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特朗普政府簽署美國人工智慧國家計劃!中、美、歐AI軍備競賽再度升級
2017年3月,特朗普政府的財政部長Steven Mnuchin曾經發表了一番對於 AI 的高論,一時輿論譁然。在接受專訪時,他表示“人工智慧接替美國人工作,至少是50年到100年以後的事情了。”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對這項新興技術發展潛力的忽視。
以此為標誌性事件,加之在他國紛紛啟動刺激人工智慧發展的相應計劃時,美國遲遲未見行動, 所以特朗普政府一直因為“漠視AI”而受到來自學界和企業界的廣泛批評。
雖然姍姍來遲,但該來的總歸還是來了。 新年第一週,特朗普政府在人工智慧上放了個大招。
昨日,據《紐約時報》、路透社等多家媒體報道,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表示,總統特朗普將於週一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促進人工智慧的發展和監管。該政府官員在與記者舉行的電話會議上稱,這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機構將更多資源和投資用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推廣和培訓,改善雲端計算服務和建立人工智慧系統所需的資料訪問,以及促進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就在幾個小時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如期簽署了這項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正式啟動“美國人工智慧計劃”(The American AI Initiative) 。
根據白宮釋出的通告,“美國人工智慧(AI)計劃”重點關注5大方向:
■ 研發 ——各個聯邦機構被要求在研發經費中“優先考慮”人工智慧的投資,並報告資金是如何使用的,政府將以此形成更為全面的人工智慧投資概述,但並沒有詳細說明白宮要求支援該計劃的資金來源。
■ 資料資源 ——聯邦政府的資料、演算法和處理能力將向更多研究人員開放,為交通和醫療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助力。
■ 道德標準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等政府機構將被要求制定標準,指導“可靠、穩健、可信、安全、簡潔和可協作的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具體將影響哪些領域目前並不清楚,但計劃指出將會涉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國防部等。因此,不難看出將會跟資料及隱私保護、醫療行業、自主武器息息相關。
■ 勞動力 ——各機構將被要求通過設立獎學金和學徒制,讓工人為新技術帶來的就業市場變化做好準備。
■ 國際合作 ——美國政府希望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與其他國家展開合作,但要保留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然而計劃中並未提及是否會解決科學家、工程師和學生的移民和簽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府尚未提供更多細節,只是說它將為聯邦機構分配“可交付成果”的具體時間表,並期望在未來六個月內釋出更多資訊。
開放資料
一把雙刃劍
儘管大力發展人工智慧AI是必須也必然的政策,但伴隨 AI 而生的麻煩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人工智慧高度依賴對大量資料的訪問來構建有效的演算法,由此可能引發的資料洩露和隱私洩露問題讓科學家、企業和政府感到憂心不已。
去年3月,美國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陷入史上最大規模資料洩露醜聞。據多家媒體報道,Facebook很多年前就意識到了一款自稱收集使用者資料用於研究目的的第三方應用的存在,該款應用利用使用者條款中的缺陷獲取了累計達5000萬條使用者資料。該應用的設計者將這些資料賣給了由特朗普所屬集團控制的資料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並可能因此影響了美國大選結果。
今年1月,谷歌被法國隱私監管機構(CNIL)處以5000萬歐元(約合5700萬美元)的鉅額罰款。原因是谷歌未能依據《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規定向使用者正確披露如何通過其搜尋引擎、谷歌地圖和YouTube等服務收集資料,以展示個性化廣告。CNIL在其釋出的宣告中稱,谷歌公司未提供使用者資料的便捷訪問渠道,這造成使用者無法管理其個人資訊的使用。谷歌還將使用者“同意”選項設定為“全域性預設設定”,不符合監管機構所規定的“特定同意”要求。
在民眾對資料安全如此敏感的前提下,特朗普政府這一法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向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學者和公司開放一些政府資料庫。
誠然,這對於科技公司是極大的利好——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在他們的資料中心會有大量的資料,但是在其他的比如醫療保健領域,他們很難積累為人工智慧專案提供燃料所需的資料,開放的政府資料庫或將彌補其資料短板。
然而,另一面,該舉措同時也將增加資料洩露的風險,可能會受到隱私維權人士的密切關注。
為了減輕外界對隱私問題的擔憂,一名美國政府官員表示,該行政令在提高美國競爭力的同時,也將保持安全性和保密性。
白宮也提出了具體的保證措施,比如它將要求健康和交通等領域的機構,通過保護隱私的機制,釋出有助於人工智慧研究的資料。結果可能類似於退伍軍人管理局的一個專案,該專案開發了一種方法,讓谷歌可以臨時訪問數十萬匿名的健康記錄,以訓練人工智慧應用,預測腎臟問題。
“我們很高興在制定原則和議程時,考慮到美國的價值觀,”這名官員說,“這是我們樂於與世界分享的東西。”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計劃制定最新的人工智慧監管指引,目的是建立公眾對該技術的信任。此外,政府官員還將採取措施,讓工人更好地為人工智慧的潛在影響做好準備,比如對失業工人進行更有效的培訓。
中、歐、加
人工智慧軍備競賽
近年來,包括中國、法國、加拿大和韓國在內的十幾個國家已經啟動了政府級別的人工智慧戰略。他們的計劃包括新的研究專案、人工智慧增強的公共服務和更智慧的武器。
■ 加拿大
加拿大是全球首個釋出 AI 全國戰略的國家。2017 年的財政預算詳細介紹了一份五年計劃——《泛加拿大人工智慧戰略》(Pan-Canad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政府計劃撥款 1.25億加元支援 AI 研究及人才培養。
該戰略包含四個目標:(1)增加AI 研究者、畢業生數量;(2)建立三個卓越的科學團體;(3)培養理解 AI 經濟、道德、政策和法律含義的思想領袖;(4)支援專注於 AI 的國家研究團體。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在戰略中起帶頭作用,與政府及三個新興 AI 機構——埃德蒙頓的 Alberta Machine Intelligence Institute(AMII)、多倫多的 VectorInstitute 及蒙特利爾的 MILA——展開密切合作。
■ 中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在以人工智慧、5G、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發展上展現出了高度的積極性。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約1500億美元),並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並提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具體如下圖:
■ 歐盟
2018 年 4 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人工智慧通訊》。這是一份長達 20 頁的檔案,闡述了歐盟對 AI 的態度。
委員會的目標是:(1)提高歐盟的技術和工業能力,增加公共和私營部門對 AI 的吸收;(2)讓歐洲人為 AI 帶來的社會經濟變化做好準備;(3)確保建立適當的道德和法律框架。主要舉措包括承諾將歐盟對 AI 的投資從 2017 年的 5 億歐元增加到 2020 年底的 15 億歐元,建立《歐洲人工智慧聯盟》(人們現在可以加入),以及制定一套新的 AI 道德準則,以解決公平、安全和透明等問題。一個新的“AI 高級別小組”將作為《歐洲人工智慧聯盟》的指導小組,並將起草道德準則供成員國審議。
過去,美國在各個前沿科技領域都佔據領導地位,但是目前,這種地位可能正在受到挑戰。
1月31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佈的最新報告顯示,除去美國外,中國和日本也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申請活動中處於領先地位。其中,中國的學術機構相關專利申請量在同類申請者中遙遙領先。
各國的奮起直追或許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所以,此時丟擲的美國人工智慧倡議,作為指導美國 AI 發展的高階戰略,可視為是特朗普政府面對兩個問題的迴應:一是來自其他國家積極追趕的壓力,二是對於學術和企業界大聲疾呼應對 AI 做出監管的正面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