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打臉,蘋果爆出重大“隱私門”!新一季財報今出爐,突顯在中國的輝煌歲月已結束
這兩年,蘋果一直不順。除了下跌的銷量,還有各種“門”的陪伴。比如一年前的“降頻門”、“電池門”,以及近期的這則“FaceTime 隱私門”。

圖 | 蘋果在CES上的廣告語(來源:東方IC)
在前段時間的 CES 2019 上,蘋果並未參展,卻第一次在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外面拉起條幅。標語寫著:“What happens on your iPhone, stays on your iPhone.”(iPhone 上做過的事情,只會在 iPhone 上,其他人並不知道)。在這句話的背後,庫克表達著蘋果公司對隱私保護方面的重視。
但是,這個“重視”立即被 iOS 裡非常嚴重的安全漏洞所“打臉”。
1 月 28 日,蘋果的 FaceTime 功能被曝存在重大缺陷,通過群組通話,當用戶在嘗試通過 FaceTime 與其他人通話時,在對方接聽或拒絕接聽前,使用者就能聽到對方的談話。
根據 MacRumors 的演示,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在用自己的 iPhone 向對方發起 FaceTime 請求的時候,僅能看到自己的面龐,等到對方接聽之後才可以看到對方的面容。

(圖片來源:MacRumors)
但是現在,就在對方的 FaceTime 未接通的時候,通話在 iPhone 中自動接通。甚至,你想點選電源鍵將其結束通話的時候,FaceTime 反而會接通視訊,但是手機已經黑屏,前置攝像頭處於開啟狀態。

(圖片來源:MacRumors)
這個安全漏洞可能會導致人們可以窺探別人的私密資訊。對此,蘋果向 9to5mac 迴應稱,公司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目前已經將 FaceTime 群聊功能撤下,斷開其網路連結,防止該漏洞帶來更大的影響,並計劃在本週晚些時候釋出新的軟體更新,以修復該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FaceTime 群組功能並未搭載在國行版本 iPhone 中,所以國內使用者並不必擔心此事。
很顯然,一直以來蘋果公司以保護使用者隱私為榮,因此,這次“FaceTime門”對公司來說非常尷尬。為了安全起見,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用者選擇禁用 FaceTime 功能,讓該隱私問題不再復現,直到蘋果公司釋出軟體更新來解決此問題,再考慮是否重新新增。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全球非常矚目的 iPhone “降頻門”、“電池門”至今仍記憶深刻,蘋果公司最後不得不釋出宣告,宣佈對電池進行全球免費更換,並且推出軟體更新,將電池消耗資訊公佈給 iPhone 使用者,庫克在致蘋果公司投資者的一封信中指出,2018 年全年共更換了 1100 萬塊手機電池,將此定為 iPhone 銷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僅過去了一年,庫克又在重複著這樣的故事。經此事之後,蘋果需要徹底改革其軟體開發和測試製度,以確保不會再出現類似這種非常嚴重的安全漏洞。
在接下去的一年中,或許蘋果一直會與“門”同行。
庫克神預言!蘋果新一季財報略勝預期,中國市場疲弱、FaceTime隱私門成隱憂
美東時間 1 月 29 日美股收盤後,蘋果公司公佈了其 2019 財年第一季度(2018 年第四季度)財報:營收 843 億美元,每股淨利潤(EPS)4.18 美元,兩者均略勝於華爾街預期,但營收低於去年同期的 883 億美元,同比降 4.53%,EPS 同比增 7.5%。iPhone 銷售收入 519.8 億美元。服務收入 109 億美元,同比增 19%,毛利率 62.8%,遠高於其 38% 的整體毛利率。期間蘋果活躍安裝裝置數達 14 億臺。受此訊息影響,蘋果公司股價盤後交易一度漲超 6%,登上 160 美元關口。

圖 | 蘋果公司盤後交易走勢(來源:Google)
幸虧庫克提醒的早,不然蘋果公司的股價又是另一番模樣。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講,蘋果是愛投資者的,1 月初的時候庫克催你趕快跑,現在業績出來,又稍微勝過他 1 月初給出的預期。現在,庫克總算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此前,庫克在 1 月 2 日致投資者的信中提到了幾個關鍵財務資料:1、營收 840 億美元,遠低於之前業績指引給出的 890 到 930 億美元,2、毛利率 38%,3、非手機業務營收同比增長 19%,4、服務收入 108 億美元。對於蘋果業績預期的下調,庫克將大半個鍋甩給了大中華區和其他新興市場。庫克指出,中國巨集觀經濟受貿易戰影響,消費下滑已經影響到了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售。當然,除了中國因素,電池更換成本降低等因素導致的換機速度下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不需要庫克發出蘋果公司的財報預警,此前各大媒體曝出的供應鏈上游的砍單、裁員和日本、中國等地銷售渠道的以舊換新、大砍價,已經讓蘋果從最頂峰的 230 多美元一股跌到了 150 美元左右一股,蒸發的市值超過了兩千億美元!對於蘋果新機銷售遇冷,我們在之前已有報道其背後原因和連鎖反應。在蘋果 1 月 2 日釋出投資者信後,巴菲特老爺子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受重創,A 類股 1 月 3 日單日跌幅高達 5.61%,創造了近一年來的最大跌幅。總結一下,供應鏈上游出利空訊息——供應鏈上游公司先跌——蘋果公司確認利空訊息——蘋果公司跟跌——買蘋果股票的公司也跟跌。這是一個簡化的邏輯鏈條,對於蘋果這樣一家有著清晰上下游的、以硬體為主的手機寡頭霸主公司來說,這個鏈條充分說明了蘋果公司巨大的連帶效應和乘數效應。
相比於蘋果一直堅挺到去年 10 月份的股價,蘋果公司的中國朋友們則要慘得多。手機行業的整體蕭條和中美貿易戰疊加,導致 A 股和港股的蘋果產業鏈股票,早在 2018 年上半年就開始了漫長的陰跌之路。為蘋果公司提供手機鏡頭的舜宇光學,被認為是港股的超級白馬股,從 2018 年 6 月份的最高點 175 港幣一股,跌到現在的 75 港幣,已經跌去了將近 60% 的市值,績優的供應鏈上游尚且如此,就不用說其他公司了。
作為一個被一眾明星級上下游豪華戰隊包圍的超級明星公司,蘋果公司的財報即便因為面子問題停止披露諸如蘋果手機銷量等關鍵資訊,各方人馬還是會神通廣大地通過各種渠道計算、衡量蘋果公司的各類銷售和財務資料,因為競爭對手在看、消費者在用、投資者在交易。總之,作為一個曾經登上萬億美元頂峰的公司,同時主業如此地依賴大眾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製造和消費,所牽動的利益相關者數以億記。同時,相比於遠離中國市場的 Facebook、Google、Netflix 和日漸傳統的微軟,頻頻在中國市場強刷或被強刷存在感的蘋果公司也總是能引起街頭巷尾的熱議。
對於眾人矚目的蘋果手機銷量資料,市場已經有了比較準確的預估,這是因為英特爾提前把蘋果“賣了”。根據蘋果合作伙伴——英特爾在 1 月 24 日公佈的財務資料,其調變解調器營收較預期減少 2 億美元,而英特爾的調變解調器主要賣給蘋果公司,根據 IHS Markit 和 Tech Insights 基於不同芯片價格的估算,蘋果手機減少的銷量在 870 萬臺到 1180 萬臺之間。合作伙伴財報的提前公佈,反倒提前把蘋果公司“賣了”,蘋果說好不公佈蘋果手機的銷量,此時被供應鏈上游來了一個精準揭底。
新機銷售遇冷反作用於股價,對於蘋果公司來說,不是什麼新鮮事。財報釋出之後,最應該關注的問題是:蘋果手機的銷量下滑會持續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對於蘋果未來三五年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手機貢獻了蘋果公司六成的營收,而其他零零散散的業務暫時無力取代其支柱地位。5G 的規模化商用有望帶來一波換機潮,但是蘋果最近與高通在法庭上打得火熱,蘋果高管都在法庭上作證說沒有高通的 5G 晶片,蘋果將不能在 2019 年釋出 5G 版本的新機。蘋果在 5G 浪潮中會落伍麼?慢人一步或小几步在 5G 競賽裡面會給公司業績帶來多大的影響?為了對衝自身在 5G 方面的劣勢,蘋果今年釋出的新機如何創新以對抗安卓陣營?圍繞著蘋果公司的核心——iPhone,展望依然不那麼明朗。
對於廣受詬病的 iPhone 依賴症,庫克正在著手“拆牆”,將蘋果獨特的內容服務開放給亞馬遜、三星等大廠,以增加從軟體服務中獲得的收入。除對外開放,在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可以看到蘋果更多的向外突圍和合縱聯盟的舉動,包括即將推出的新聞服務和流媒體服務,蘋果將目標分別對準了傳媒業和網劇,而蘋果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向老年人推銷廉價的 Apple Watch,以進軍醫療保險業務,也非常有想象空間。依託蘋果數以億計的平臺裝置和忠誠的消費者,新聞、流媒體和醫療保險業務的發展空間都給人以無限遐想,尤其是在醫療方面,CNBC 財經節目主持人 Jim Cramer 已經呼籲蘋果應該花 200 億美元買下為全美醫療系統提供資訊科技服務的 Epic System,可見外界對於蘋果進軍醫療業務非常看好。
短期燃眉之急已解,但長期遠憂並沒有消除。成於中國,也敗於中國,勝在隱私保護,最近的一兩天卻又曝出隱私大 bug,不得不說,蘋果面臨的挑戰依然艱鉅。
蘋果在中國的輝煌歲月已經結束?
自 1993 年蘋果電腦公司北京辦事處成立以來,蘋果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超過 25 年的銷售網路。在中國,蘋果公司經歷著從發芽到成熟結果,再到如今“衰敗”局面,時至今日,或許是總結蘋果中國的最好時機。
2001 年,在喬布斯的主導下,蘋果決定推出 Apple Store 蘋果零售店。這種線下模式,是蘋果第一次做,最初的兩間 Apple Store 於美國開幕,直到 2008 年,他來到了中國北京。2008 年 7 月 19 日,萬千果粉熬夜排隊等待,中國第一家 Apple Store 正式落戶北京三里屯。

圖 | 蘋果銷售盛況(來源:蘋果中國官網)
這家店不僅僅意味著蘋果零售店在大中華區的落地,同時也意味著,蘋果已經在中國果粉中的“高貴”地位已然形成。
在 2008 年前後,iPhone 高昂的單品售價,讓眾多中國普通消費者看得起,買不起。直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的誕生,打破了這一狀態,明星紛紛購買,他們的宣傳,讓眾多粉絲和使用者紛紛效仿,開始跟風購買 iPhone 產品,直到淪為“街機”。
在這些粉絲心中,iPhone 的價格雖高高在上,卻不是高不可攀,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中國人“高貴”這本字典裡,使用 iPhone,可以踏上“尊貴”的腳步,趕上時髦,即使信用卡存在高昂的欠款,很多人不得不“邊罵邊買”。
近兩年,隨著整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國既有智慧手機市場逐漸飽和,iPhone 不再成為人們換代的唯一選擇,國產品牌手機成為了“愛國消費者”的新選擇,例如華為、小米等。而且,蘋果公司 CEO 已經易主,再無創新的庫克仍然打著理財與情懷的招牌,將寶押定在中國,或許現在已失敗。
根據 Canalys 最新公佈的中國智慧手機市場 2018 全年出貨資料,2018 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僅達到 3.96 億臺,同比大跌 14%。其中,國產品牌華為逆勢上漲,達到 16%,而蘋果是迅速下跌,同比下跌 13% 左右。

圖 |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排名(來源:canalys)
在 1 月 2 日庫克致蘋果投資者的信中,一直提及 iPhone 在中國的銷售不理想,將事實歸咎於中國經濟身上。
但是,中國消費者心中已經明白,iPhone 高昂的售價已不值得入手,每次降價,都是蘋果品牌的一次衰落,從“保值產品”變成了“跳水手機”,蘋果在中國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式,未來,華為等眾多國產 5G 手機,將會取代蘋果之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