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推數字錢包校園版,擴大應用道阻且長
近日,清華大學表示推出數字錢包校園版並已在校內咖啡館開啟實際應用,使用者可通過掃碼下載錢包APP,註冊完成後轉入數字貨幣就可以在咖啡館進行付款支付。據悉此應用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與中國銀聯、阿爾山金融科技聯合推出,是法定數字貨幣的應用實驗。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使用者體驗後稱其和支付寶微信等支付APP沒有多大的區別,北大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也有相同的觀點,他表示清華大學校園版數字錢包類似於將校園卡進行電子化。
運作簡單,受眾限於校園
從錢包的主介面來看,操作介面的功能設定比較簡單,目前僅能顯示錢包餘額、收付款以及繫結銀行卡。這些都是我們目前線上下消費時能用到的最基本功能,並無其他額外的設計。
再從其運作模式上看,使用者的資金轉入是將銀行卡中的餘額兌換為數字貨幣,銀行卡中減少的餘額被等額兌換為數字錢包中的餘額,這實際上就是日常生活的提現業務。而轉出就比如使用者在做存錢的交易過程中,數字錢包中減少的餘額被等額兌換為銀行卡中的餘額,轉賬還是“T+1交易”,需要次日才能到賬,這運作模式也基本上和普通銀行卡轉賬的操作無異。
所以從現階段數字錢包展現出的操作和運作模式來看,都與基本轉賬支付手段並無太大差別,且除此之外,該數字錢包如今只在校園內流通,僅有咖啡館一處試用點,這表其錢包現階段並不針對所有使用者,且在校園外不具備有效性,類似於一張變相的電子校園卡。
由以上分析可得,數字錢包的基本功能並無太大的亮點,但其在使用者服務協議上表明數字貨幣是貨幣的數字化體現,與人民幣永久錨定為1:1,在數字錢包中的餘額即為數字貨幣的數量。
將數字貨幣與人民幣掛鉤,清華大學此舉也是為了將來國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試水。然而從其現在的實行來看,想要持續加大應用還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
使用者短缺,監管困難
從上述闡述可以瞭解到,數字錢包的基本功能和支付寶大致相同,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數字錢包的這種支付方式,實際上,微信和支付寶早就已經替它完成了。而且2018年支付寶在全球的使用者將近8.7億,國民度極強,使用者十分活躍,佔市場份額資料大。
反之,當有清華學生在其校園貼吧內詢問關於數字錢包的問題時,根本無人回覆,冷清度可見一般,缺少活躍的使用者,數字錢包想要再搶佔市場就顯得十分乏力。
此外,支付寶並不僅限於支付轉賬功能,還擁有旅遊買票等選項。數字錢包和支付寶相對比,只支援付款轉賬等基本功能,功能上顯得單一,優勢凸顯不出來,現階段就很難吸引大量使用者進入。
另外,不止是使用者存在短缺問題,這個專案要想做大,跨出校園,接入企業,更需要做出一個支付系統用區塊鏈方法來做支付,但使用數字貨幣支付就得涉及到監管問題。
北大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也表示,這一應用的問題,並不是技術上的,而是監管上的。
數字貨幣現今還在灰色地帶,且由於其屬於虛擬商品,交易量大又即時,很難對此進行面面俱到的監管,以至於在監管空白區,涉及詐騙和洗錢等違法行為屢屢不止,數字錢包同屬於數字貨幣一類,也將面臨類似的問題。
所以數字錢包想要在將來持續做大,還是要對此繼續投入研究,以完善其功能,數字錢包應用的開發和服務將在未來我國的數字貨幣體系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在數字化的大勢下,加大對數字錢包的研究有助於加快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推行。
宣告:本文系九個億平臺原創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網站、APP等網際網路平臺用於長期商業目的內容轉載須同九個億簽訂《內容合作協議》,九個億保留對各平臺內容侵權之一切法律追訴權,“九個億”所刊載原創內容之智慧財產權均為“九個億”所有,歡迎各方轉載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