使用,玩法有點類似超級夜景模式,原理是機內拍攝多張照片堆疊合成為一張噪點較少的照片,實用效果確實很贊,當然如果身邊沒有三腳架也是可以使用的,將合成幀數降低一些,同樣可以拍出降噪的效果,只是畫面的部分割槽域會稍糊。提醒一下“輸入(Input)”不要選擇RAW,否則在極弱光環境會出現彩色噪點。此外這款App也可以拍攝長曝光,但是效果貌似不是很好,這款App主要還是針對普通夜景。
用 iPhone X Cortex Cam 拍攝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超越原生相機出色的畫質,但需配合三腳架使用。

以前經常有人質疑我用iPhone怎麼拍的長曝光,其實很簡單,SlowShutter就可以,有動態模糊和燈光軌跡以及低光三種模式,分別對應運動追焦和車軌以及夜景,至於是不是真實的長曝光呢,蘋果你懂的,採用多張合成堆疊,不過總體來說效果也不差,之前限免收的,如果不想花錢可以等等下一次限免,總之是此類App裡最好用的一款。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iOS長曝光最佳App,畫質一般。

用“神奇”來形容這款App並不為過,得益於蘋果開放了人像模式API,你可以在這款軟體裡調整人像模式對焦,也算是光場相機“先拍後對焦”的另類實現,根據景深資訊你可以調整模糊程度、光圈效果、編輯不同景深區間的影象內容,實現區域性留色等效果,還支援類似人像光效的3D打光。與自帶相機App人像模式搭配非常實用!


用 iPhone X 拍攝 | Focos 調整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有趣而神奇的實現原理,人像模式必備App。
以上幾款屬於拍攝前期的App,以下幾款是後期。

為了讓畫面趨於簡潔,我們常需要將干擾元素抹去同時填上背景,這款App就應運而生。我一般拍攝照片後第一款使用的後期App就是這款,這款修復汙點的演算法比其他譬如Snapseed要好用,而且支援的模式非常多,譬如一鍵刪除線條,這個可以快速移除電線等干擾物,而且自動模式無法解決問題還可使用“克隆印章”功能手動抹除。其他含有修復功能的App還有Pixelmater。

用 iPhone X 拍攝 | Retouch 修復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同類產品演算法最好的。

拍建築的都知道SKRWT的鼎鼎大名,這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款App,主要功能是裁剪和消除畸變,Snap裡也有一個類似的功能叫“透視”,SKRWT的優勢在於功能十分完善,特別是其中的“4 PNTS”功能,可以微調,還有非常豐富的對齊參考線輔助,只是Snap在改畸變的同時會根據演算法自動填充畫面,這個功能SKRWT沒有。但這不妨礙Skrwt成為調整畸變App裡最強所在。

用 iPhone X 拍攝 | SKRWT 修正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8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用心的設計,全面的功能,且容易上手。

與上面的Retouch師出同門,所以演算法比較可靠,不同的是這款App的功能是擴大畫幅,然後空出的部分使用演算法自動填充,這樣二次構圖就不是一句空談,如果畫面的上面是純色的天空,這時候構圖重心需要上移,這款App就派上用場了,不是很明白的可以去它App Store的介紹頁面看看視訊,偶爾會用到,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款App。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演算法好。

這三款就不用我過多介紹了,很多人都熟知,所以放一塊說,基本上確定畫面元素後我只用這三款App調色。Lr的高階功能現在支援App Store訂閱,沒有信用卡的可以在國區下載用支付寶購買。至於VSCO那個X計劃調教效果並不是很好,不知道是不是我不會用。此外VSCO新增加的HSL色彩選項也沒有Lr好用,色調分離也不自由,但是捨不得VSCO的濾鏡。Snapseed作為手機攝影后期必備App的老前輩,但是現在很多功能仍然沒有落伍,經過很多版本更新增添了諸如雙重曝光和文字等功能,但是最好用的還是它的“區域性”與“蒙版”,此外還有不錯的“粗粒膠片”濾鏡。總之,真香!
我會給以上各款產品打9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經典不可替代。
點選:
(聖誕節版,平時圖示不是這樣)
用安卓的尾巴有福了,這款App是有安卓版的,而且這款App功能相當強大,除了基礎引數之外,甚至可以實現類似復聯3結尾“化成灰”的效果,當然它還可以用來製作雙重曝光效果。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8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有安卓版。
點選:

Enlight的開發團隊又一力作,這款App在人像後期上完爆美圖秀秀,因為它不像美圖那麼虛假,效果強度完全可以自己把握,同時提供了諸多實用而強大的功能,譬如其中針對人像模式照片的3D打光,其他像面部識別、五官微調,面板調整更是不在話下。不過這款App用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美白效果有點慘白,難道為亞洲人量身定做?軟體採用免費+訂閱制。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打光這個功能就值5分。

同樣是一款專門為人像後期設計的App,基本功能像磨皮美白都有,整體效果比上面那款Facetune2還要輕微,但是很可惜沒有Facetune2的打光,不過它的“整形”功能很好用,可以調整人物身材。此外可能是考慮到自然美才是真的美,我發現這款App沒有白化面板的功能,不過還是可以用潤飾“牙齒”功能替代,效果也不像上面Facetune那麼慘白,而這款軟體更厲害的是還可以匯出psd格式。這款結合上面的Facetune2目前應該不需要其他App來做手機人像的基礎調整了。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全面的人像後期功能,效果不誇張。

這款App最神奇的就是App內拍出來的照片和用它同款濾鏡後期的普通照片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就好像是有化學反應一般,它的濾鏡真的是很強,只不過要用所有濾鏡需要付費訂閱。

用 iPhone X NOMO 135B 拍攝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還原相機儀式感,濾鏡做的很棒。

這款App相容系統相簿外掛,可以很方便在系統自帶相簿App裡檢視Exif資訊。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8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可以在系統相簿裡呼叫。
手機不太適合剪視訊,所以簡單介紹一下這兩款:

視訊分享類社交App,但其實有著不錯的視訊濾鏡,我本人很少進行視訊創作,所以偶爾才用到它。但是經常拍攝視訊的話一定要試試它的濾鏡。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濾鏡很棒。

這款也是視訊濾鏡出彩,現在又加入了社交屬性,此外還可以做一些簡單剪輯但是自由度不高,反正對於朋友圈短視訊來說絕對可以應付。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濾鏡很棒。

下面我主要介紹各個平臺的選片傾向
圖蟲:相機為主的攝影平臺。
500px中國版:相機為主的平臺,格調高,作品獲獎不容易。
Fotor:相當精緻的一個攝影App,每幾周更新一些攝影比賽主題,相機手機都可以參加,獲獎風格傾向於非常精準成熟的後期和大眾化、商業片風格。
視界:拍照手機中的大咖努比亞主辦的攝影平臺,大部分比賽相機手機都可以參加,獲獎風格傾向於戲劇性的紀實作品。
米拍:小米主辦的平臺,手機相機都可參加,獲獎作品傾向於形式化、好看的照片。
瀚圖:較多紀實攝影師活躍的平臺。
多色:情緒片、人像比較多的一個平臺。
LOFTER:包羅永珍的LOFTER,只是舉辦比賽較少,評委青睞後期精準、構思美妙的片子。
快拍快拍:紀實類攝影比賽開辦的比較多,評委青睞紀實類作品。



曾獲App Store編輯推薦的後期App,能實現很多特效,不光可以修照片,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設計工作,互動邏輯有點像蘋果的iWork三件套,有些文章說比肩Photoshop,我看倒不至於,但是它獨有的特色編輯功能其他App還真沒有類似的,這款App在iPad上的體驗非常之棒,配合Apple Pencil使用如虎添翼,他們公司今年還將推出一款新產品叫:Pixelmator Photo,目前內測中,感興趣的可以去他們官網通過蘋果的TestFlight安裝。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獨有的互動邏輯,兼顧設計能力。

雙曝App哪家強,App Store搜Union!這款軟體誕生之初就成為了許多願意嘗試超現實的手機攝影師的必備App,其實除了超現實和雙曝,它還是絕佳的摳圖神器,用過的都說好!神奇的是目前還未適配iPhone X,卻已經適配了iPad Pro 2018,大屏摳圖體驗確實更好了。之前我寫了一篇關於這款App的教程,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8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移動端最好的雙曝App。

這大概就是iPad上所謂的殺手級應用,得益於iPad Pro的優化,支援250 級撤銷和重做操作,136種畫筆,甚至還有許多特效紋理,讓你描繪的內容質感出眾,再配合Apple Pencil壓感,有了這一切,你可以自由直觀的創作出精彩的畫作。不過目前很多貼膜都會出現斷觸的現象,在這裡諮詢個問題:Paperlike牌的類紙膜好用嗎?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9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近乎完美的體驗。

好像說這款App要錢,但是在App Store裡搜尋了一下,竟然以前收過,剛剛下載體驗了一下,挺有意思,可以根據筆跡順序擦除,不會擦到不想擦的文字,還可以選中某一區域的筆記去移動,除此之外還支援語音備忘,感覺以後寫文章可以用這個打個草稿,不過沒有貼類紙膜體驗不是太好。同類App還有GoodNotes,MarginNote,印象筆記,貌似都很不錯。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8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iPad上筆記類最好用之一。

功能俱全的一款App,支援文件檢視、PDF 閱讀、“稍後閱讀”、音視訊播放、網盤整合等,可惜的是不支援百度網盤,以前有個當時最好的檔案管理App:Goodreader,但是UI沒有這個好看,而且對iPad Pro第三代的適配也不是很好,就棄用了,換上Documents感覺賞心悅目。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沒有支援百度網盤有點可惜。
點選下載


當時買Apple Watch純屬為了新鮮,後來發現AW還可以實時預覽相機鏡頭畫面,這個功能實在太酷了,實屬iPhone拍照最高階的藍芽快門。操作一如既往簡單直觀,沒有學習成本。就是我這個Series 2現在用著卡卡的。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卡不是蘋果的錯,是你的錯。

之前介紹過的手動拍攝神器ProCam的Watch版,很直觀的介面,就是一款藍芽快門,但無法預覽。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6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無法預覽畫面。

有時候會開啟手機上的網易雲音樂,連上音響,但是想要切歌就要走到手機旁邊比較麻煩,這時網易雲音樂 Watch App簡直就一劑良藥,讓AW成為了遙控器,解救了你寶貴的時間。此外這款Watch App還支援下載歌曲,要不是沒有Airpods,我就又可以解放一次了。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簡單實用。


由於沒有App Store,就這款產品的系統來說說,作為亞馬遜電子書最貴的產品之一,這款Oasis到底貴在哪裡呢,當然是背後的書生態,世界上最高質量且最全的電子書商店非亞馬遜莫屬,這樣看書不再需要去書店、圖書館或者淘寶,在家裡就能立馬拿到你想看的書。而筆記功能相當好用,此外X-Ray則更進一步,改變了讀書效率。可能是重新整理率的問題,我不是太習慣這種螢幕,希望新產品能改善重新整理率。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從此告別新華書店。



數字尾巴給我發的獎品,美滋滋,不過還是要吐槽一下為什麼發來的獎品都是拆開用過的,好了言歸正傳,翻說明書看到有這個App就下了,原來是防丟,這款骷髏頭耳機應該是內建tile模組,利用藍芽低功耗(BLE)與手機進行聯通,不過以頭戴式耳機的尺寸,也不太容易找不到吧,音質只能說一般。為什麼很多廠商都在做一些擴充套件功能,卻不把核心功能做好呢?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6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這麼大耳機不容易丟,這個App玩玩就好。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EDC帶個投影儀?其實上一篇EDC我解釋過:這個是旅行才帶的,用來在酒店放電影。尺寸19.3cmx19.3cmx4.8cm,這種厚度尺寸甚至可以放入手提包,重量973g也比較輕。如果實在覺得跑題請自動忽略它吧。

樂播投屏與iTools投屏大師,第三方支援Airplay的TV App,投照片沒啥問題,但是一投遊戲就掉幀了,降低清晰度會好一些。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5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沒有原生AirPlay好用。

主要用它投放手機攝影作品到投影儀上,在200寸的畫面上看自己拍的照片很享受。很好用的TV App。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7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無縫多屏互聯的有趣App。 安卓下載




這個包放下一個三腳架都沒問題,還比較硬,給裝裡面的物品提供了一層保護。上面第二張圖就是揹包的藍芽智慧模組,造型別致,不過用到的機率並不高。這個東東接上有線耳機,有線耳機就成了無線藍芽耳機(如果你不嫌模組大的話),如果需要使用其智慧功能則需要手機安裝上圖這個Hismart App,不過貌似不是很實用,"防丟"功能點選手機app的"尋找裝置"按鈕會發出"蜂鳴",不過聲音就真的小得像蜂鳴一樣;在手機與揹包處於連通狀態時,如果手機與揹包的距離過遠,手機APP還會向你發出提示,並顯示斷鏈地址記錄,這點還不錯。"定位"雖能在App裡記錄下包包當前所在位置,但由於基於藍芽,離自己遠了是定位不到的。這個"自拍"功能也只能在Hismart App裡實現,滿足不了攝影需求。而“錄音”功能就更少用到了。

我會給以上這款產品打5分。(滿分 10 分)
原因是:實際體驗並不好用。
寫在最後:自從2008年7月10日 App Store誕生,我們的數字生活就註定走上了一條“用過了就回不去”的路,移動裝置的價值可以說是App所搭建出來的,從最早的內容閱讀到如今的內容生產,App將許許多多過去需要專業技術才能實現的事情,變成了我們手機中一個個高度自動化功能,消除了學習門檻,技術不會無用,但科技讓平凡的人也可以創造價值,這也是科技之所以美好的地方。
技術固然冰冷,以人文字,才會妙趣橫生。


本次彩蛋來教大家用手機制作一張像上一篇EDC一樣的封面圖:
其實很簡單,首先大家要認識到,數量較少的不同數碼產品擺成字母是不可能等大的,所以需要後期拼接。
這裡用到三個App:Union,Enlight,VSCO
首先使用系統相機App拍攝三張單獨字母的圖片:

然後我們用Union將三張圖拼接在一張畫面裡,並調整間距和大小。

然後使用Enlight的“影象”選項裡的“目標”功能,捏合並拖動徑向小元件來設定選擇區域,及設定覆蓋峰值:

然後將引數中曝光增加,對比度降低:

然後再使用蒙版抹去物體上的過曝區域:

最後匯入VSCO套個增強白色的濾鏡就好:

感謝閱讀。
附無水印封面圖給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