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 AirPods,可能走上 Apple Watch 的路子
編者按:本文來自“ 愛範兒 ”(微訊號:ifanr),作者: 粱夢麟,36氪經授權轉載。
耳機,不再只是傳遞聲音的工具,它們在功能上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多樣。
除了無線、主動降噪這些已經演變成主流的技術,耳機廠商們也在探尋一些能夠新增到耳機上的新功能。像加入語音控制、智慧助手、針對性演算法降噪以及運動與健康資料監測,這些都是在準備投入或已經投入到全無線耳機上的新技術和功能。

▲ 帶心率監測功能的 BOSE SoundSport Pulse
尤其是健康資料監測,開始在耳機上做這種功能投入的廠商越來越多。繼續 BOSE、Jabra 等廠牌推出帶資料監測功能的耳機後,蘋果似乎也有了相同的想法。
根據媒體 appleinsider 報道,蘋果可能會在 AirPods 的更新款中加入一些健康資料監測功能,這個也會成為 AirPods 其中一個重要的產品更新方向。appleinsider 推測,AirPods 未來或許會成為一款比 Apple Watch 還重要的健康監測裝置。
AirPods 的「新功能」
對於蘋果來說,聲音表現一直都不是他們家耳機的重點,互動和功能才是他們更看重的東西。
W1 晶片的加入,化簡了耳機配對和在裝置之間切換的操作。結合 Apple Music 流媒體服務,讓蘋果裝置使用者更方便地獲取音樂。再加上 AAC 的傳輸以及 Apple Music 為使用者提供的格式,都不會給全無線耳機造成太大的傳輸壓力,這樣的組合就成了蘋果一套穩定的音訊體驗方案。對於聽感要求不高的一般使用者,這個組合也就足夠了。
所以我們能在各類更新傳聞中看到,AirPods 的更新款在聲音上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蘋果在未來要投入的應該是跟健康、互動相關的東西。
早在 2017 年,蘋果申請了一項跟 AirPods 相關的功能專利。
這個功能給 AirPods 帶來了一個類似「助聽器」的功能,通過耳機放大,讓佩戴者獲得更加清晰的聲音。這項功能也在 2018 年 6 月通過 iOS 12 的系統更新投放到使用者手上,那就是 Live Listen 功能。
除了放大聲音提升聽覺的功能,蘋果之前也考慮過在 AirPods 上加入健康資料監測相關的感測器。
蘋果在 2014 年遞交了一份跟耳機設計相關的專利申請。專利檔案中顯示,蘋果將會在耳機內加裝一些感測器和檢測元件,這些元件可以用來探測溫度、出汗量以及心率等資料。

從專利檔案申請的年份以及設計圖片看來,蘋果在主推 EarPods 的時候已經在考慮這些東西。
EarPods 的中心部分除了能夠放下耳機單元,還能夠放下一塊小型的元件,元件上安裝有感測器和處理部件,耳機在獲取資料之後,經過這個元件來回傳到手機當中。
當然,這放在 2014 年的 EarPods 上也單純只是一個想法。
畢竟當年的 EarPods 還只是用 3.5mm 介面,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用資料介面。如果真的要做到資料回傳的話,改介面是實現這個想法的基礎。
現在, AirPods 已經具備資料傳輸的能力。改用全無線設計後也少了線材限制,日常使用還是要在運動中檢測都要比有線耳機來的方便。由此可見,AirPods 應該就是實現蘋果這個專利設計的最佳載體了,在未來的更新中要加入資料檢測也是很正常的事。
實現的可行性
Appleinsider 在這份報道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加入一堆檢測元件、感測器的新款 AirPods,將會成為比 Apple Watch 還重要的健康檢測裝置。
不管是 Apple Watch 還是其他固定在手臂上的智慧穿戴裝置,都需要透過手臂上的面板來探測資料。手臂上的面板比耳朵部分的要厚很多,當你要進行心率、體溫等精細度要求高的資料監測時,穿戴裝置從手臂上獲取的資料,誤差理論上會比放在耳朵內監測的要大一點。
除了阻隔問題,應用場景以及佩戴者的習慣也會對穿戴方式有影響。
如在「睡眠」這個場景中,手錶、手環、有線耳機(包含掛脖耳機這種帶有線材和固定結構的裝置)以及全無線耳機這四種裝置產生的「佩戴感」對睡眠的影響也不一樣。對此,IEEE 健康與醫學轉化工程期刊在 2013 年的相關報告中,就提到了附加裝置對睡眠質量監測的影響:
在進行睡眠監測的時候,我們往往要把很多監測裝置、感測器接駁到檢測者身上,這一種外接的方案會對睡眠產生影響,從而會影響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的確,即便這些感測器是通過無線的方式連線到檢測裝置上,有一定體積的它們對於人體來說同樣是外接了一件物體在身上。在整個睡眠過程中,裝置也可能會在人活動時產生影響。

所以,廠商在做睡眠產品的時候,都會盡可能降低佩戴裝置產生影響,減少對睡眠的「二次干擾」。就像 BOSE 的 Sleepbuds,它在實現儘可能貼耳的同時也注重機身的材質選擇,降低耳機佩戴的異物感。不然遮噪帶來的助眠效果,也會被耳機抵消。
從這兩結論中其實就可以明確,AirPods 在做資料檢測裝置的方面確實有它的優勢。

小體積耳機再加上全無線設計,AirPods 在佩戴的時候能夠降低對佩戴者的影響。對比 Apple Watch 和其他戴在手上的穿戴裝置,它能夠更加「接近」人體,檢測心率、體溫時獲得的資料會更加準確一點。
同時,AirPods 需要兼顧的功能要比 Apple Watch 少很多,續航壓力和對處理效能的需求自然要比 Apple Watch 要低。這樣的話,AirPods 能夠專心做一個數據獲取裝置,它獲取的資料可以轉移到 iPhone 和 Apple Watch 上處理,最後再通過聲音或者畫面的形式將資訊展示給使用者,形成一套新的資料監測方案。
其實,現在已經有不少加入身體資料檢測功能的裝置。

▲ Jabra Elite Sport
如能夠檢測心率的 BOSE SoundSport Pulse,以及提供一套完整的運動檢測方案的 Jabra Elite Sport,這些裝置其實都已經為 AirPods 實現健康檢測功能提供了可行的先例。蘋果真的要在之後的 AirPods 更新款中投入相關功能,也不是難事。
當然,今天需要考慮的是 AirPods 的現有設計能不能支撐這些功能。


還有,AirPods 現有的電池能不能支撐聲音播放和資料檢測兩大功能的消耗,用上現有發聲單元的前提下能不能塞下資料檢測用的感測器等原件……這些都是蘋果在產品更新時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要是將在所有需求中取得平衡,那 AirPods 要加入健康資料檢測功能也不是難事。
耳機功能進化的新方向
從現有的資訊看來,蘋果在 AirPods 上加入健康檢測功能是可能性很高的事。
Appleinsider 也在報道中猜測,AirPods 的變化應該會在近幾代的產品中出現。即便蘋果不會急於在下一代產品中實現所有功能,但我們應該能在 AirPods 2 和 AirPods 3 中看到一些苗頭和方向。

畢竟,讓耳機和健康資料檢測裝置整合是一種新的產品趨勢。在佩戴方式上有優勢的耳機,確實能夠把某些資料監測功能做得更好,效果上的提升會衍生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耳機會變成一種新的資料檢測裝置,它獲取資料之後就會傳到手機或智慧手錶中處理。處理完成後,手機和智慧手錶可以通過語音和圖片文字的形式反饋給使用者。
這種使用模式上的變化,應該會在下一代 AirPods 上出現,它將會成為比 Apple Watch 更為重要的資料獲取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