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的農業:雲洋科技的產業網際網路這麼玩
【億邦動力訊】隨著產業網際網路的深入,各行業的網際網路化都開始往後端供應鏈和生產環節滲透,農業領域亦是如此。雲洋資料所從事的,就是通過農業產業網際網路化的方式,幫助農民和農業生產者提高生產效率。
雲洋資料是一家面向設施農業領域提供智慧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農業大資料公司。其基於智慧物聯、大資料、機器視覺、農業AI等技術,幫助農企、農戶進行標準化、智慧化種植,提升農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雲洋資料在近日完成1000萬的天使輪融資後已開始啟動pre-A輪的融資。
億邦動力瞭解到,雲洋資料通過感測器採集環境資料和作物生長資料,例如溫溼度、光照、作物果實莖圍、作物高度等,將資料匯聚到邊緣計算的智慧閘道器裝置並上傳大資料雲平臺,基於這些資料可以做到線上監測、種植管理、農產品溯源。
農業產業網際網路的現狀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是什麼?用阿里CEO張勇的話說,即為大資料、雲端計算、以及行業產業各要素商業行為的線上化、協同化。近年來,農業領域湧現出的不同企業,通過網際網路和電商思維來解決農業領域裡的各類問題。目前,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在農業領域裡的狀態,事實上可以用產前-產中-產後的階段來分析概況。
億邦動力瞭解到,產前板塊裡,土地方面網際網路化程度較高的是土地的流轉,其以土流網、土地資源網、搜土地網等為代表。農資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農資領域的網際網路企業玩家眾多,包括阿里巴巴、大豐收、雲農場、農一網、田田圈等。
產中板塊裡,農業生產的產中管理主要包括植保、生產管理與金融。在植保、生產管理方面,網際網路化企業主要包括農醫生、農田管家等。而在金融方面,目前社會上大致形成了四類農村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提供商,包括以農分期、大北農、新希望、雲農場為代表的三農服務商,以惠農網、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企業,以螞蟻金服、宜信、開鑫貸、翼龍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銀行服務機構的網際網路金融部門。
農業生產在產後主要需要倉儲、加工、物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方面,目前出現了很多獨角獸,包括農產品領域的美菜網、宋小菜、一畝田等。
總體來看,目前農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化,主要集中在產業前端的銷售,以及供應鏈端不同環節、不同板塊的數字化。並沒有一個平臺通過軟體和智慧硬體結合起來,將農業生產整個流程(即產前-產中-產後)和產業鏈連線起來,達到不同模組端到端的線上化運作、協同和匹配。
“從業者更多的還是串聯式的理念,並沒有網狀的思維,這也是農業領域產業網際網路與消費網際網路的不同處,產業網際網路不止關注使用者、關注銷售,還需要關注整體效率的提升。”雲洋資料總經理趙洪啟如此說道。
目前整個農業領域只是呈現板塊化的網際網路改造,而沒有進行整體產業鏈的連結,也是跟農業產業網際網路的難度很大有關。在趙洪啟看來,首先是智慧化硬體的鋪設對農業從業者來講接受難度比較大,農業產業網際網路需要的專業人士和目前農業從業者不匹配;其次是整個農業在中國的網際網路化和智慧化程度很低;還有一點就是中國農業不僅面積廣而且很複雜,這也是農業產業網際網路程序慢的原因。
用趙洪啟的話來說,並不是企業簡單提供智慧化的裝置,提供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設施就可以解決中國農業目前產業化、智慧化的問題。它需要解決從人到單個裝置到整體解決方案的“硬”問題和使用者教育的“軟”問題。
“產業智慧化程度低,這反而是農業產業網際網路企業的機會。”趙洪啟認為。
農業產業網際網路怎麼做?
產業網際網路的大潮已來,當各個行業都在往產業網際網路路上走,通過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往行業的供應鏈和生產端滲透時,農業領域產業網際網路該如何做?
趙洪啟告訴億邦動力,需要硬體和軟體的結合,從農業產業鏈的某一領域切入,繼而往整個農業產業鏈滲透。核心是提升效率,讓整個農業產業鏈實現實時線上化、數字化生產、運營。
用一張圖來形容,即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資料都需要在“雲”上執行,通過平臺將農業領域從生產端到供應鏈端到銷售端整體連結起來,所有的環節都需要通過平臺和智慧硬體實現實時連結、運營、協同、匹配。
趙洪啟以雲洋資料來舉例向億邦動力闡述農業領域如何產業化運作。其稱,雲洋資料基於智慧物聯網的溫室大棚管理產品和系統構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和系統,包括如下:
一是智慧監測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環境引數、智慧控制裝置系統;
二是智慧精準採集系統:實時無線採集溫度、溼度、土壤酸鹼度、肥力指標、農藥殘留等精準資料;
三是高精度智慧捲簾控制系統:手機智慧操控,避免以外卷翻,杜絕意外事故發生;
四是智慧節水節肥控制系統:根據土壤肥力指標、土壤溫溼度、酸鹼度等資料,智慧管控水閥,高效節水節肥;
五是智慧放風控制系統:根據環境溫度、溼度、風速、風向等資料,智慧精準放風控制系統;
六是安全智慧監控防火防盜報警系統:視訊監控、安全煙霧檢測系統融合形成防火防盜報警系統;
七是資料雲平臺:將採集得到的完整精準資料,通過智慧演算法,最終科學指導使用者行為;
八是移動互聯平臺:移動終端隨時隨地實時監測、監控及智慧管控;
九是電商平臺:會員增值服務、農資對接銷售體系、產品追溯體系等;
趙洪啟告訴億邦動力,總結來看,通過雲洋構建的智慧互聯平臺和各類系統,將蔬菜大棚端、成品供應端和產品銷售端連結起來,從而讓所有資料都彙集到雲洋的資料雲平臺,以此指導蔬菜的成長、銷售,從而提升整個大棚蔬菜產業鏈的效率。
“生產端通過智慧硬體鋪設下的物聯網來管理蔬菜大棚,然後所有的蔬菜通過雲洋旗下的電商平臺直接對接B端農貿銷售商和C端使用者銷售。”
其中關鍵是什麼?在趙洪棨看來,可以總結為全鏈路的線上化、智慧化指導生產和定製化銷售。
農業產業網際網路未來
趙洪啟認為,未來農業領域一定是網際網路化+智慧化+智慧化的發展態勢。“就是先用平臺的方式將整個產業鏈連結起來,然後通過端與端的智慧化控制,最終讓農業生產智慧化。”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農業產業領域將有越來越多的智慧技術應用其中,使得整個產業鏈效率越來越高,越來越智慧。相關業內專家認為,未來人工智慧技術將通過五種方式對農業產生巨大影響:
一是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將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天氣/土壤/市場資料)轉化為知識,提供智慧決策;
二是影象識別技術,優化農場生產管理決策,節省時間,增加安全性並減少潛在的人為錯誤,同時提高效能;
三是智慧控制使農事活動遠端操作和無人操作,減少對勞力依賴;
四是認知技術確定適合的農業目標,讓農民最大限度提高收益;
五是農民聊天機器人,通過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的理解技術,以個性化的方式與農民進行互動,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提出建議。
趙洪啟認為,對於未來農業行業,農業智慧作業系統以及農業物聯網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在阿里2019年ONE商業大會上,張勇也提出阿里將構建基於零售的商業作業系統。隨著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的深入,各產業領域基於垂直產業鏈構建的智慧作業系統或將相繼誕生,屆時以農業為代表的產業網際網路之路或將越來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