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加人加錢就能幹的快嗎?
幹專案多快好省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現實能否達成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平衡的結果。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進度往往成為專案的第一優先順序的目標,但是加快進度並不是加錢、加人就能做到的,成本和進度受到微笑曲線的制約。

當今時代網際網路推動者資訊在加速流轉,資訊推動者時代的步伐加快,正如雷軍所總結的:網際網路其實不是技術,網際網路其實是一種觀念,網際網路是一種方法論,我把它總結成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網際網路+一切”的時代。
01 “快“成為了專案最重要的目標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世界,如何按時完成專案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壓力。由於競爭的存在,尤其是在開發新產品、新軟體或新的服務方面,如果你的專案花了太長的時間,你的競爭對手就會比你領先一步進入市場,而最先進入市場的新產品通常會佔據60%
-70%的市場份額,留給你的市場就如同雞肋了。

圖1
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但是快並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對於任何企業成本是一個無可迴避的話題。我們還要面對降低成本的壓力,這是因為成本總是隨著專案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如果你能在保持範圍與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更快、更節省地開發專案,你就能更快地收回投資,使你自己免受市場波動帶來的衝擊。
02 平衡“快”與“省”

圖2 邊際效益曲線
問題是,當我們把更多的人力投人到專案中,他們會互相影響,工作不可能分得更細,這時我們便會碰到所謂的邊際收益遞減。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能在10小時內完成某項工作,兩個人卻不能在5個小時內完成同樣的工作,他們也許要花6個小時才行,而4個人可能要花上4個小時。所以我們得到的收益曲線並非直線。
另外,還有一個最少時間的限制,即無論你投入多少人力,你的專案都不能少於這個時間完成,我們把它稱為“禁區”。通常總是有人認為,只要。你投入足夠的人力,便可以不花什麼時間就能完成專案,而事實並非如此。

圖3 人月神話作者布魯克斯
甚至,有一個起源於軟體專案管理的法則,叫做布魯克斯法則:“為一個已經延期的專案增加人手,只會讓該專案延誤更多。”(
Brooks,1975)我相信,這一法則適用於所有型別的專案,而不僅僅是軟體專案。
03 返工——加班死亡迴圈
更不幸的是,在錯誤的時間增加人手,常常會徹底毀掉一個專案,如圖5所示。如果你想通過增加人手來提高完成專案的可能性,此人必須能跟上專案的進度。

圖4 返工——加班迴圈
這意味著他需要指導和培訓,誰來為他們做培訓呢?
很可能是你,也可能是專案組裡的其他成員,而無論是誰,那個人的工作績效都必然會降低。為了不耽誤工作,她必須加班工作。而加班使她疲勞,因此效率更低,並可能因此常常出錯,也就意味著她必須花時間去改正,這就是所謂的返工。隨著返工次數的增加,她必須更加超時工作,才能趕上進度,從而更加疲憊,更容易出錯,返工更多……
這就是說,這個專案很可能因失去控制而陷入惡性迴圈之中。所以我們千萬要小心,不要輕易嘗試用增加人力的辦法幫助自己按時完成任務。
04 “精神病”式的重蹈覆轍
現在回到我們所面臨的壓力上來:更快、更省地完成任務。時間一成本微笑曲線告訴我們,如果處在曲線的成本最低點前,壓縮專案時間會導致更高的成本。然而,我們卻被要求同時降低專案的時間和成本!我們是不是被戲弄了?
也許是。
西方有句心理學名言:“如果你總是做你一直在做的事,你就會得到你一直得到的結果;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還有一種說法,“ 異想天開的人總是做著一直在做的事,卻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
這是說,如果你一直努力卻沒有什麼成效的話,你就必須改變你做事的方式,亦即你必須改變做事的“過程”。事實上,這種改變正是規範的專案管理能給予你的。
長期以來,很多人都在使用不規範的、非正式的專案管理方法,我稱之為“隨意的”專案管理。我很瞭解它,因為我也那樣幹了大約10
年時間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還有其他方法存在。
雖然我也完成了任務——而且他們還挺滿意。
但問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其實我們的工作還可以做得更好。規範的專案管理(在過程中進行改變)真的能讓你又快、又省地完成任務嗎?
我相信可以。
據估計,大約1/3的專案成本來自於返工,就像有人說過的,這相當於讓每三個人中的一個什麼也不幹,只是重做另外兩個人做錯的事。當然,這樣的成本會非常高。我曾經對手機軟體開發的解決一個bug的成本做了統計,平均每個bug需要1箇中級工程師1周的時間。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其他行業也許可以自己算一算。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返工呢?
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準備一射擊一瞄準”式的管理方式的結果,每個人都不想去認真充分地考察、定義和計劃要做的工作,而只是一味地想著快點完成。
古語說“欲速則不達”,這千真萬確。但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世界,幾乎沒有人有耐心把時間“浪費”在計劃上,這樣的結果就是返工,這才是百分之百的浪費。
如果你能用心測量一下的話,就會發現,返工在你的專案中大約佔到5%-40%的工作量。監測你的返工次數,你就能很快地看到進步。可能你去做基線對比時,發現以前專案的基線資料沒有保留。但你仍可以簡單地畫出一條趨勢圖來反映返工次數的減少對成本的影響(如圖6所示)。

【小結】1983年,美國聖迭戈(聖地亞哥)建築協會(San Diego Building
Association)發起了一個建築比賽——能在多短的時間內建好一個典型的單戶家庭住宅,要求五通一平,簡單來講就是能住人,居家生活沒問題。每個參賽隊用300人,花1個月的時間試驗和計劃,比賽時最快的對花費了2小時45分就把房子建好了。這是一個規範專案管理、認真做計劃的很好的成功案例。
本文作者| 陳利海 郭致星
本期編輯|小圱
參考文獻 |“專案管理實踐三法”之《心法:頂級專案經理的修煉之路》
特別敬告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