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去學習華為…

“我們的每一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都應該認真地去學習華為的經驗。
為什麼華為在它弱小的時候,在它銷售額只有十幾億的時候,就可以拿出錢來投資晶片?為什麼我們不可以?
這是理念上、觀念上的差別,這不是實力上的差距。”
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曾在一次演講中如是說。
形式上可以模仿,技術上可以跟隨,但理念上、觀念上的差別,很難追平。
做企業,形而上的東西決定了企業的物質狀態。

近日,在面對機構調研時,華誼兄弟的王中軍深刻反思了企業的種種錯誤。
除了“執行力不足”、“花錢大手大腳”、“員工互相甩鍋”等問題之外,王中軍特別提到了“核心價值是否健康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什麼叫核心價值呢?
作為國內最為知名的影視公司,影視業務和大文旅業務無疑是華誼的核心競爭力,但王中軍還強調了自己和公司的“信心和勇氣”。
如果他能夠早一點反思自己的理念失誤,可能也就不會一年虧損近10億了。
王中軍說,經過2018年後,“...也讓我重新審視公司的發展,企業在蓬勃發展高歌猛進的時期,應該同時保持理性冷靜未雨綢繆的心態,始終保有足夠的危機意識和防範意識。”
是啊,華誼大股東阿里巴巴的老闆馬雲早就說過“要在晴天修屋頂”,但你也沒當回事啊。
雖然誰都不是天生的企業家,但時刻警醒不膨脹、保持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卻是優秀企業家的必備素質之一。

論經營企業的遠見和格局,還是要看任正非。
張五常說,“我輩無一人堪比任正非。”
創業就是在大海上和風浪搏鬥,沒有僥倖一說,一個合格的企業家必然是對未來的風險有所預估和準備的。
李嘉誠平常最喜歡思考的就是企業將會面臨的危險和錯誤並準備好解決方案,所以在遇到危機時可以從容應對。
2012年,任正非就對華為“2012實驗室”的幹部與專家強調,“我們現在做終端作業系統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晶片也是如此,做企業一定不能被人掐住脖子,生死繫於人手。
...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作業系統,和做高階晶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6年後,任正非的憂患應驗了。
但在2012年的時候,大家都是歌舞昇平,企業覺得形勢大好,誰會勞心費力去為將來做準備、打基礎呢?
投入那麼大,連續幾十年的固定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發當中,“板凳要坐十年冷”,寂寞不說,還出力不討好,要是那這麼多錢去搞金融、玩併購得賺多少錢啊,華為是太傻了!
結果證明,誰才是真正的傻子。
有了深刻的認識,才會有更加積極的改進和提高。學習華為,就要學習華為這種未雨綢繆的意識。
不同的思維觀念有不同的行為邏輯,許小年提到他在一個課堂上上課,一個班上60多人,居然有3家企業在做VR。
於是他就問:你是追逐熱點、為了VR而VR,還是為提高企業的效率、提高客戶的體驗而用VR?
“人工智慧也一樣,你是為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還是應用人工智慧去解決企業的現實問題?”
千萬不要搞反了。

做企業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發財,為了自己獲得名氣和社會地位,為了自己的虛榮心,那麼,這樣的企業註定是不入流的。
這是理念上、觀念上的差別。
今天的企業的確面臨各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但我們沒有必要過多焦慮,因為環境對所有企業的影響都一樣,並不是隻影響你一家。
你真正要關注的是市場、客戶和你的員工。環境永遠在變,但也有不變的,就是要持續打造和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以及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說過,總有人問我,將來的變化趨勢是什麼,但是從來沒有人問我,歷久不變的東西是什麼。
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永遠是建立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