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碎蘋果的美國製造夢,只需一顆小螺絲
蘋果離不開全球尤其是中國的供應鏈,否則連 Mac Pro 的螺絲都沒得用。
2018 年 9 月,蘋果曾致信美國政府,表示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將會影響到旗下多款產品的價格。
Twitter 治國的特朗普當時則發推文迴應:我們將可能對中國的關稅政策,或將讓蘋果產品價格升高,不過有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在美國製造你們的產品。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蘋果如果在美國建造廠房生產硬體,不僅可以讓進口稅為零,還有稅率優惠。然而實際上,讓蘋果把產線廠房搬回美國是不可能的。
近日,《紐約時報》 從蘋果電腦 Mac Pro 上的一顆螺絲的故事 ,講述了蘋果供應鏈與中國的關係。
早在 2012 年,當時的蘋果 CEO Timothy D. Cook 宣佈,蘋果將在美國製造一臺 Mac 電腦,這將是一款會被寫上「美國組裝」(Assembled in USA)的頂級電腦,當時也意味了蘋果在時隔多年後終於有了由美國工人組裝的蘋果電腦。
然而讓蘋果尷尬又窘迫的是,當價值 3000 美元的 Mac Pro 開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市生產時,他們發現螺絲不夠用。因為蘋果那一條產線所依賴的加工車間只有 20 個員工,每天生產螺絲的極限是 1000 顆。
相比之下,蘋果在中國的產線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生產大量定製螺絲的供應商。當時螺絲的短缺讓 Mac Pro 比原定的時間推遲了幾個月才上市。後續在這款電腦大規模生產時,蘋果則向中國供應商專門訂購螺絲釘。
這一顆螺絲釘的背後,反映出蘋果在美國本土生產組裝的高成本和供應鏈短缺,以及對中國組裝供應商的高度依賴。
▲ 蘋果流水線上的中國女工,圖片來自: Apple 官網
2018 年初,蘋果公佈了 200 大供應商名單,其中中國大陸地區有 27 家,臺灣有 51 家,香港有 7 家。對比 2018 年與 2017 年的供應商名單,我們發現中國的供應商增加最多,而美國供應商數量減少最多。
在 2017 年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表示,蘋果之所以願意在中國尋求那麼多的供應商,很多人認為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但他表示,「我們來中國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生產工藝,中國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在美國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水平」。
▲ 印度蘋果產線上的女工,圖片來自:Apple 官網
然而「不要把蘋果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大家都懂,蘋果對國際貿易環境的動盪也相當擔憂,高度依賴中國製造業是對蘋果自身的一種風險,因此蘋果也在不斷擴大供應鏈的多樣化。
上個月底,有訊息顯示富士康將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東南部的斯里佩魯姆布杜爾鎮(Sriperumbudur town)設立工廠,並將在 當地設立蘋果旗艦手機 iPhone X 系列產品的代工組裝線 。
當地的工業部長 M C Sampath 對外表示,富士康此舉將投資 3.56 億美元,為當地創造 25000 個就業崗位。
就目前而言,蘋果還不能通過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將廠房產線改造成完全依賴機器人和專業工程師,因此它依然需要以來他國靠譜的工業製造技術和能力,以及發展中國家那些相對低廉的勞動力。
題圖來自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