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炒作的神祕面紗:加密貨幣,區塊鏈和人工智慧
翻譯來源:HUBBIS
在Hubbis數字財富亞洲論壇上,關於區塊鏈、人工智慧、數字資產等的討論成為會議主題,深入探討數字化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資產重塑、資金重塑。
這次論壇上,以下幾個問題是重點討論的:
· 1.理解區塊鏈:真正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 2.人工智慧(AI)對未來有何影響?
· 3.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如何做大做強?
· 4.金融科技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與會成員對此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將其整理成了如下幾個方面:
區塊鏈寒冬
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是極不穩定的,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這同時也讓更多人將注意力從加密貨幣的價格轉移到區塊鏈技術上來。未來的監管、許可是現在關注的核心。
幣價的波動將使資金盤專案、非法套路的其他專案驅逐出市場,存活下來的幣種中將出現真正能看到價值的加密貨幣。
這關乎情緒
理論所證明的是,創造一段令人難忘的體驗會對結果起著重要作用, 這通常是通過挖掘人們的情感來實現的。也就是客戶體驗。在這個新興的數字化時代,它的最終的目標是重新構建一個基於共享分類賬的銀行體系,利用整合服務,報告和內建證券的受託模式,自下而上地構建銀行業務。技術應該遵循現有的使用者行為和習慣,而不是迫使使用者來習慣技術。
為了追求新的機遇和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企業需要採用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技術來吸引和留住使用者。
金融科技進入風險暴露期
金融科技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的時期,甚至開始替代網際網路金融風靡金融圈,這個行業的初創公司像雨後春筍般冒頭,時至今日,這個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已經有過飽和的跡象。
以前我們光看到的是新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好處,但現在我們開始慢慢感受到它的負面作用。所以現在需要進入一個規則的建立期。這裡就監管的重要性。競爭壓力日益增加,為了存活下來,他們必須自省,更清楚自己的價值所在,專注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加密貨幣已經不再“神祕”
加密貨幣在2017年經歷了一段瘋狂的牛市,這個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媒體開始各種包裝、炒作,一度將區塊鏈捧上神壇,而牛市後面是熊市,一年多來的的低迷、斷崖式下跌,揭開了加密貨幣神祕的面紗,一時之間,各種看衰的聲音甚囂塵上。
而實際上,現在的監管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正逐步將加密貨幣帶入合法的金融領域。就像當年的網際網路那樣,任何新興技術的出現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磕磕絆絆”。加密貨幣的市值下降的期間,機構吸納率穩步上升,傳統投資機構們也已經開始集結手裡的資源力量佈局“未來”。
區塊鏈制度化
由於帶有時間戳,數字分散的分類帳設計,區塊鏈極難篡改。這些因素使該技術對金融業尤其具有吸引力。這就要求區塊鏈更加制度化,增加可信度。
一位參會嘉賓說到:“考慮到現在的市場狀況,我們更多地關注如何實現價值推動,需要在座各位都思考一個問題‘區塊鏈實際上能提供什麼?’像是在保險和銀行領域,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就是‘有了區塊鏈的加成,這些公司的文書工作和管理工作減少了40%以上’;在法院,它同樣可以找到相關的落地應用,它可以讓案件審理更加輕鬆,讓社群服刑人員更好地受到教育。”
的確,區塊鏈的制度化,應用的落地讓更多的公司能從中看到利好,從而將其納入投資考慮。
人工智慧:高重複性工作的衰落
人工智慧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在某些領域已經開始漸漸取代人類的工作崗位了。這也引發了許多人對未來失業潮來臨的擔憂,人工智慧威脅論屢見不鮮。
事實上,2011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報告《美國的增長與更新:改革美國經濟引擎》指出,生產率增長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
政策制定者不應因對人工智慧上升的技術恐慌而減緩技術的發展,他們應該支援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雖然科技創新不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但它可能會導致重複性、流程化等中低端工作崗位的流失,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為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培訓,適應未來高階崗位的要求。
這並不是一次革命,一次大的失業潮,而是進化。

最新區塊鏈資訊,掃碼關注我們吧~
【鏈虎財經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Adeline Yu。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鏈虎財經立場無關。本站所有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幣市有風險、投資請慎重。如需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https://www.chainhoo.com/blockchain/65004/及作者姓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