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宜家“開掛”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志象網 ”(ID:passagegroup),作者:羅瑞垚,36氪經授權釋出。
8月9日星期四,一位在印度中部城市海得拉巴的Twitter使用者感嘆,他通常從辦公室開車回家只需要40分鐘,而今天變成了兩個小時。
另一位使用者則抱怨稱,交通堵塞延伸了20公里,他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回到家。

8月9日海得拉巴擁堵盛況

Twitter截圖

交通實況顯示嚴重擁堵
海得拉巴是印度中部的一座城市,據2017年的統計有近360萬人口,相當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的水平,或者江蘇省蘇州市中心城區的水平。
究竟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讓這麼多人同時聚集到了資訊科技和工程諮詢城附近(HITEC)?
答案可能讓你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瑞典家居零售商宜家在印度的第一家門店,今天在這裡開業。
39歲的Krishna Mohan Dixit在一家服裝廠工作,他一路從575公里以外的班加羅爾趕來,在開幕前90分鐘就開始排隊。
另一位早起來排隊的34歲的IT經理Nasrullah Khan,是在妻子的支使下來的,此前,妻子的妹妹就從迪拜給他們寄回來過不少宜家的東西,他們因此非常期待印度宜家的開業。
送餐司機R. Naresh此前從未聽說過宜家的名字,但他也在這天帶著自己的妻子和蹣跚學步的兒子來逛宜家。
“它們(價格)看起來很合理,”他說,“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張沙發,外面買需要花費15,000或16,000盧比(人民幣約1500-1600元),但在這裡我看到的只有11,000(約1100元)。”

宜家店員在向顧客展示餐桌
媒體報道稱,開業當天,在40萬平方英尺(約3.7萬平當米)的宜家,共有4萬名印度顧客到訪,開業兩小時後,就已經有3000人湧入。
當天的Twitter異常火爆,宜家在印度開業的訊息在印度刷屏,除了交通癱瘓之外,商場外排隊入場的畫面也被瘋狂傳播,視訊裡,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把入場通道堵了個水洩不通,場面堪比中國的春運。
千呼萬喚始出來
印度人之所以對宜家有這麼大熱情,有喜歡湊熱鬧的關係,但另一方面,宜家確實也讓他們等了太久太久。
早在1998年,第一家宜家門店就在中國大陸開業,而與人口數量旗鼓相當的印度,卻在20年後才邁出了第一步。
阻礙宜家進入印度的,是印度嚴苛的外商投資和採購管理規則。
早在1986年,宜家就踏入了印度,它開始從印度採購紡織品、塑料、金屬等材料。據報道,截至2016年,宜家從印度採購的商品價值已經有3.37億歐元(約26億元人民幣)。

宜家海得拉巴店
但想給印度送錢容易,想來印度賺錢卻難如登天。
12年前的2006年,宜家就想在印度開店,但是,當時印度不允許外商獨資在印度經營零售業。遊說無果後,宜家放棄了自己的計劃。
直到2012年,印度放鬆了外資管制,宜家“印度計劃”得以重啟。2013年,宜家通過了外國直接投資審批,開始在印度選址。因為印度屬於聯邦制,獲得中央政府的批准只是第一關,開在哪個邦還得地方議會點頭,宜家又開始了漫長的選址路。
最初,它和所有的國際巨頭一樣,都想把第一家店開在印度的“北上深”——德里、孟買和班加羅爾。海得拉巴當時都不在其打算範圍內。

開業當天的宜家員工
促使其後來居上的是時任邦工業首席祕書Pradeep Chandra。
他在宜家的開業典禮時向媒體說,“我們在報紙上看到宜家有計劃在德里、孟買和班加羅爾開設店鋪。然後,我親自向宜家執行長Jesper Brodin發了郵件。”
在他們的第一次會面中,據說Chandra為Brodin提供了一個10條的清單,列出了為什麼海德拉巴可以成為建立第一家印度門店的理想目的地。在Chandra的不懈努力下,宜家最終將第一家門店放在了海得拉巴。
據說,海得拉巴所在的安得拉邦州政府為宜家加急通過了土地分配許可,甚至還有在宜家門店對面設計了一座地鐵站。
Chandra表示,即使在他離任後,他的繼任者仍然延續了對宜家的“優待”,才讓宜家門店得以在今年開業。
宜家海得拉巴的門店於2016年8月動工,原定於在7月19日正式開業,卻又被臨時到推遲到了8月9日。
開業典禮上,Brodin說如果第一家門店放在德里或者孟買,估計還要再等一年才能開業。
據報道,目前宜家在印度投資了7.5億美元,在四座城市(海德拉巴、孟買、班加羅爾、新德里)購置了土地,且獲得了許可。
挖空心思討好印度
對於全世界做零售的公司來說,印度都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去處。
3個月前,沃爾瑪斥資170億美元買下了印度當地電商巨頭Flipkart,逼得亞馬遜在原本50億美元的投資基礎上,又向印度市場追加了20億美元的投資。
就傢俱和家居裝修市場而言,根據GlobalData預測,2016 - 2021年其複合年增長率將近11%,有望在3年後達到4979.3億盧比(近500億人民幣)。
隨著歐洲和北美的市場逐漸放緩,宜家正在將重心轉移到亞洲和南美洲。中國和澳大利亞是此前的擴張重點,而現在它也注意到了印度不斷壯大的中端收入人群。
但就目前而言,印度人的平均年薪還不到2000美元,大概相當於中國的四分之一。因此對宜家來說,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如何定價,來讓那句“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成為現實,而不僅僅是普通人眼中的奢侈品。

宜家印度官網
在印度開業前,宜家在印度參觀了800多個家庭,瞭解印度家庭的家居需求,和支出水平。最終,宜家在印度突出了兩個全球之最:最多低價商品,及最大宜家餐廳。
在海德拉巴店出售的7,500件商品中,大約1,000件成本低於200盧比(20元人民幣),這些都是宜家為印度消費者量身定製的產品。
在宜家印度的網站上,宜家最暢銷的白色比利書櫃價格便宜了五分之一,深灰色的Ektorp沙發價格則低了30%。其它商品還包括349盧比(約35元)的餐碗和15990盧比(約1599元)的扶手椅。
宜家表示,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在印度獲得明顯利潤。為了降低成本,宜家將提高當地採購商品的比例,根據印度法規要求,宜家必須在開業五年內將本地採購提高到至少30%。
除了實體店,宜家也對快速發展的印度電商市場很有想法。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6年印度電商行業的價值將達到2000億美元。
宜家還在印度開設了可容納1000名食客的全球最大宜家餐廳,並且為印度人量身定製,經典瑞典食品(如肉丸和土豆泥)和印度菜餚(如biryani)各佔一半,一盤Samosa(小吃)的價格低至10盧比(約1元)。

Twitter截圖
餐廳還增加了魚肉和雞肉供應,因為很多印度人不吃牛肉或豬肉,經典的瑞典肉丸也是用雞肉做的。
它還在門店裡開設了一個託兒所。
印度的傢俱市場還處在“小散亂”的個人工匠時代。過去,印度人習慣於由當地木匠製作傢俱,因此,宜家也調整了其模式以適應印度市場。
一貫主打DIY的傢俱巨頭,也在海德拉巴店專門僱傭了150名員工,為客戶提供組裝服務,此後這項工作還將外包給更多員工。
正式開業前,宜家在印度造勢,專門為印度量身定製了宣傳片,宣傳片裡,一個印度大家庭居住在一起,宜家的產品為他們創造了舒適便利的生活,其樂融融。
開業前夕,宜家還在當地無處不在的突突車上投放廣告,將黃藍的宜家色與印度風情結合。

宜家的突突車廣告
在商店開業前約一個小時,宜家的幾位高層管理人員發表演講,數百名員工大聲歡呼。
“這將是我們永遠,永遠,永遠不會忘記的時刻,”宜家印度公司執行長Peter Betzel說,“我們開的不僅僅是一家門店,我們打開了一個國家的市場。”
宜家的努力也收到了回報,才出現了開頭的火爆景象。
甚至有本地同行對宜家表示了歡迎。2012年成立的印度最大線上傢俱零售商之一的Urban Ladder就發了推特,“Namaste @IKEAIndia歡迎來到印度”,雙手合十歡迎宜家。

Twitter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