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基因組序列探索治療瘧疾的新方法
2月8日,據外媒報道,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基因組科學研究所(IGS)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利用基因組序列探索預防、傳播、治療和根除瘧疾的新方法。
間日瘧原蟲是最常見的瘧疾形式,它是人類瘧疾寄生蟲中最廣泛的一種,是由蚊子傳播的單細胞。它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850萬例臨床瘧疾病例,威脅著90個國家的20多億人。不像惡性瘧原蟲,間日瘧原蟲不能在體外培養。
IGS研究人員與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對來自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的寄生蟲基因表達譜進行了分析。間日瘧原蟲瘧疾患者參加了這項研究,以確定氯喹(氯喹是一種常見的抗瘧藥物)作為瘧疾治療的有效性。他們採用基因組和生物資訊學相結合的方法,比較了來自不同患者感染的寄生蟲轉錄序列,或一組核糖核酸(RNA)分子。
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副教授,也是IGS的成員之一的David Serre博士說:“透過直接從受感染的病人血液樣本中分析寄生蟲mRNAs,我們可以觀察到並非所有感染都含有相同比例的雄性和雌性寄生蟲,而這些寄生蟲是感染蚊子和傳播疾病所必需的。這一觀察表明,寄生蟲的傳播比我們先前認為的更為複雜,也許寄生蟲能夠改變其發育以確保最佳生存。”
首席研究員Serre博士說,研究人員分析了氯喹治療引起的基因表達變化,並證明這種抗瘧藥物在有效消除瘧疾的同時,對間日瘧原蟲的作用與對惡性瘧原蟲的作用不同。他說:“這強調了這兩種人類瘧疾寄生蟲之間的生物學差異,以及如果我們希望最終在全世界消滅瘧疾,就必須專門研究這一重要病原體。”
基因組測序研究為這種被忽視的人類寄生蟲提供了獨特的見解,但僅限於識別DNA序列中編碼的生物差異。然而,基因表達研究由於在每個患者的感染過程中存在著寄生蟲階段的異質性,提供了有關寄生蟲生命週期調控及其對藥物反應的資訊,因此對該病原體的基因表達研究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員說,這項重要的研究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如何治預防、治療和最終消滅瘧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