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製藥投資約50萬元在德設立孫公司,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億歐大健康2月14日訊息,現代製藥釋出公告稱, 為推進國際化經營的戰略規劃,整合國際國內市場資源,其控股子公司國藥致君以自有資金出資在德國設立全資子公司DALI Pharma GmbH。 新設公司的註冊資本為6.5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約50萬元),近日已在德國完成註冊登記。
公告透露,DALI Pharma GmbH的經營範圍主要包括醫療器械、健康產品、藥品(原料藥,製劑和中間體)和化妝品,以及食品和飲料,化學品和電子裝置等相關領域。新設公司由國藥致君持有其100%股權。
國藥致君成立於1984年12月,原是系隸屬於深圳市醫藥生產供應總公司的國有全民企業。2000 年11月,國藥一致與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簽訂的資產置換協議,國藥致君的股權全部置換入國藥一致,為國藥一致的全資子公司。 2016年,國藥一致擬以其持有的國藥致君51%股權認購現代製藥非公開發行股份,至此,國藥致君成為現代製藥控股子公司。
2016年,國藥致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2.24億元,相比同年承諾的2.23億元盈餘141.40萬元。但 2017年,國藥致君卻未能完成承諾的2.3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完成比例為88.46%,兩年累計業績與承諾業績相差2541.85萬元的缺口。
現代製藥在2017年的年報中分析,國藥致君未能完成盈利預測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受“限制抗生素”和“門診限針限輸液”等政策深入實施影響,部分產品銷量下降;二是報告期內,相關科研、技改投入增多,研發費用有所增加;三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費用增加。
近年來,國內醫藥製造業經歷新一輪轉型升級。 從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兩票制、醫保控費,再到醫保目錄調整、帶量採購推進,密集的行業政策也重塑著行業的格局。 以一致性評價來看,國藥致君的頭孢呋辛酯片(0.25g)和頭孢呋辛酯片(0.125g)分別在2017年12月、2018年7月通過一致性評價。但對比同行情況,倍特藥業的頭孢呋辛酯片(0.125g)也已經通過一致性評價,京新藥業、天心製藥、聯邦制藥等藥企都有所佈局,國藥致君的優勢紅利也逐漸減弱。
更值得關注的是“4+7”帶量採購之後,根據國務院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檔案要求,對於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這也進一步倒逼藥企進行調整, 在“以價換量”的陣痛中作出選擇 。
現代製藥選擇在此時讓國藥致君“出海”,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對於近期集採政策的迴應,另外一方面,作為化學制藥平臺現代製藥抗感染藥物領域內的主要企業,國藥致君目前已獲得德國、瑞典、西班牙等國的EUGMP認證、WHO PQ認證等多項國際認證,在海外設立新公司可以獲得較高的起點。
本次公告透露,國藥致君使用自有資金在德國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在歐盟法規體系下藥品註冊證的持有主體,將利用該境外公司搭建海外平臺,推動自身產品在歐盟的認證和上市工作,創新業務增量模式,提升產品競爭力。
然而,國際化也面臨不小的風險, 由於中德兩國的法律政策、金融體系、商業環境存在較大區別,該新公司能否在當地闖出一番事業,仍有待觀察。 加之,查閱歷年公告後發現,DALI Pharma GmbH是現代製藥首次在境外的“落子”,對於國際化運作來說,經驗也需要相應的補位。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