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業:從狂飆到剎車的2018
【編者按】在今年,傢俱行業的發展與往年大不相同,從志邦、喜臨門、顧家家居這三家公司的發展對比來看,2018年確實是從狂飆到剎車的一年。
文章發於雪球,作者為“家居分析的柏毅”;經億歐家居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2017年顧家家居董事長在臺上:“我們還有很多金融工具沒有用,股權質押之類的。我們另一條外延式併購的路還沒有走呢!”
2018年顧家家居董事長說:“併購,除非特別好的標的,暫時不考慮了。”進入2018年來的顧家家居質押了20%的股權,顧江生董事長後悔了麼?
半年前的喜臨門董祕在臺上說:我們認為,為了追求長期的競爭力,做一些長期投資是必要的。而如今,喜臨門的總裁助理說:“明年我們是不是要繼續投國家品牌計劃,我們要考慮,多考慮短期的利潤。”是啊,1億元的廣告費,太重了。
志邦家居,不得不承認在未來幾年,持續保持30%的增長,是竭澤而漁。公司的孫總依舊用那謙虛的語氣說道:“幸好我們沒有在前幾年投廠房、投供應鏈。”尚有餘力做理財的企業,才能在未來幾年熬過寒冬。
從狂飆到剎車的顧家
2016年10月14日,在上市敲鐘的那一刻,顧江生想起的是自己被父親火速召回公司的2000年,還是力拓展內銷的2008年,還是引入職業經理人業績下滑1億的2012年?如今坐穩國內軟體傢俱第一把交椅,四顧無敵手,不知是何等輝煌。上市後的顧家家居四處出擊,入股恆大、跟著馬雲一起入股居然之家···一時間風光無限。在大熊市的關頭,屢創新高。
2018年8月16日,顧家家居一年一度的盛典“全民顧家日”,顧家卻遭遇了上市以來的第一個跌停。市場一片風聲鶴唳,怎麼了?每個人都在疑問。或許和激進的併購有關。
2018年以來,顧家鯨吞般吃掉了班爾奇、優先、賓士、NickScali、納圖茲等各界翹楚。仿若要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傢俱業的航空母艦一般。
然而,收購的代價也是不菲的。
顧家家居併購使用的是外幣貸款,併購Natuzzi申請了3900萬歐元貸款,而併購羅爾福賓士的也是境外歐元貸款,加起來8000萬歐元的貸款,而人民幣兌歐元今年以來貶值了17%,這裡大概就是1億元左右的匯兌損失。
損失是一回事,顧家家居體系內的衝突才是讓人疑惑的。 顧家家居擁有最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李東來的經營權和顧氏家族的所有權,經過多年的融合處於平衡狀態了。可是,併購是顧氏家族的意志,不是職業經理人所願。併購,打破了平衡。
併購的企業被強行注入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並無心、無力去管理併購後的企業,這無疑是將16億資產放在一個幾乎真空的監管狀態下,這恐怕是市場最為擔心的事情。
幸運的是,顧家已經意識到問題,吃太多了,應該消化消化。停下來,有時候反而是快。
喜臨門:兩個風口和一個十字路口
喜臨門追過兩次風口,這讓他們很後悔。現在還面臨著一個主業的十字路口。
2012年躊躇滿志的陳阿裕,帶著喜臨門成為了中國傢俱第一股。上市後的喜臨門恰逢中國地產史上難得的蕭條。喜臨門決定緩一緩,繼續老老實實做宜家的代工,賺一份安心的錢。
到了2015年,床墊行業的後起之秀、慕思等體量已經遠遠超越了喜臨門。 喜臨門對兩個廣東“包裝大王”的崛起感到無比震驚。而國內自主品牌業務緩慢的發展,也讓喜臨門日趨感到壓力,代工的優勢在未來五年內將消失殆盡。怎麼辦?
恰逢2015年的牛市,喜臨門看到炒上天的影視業務,靈機一動,要不收購個影視公司?於是,花了7.2億元,買了一個叫晟喜華視的影視公司。在短暫的瘋狂後,一切歸於沉寂。影視業務,不溫不火,甚至一度危及企業的現金流。
時至今日,晟喜華視的應收款達到5.7個億,其中相當一部分只能用法律途徑討回了。這是喜臨門萬萬沒想到的。這是喜臨門追的第一個風口。
2017年,央視推出了國家品牌計劃。喜臨門上下面臨著上市以來最大的一次爭議。這1億元的廣告費用,是花還是不花?花了之後的效果又是如何?
過往的保守,導致被彎道超車。 充沛的現金流,1億元也不見得是天文數字。專注主業,這個噱頭讓人心馳神往。最終,董事長同意:投!於是,喜臨門在2018年多了1億元的廣告支出。
可是,傳統媒體的效果正在逐漸被弱化,當寒冬來臨的時候,頂著“國家品牌”的喜臨門並沒有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蕭條對每個企業都是無情的。於是終於有總裁助理說的這句話“明年我們是不是要繼續投國家品牌計劃,我們要考慮,多考慮短期的利潤。”這是喜臨門追的第二個風口。外人不能說這次風口是錯的,但是喜臨門的戰略開始調整,當喜臨門反思“國家品牌”四個字的時候,是否意味著喜臨門也在逐漸調整自己的策略呢?
風口追了就算了,喜臨門正面臨著主業十字路口,更難抉擇。到底要不要持續跟著紅星、美凱龍走下去?要不要與恆大繼續合作下去?
渠道的變遷,是家居業面臨的問題。線上與線下、賣場和非賣場的爭奪在悄然發生。曲美開始做大店、顧家開始嘗試多品類佈局,尚品開始佈局“C店”、索菲亞進入商圈。而喜臨門依舊堅持著與紅星、居然的深度捆綁,沒有更多探索。
與恆大的合作,則充滿著爭議。目前,傢俱業分為兩派,有人持續跟著恆大的策略走。有人決定停止合作。畢竟,恆大的付款條件太苛刻了:一年後開3-6個月商票。這得佔用多少資金呀!雖然恆大會為此付利息,但是,有人嗅到了不對的聲音。有人繼續跟著恆大前進。而喜臨門則是後者。
傢俱業和地產,就像火燒連營的戰船,有人選擇深度捆綁,有人選擇適當脫離。到底,誰是對的呢?也不得而知。這是喜臨門主業面臨的一個十字口。
志邦家居:保守?識時務?
志邦,原本叫志邦廚櫃的,現在大張旗鼓改為“家居”立志要做大家居,不過,那是未來的事,現在還很早。
志邦過去是高速增長的,可是現在他想讓自己“慢”一些。原本30%以上的增速是不可持續的,這等於是用百米賽跑的速度衝刺馬拉松,是要出人命的。花點時間提高生產效率,挖掘內部效益,把這些錢補貼給經銷商,是不是好一點?
志邦是製造業,可是他想讓自己變得更“輕”一些,他不想擴張產能、不想併購併購供應鏈。這和其他傢俱公司很不一樣。他也不投硬廣告,倒是對新媒體這些比較熱衷。
前段時間,他還做了一些理財····這和各大公司股權質押、申請貸款、發債,又是截然相反。
他主動停掉了和大客戶的合作,因為賬期太長了,這樣受不了。看著其他企業前仆後繼,自己轉頭去做別人看不上眼的小的整裝公司。
這和喜臨門和顧家,完全不一樣。可是,問題是,2012年的喜臨門就是這樣的,當時的喜臨門決定停一停,緩一緩,讓自己的的心不要太激動。“賺自己看得懂的錢!”
可是,喜臨門沒有預料到2015年後的地產牛市,即使意識到了,門店也是不會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志邦現在是保守還是識時務,完全取決於未來的地產是好是壞。
志邦的未來完全取決於地產的未來,如果地產突然之間再上升,志邦一定會後悔今天的決定保守了。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些時候說自己“歷史欠賬、補短板”。如果地產未來繼續這樣寒冷,志邦一定會為自己現在的戰略收縮拍手鼓掌。
這就是中國傢俱的上半年,時間去過去了三分之二,從高昂激動到現在的冷若冰霜,不過八個月的時間。 下滑的人流量,惡化的現金流,這都是值得每個關注的人深思熟慮的。
推薦閱讀:
ofollow,noindex">2000多億的定製家居戰場,行業重組上演,猶豫就意味著死亡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慧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創業者需要一場可以指導各產業發展方向、釐清各產業發展脈絡、引導並連結資本風向、有重大影響力和啟發性的行業聚會。
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億歐公司主辦的“智慧產業 美好生活”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曁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將在北京國貿大酒店盛大召開,這將是一場匯聚5000名各產業創新者、行業領袖、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行業盛會;是一場以引導、指引產業風向為目的,啟發並分享成功案例,將國內外先知學者的思想提前帶到國內的預見性盛會。
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曁第四屆創新獎頒獎盛典詳情連結: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