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移動網際網路和科技力量正改造偏遠小鎮服務產業?
長期在北上廣深工作和生活,春節假期,免不了想到更偏遠的城市尋找年味,平時出差不少,出行和生活所必須的軟體不少,以為能充分解決偏遠城市的衣食住行體驗,結果大跌眼鏡,卻在其中發現有趣的商業現象。
如家酒店在偏遠城市佔比低
常在外出差,住宿常用如家首旅集團旗下品牌酒店、吃飯靠大眾點評指點迷津、伴友相聚在星巴克,打車用滴滴,這些耳熟能詳的軟體工具在偏遠城市(3-5線城市)服務範圍卻大不如中心城市(1-2線城市),以首旅如家集團為例,在廣東省內,不少城市的如家酒店是個位數,有3個非中心城市僅有1家。一方面如家在選址方面有嚴格流動人口集聚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地酒店在個性化需求上更契合本地顧客需求,首旅如家集團雖然擁有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傳播力,是大部分商務出行的首選酒店之一,在店異地拓張上,考驗的是運營能力,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能盈利是基本要求、另外還有品牌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等多個考核指標,因此異地拓張充滿挑戰。
星巴克在偏遠城市和中心城市店面數量差距很大
除了首旅如家集團酒店,以線下咖啡茶飲星巴克的異地拓店情況為例,戴德樑行早前釋出一項研究結果:看一座城市的前途與競爭力,是星巴克越多的地方越有活力,並將此成稱為“星巴克指數”。星巴克門店數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區商業與消費活躍程度的指標,換句話說,當前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城市內部區域的價值,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星巴克門店的數量來判斷。星巴克在咖啡飲品市場價格屬於高階定位,因此大部分吸引白領商務人群,從下圖可以判斷,想要在偏遠城市尋找一家星巴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些要素推動越來越多全國性品牌下沉?
話雖如此,但是新品牌對偏遠城市的滲透已經在加速,全國性的品牌已經逐漸越來越多,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如下新消費品牌線下門店:名創優品、京東便利店、幸福西餅、小龍坎火鍋。這些品牌使出渾身本領留在偏遠城市生根發芽,異地開店對團隊的考查不僅是運營能力,還有本土化改良理解能力,地緣因素是非常明顯的,其中包括風俗差異、口味差異、服務接受差異等要素,但是全國性品牌的趨勢是必然的。原因包括:各行各業供應鏈整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前端門店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單一、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引領新年輕消費者消費理念趨同、物流和金融工具發展迅猛提高異地服務能力。因此,全國性品牌越來越多是必然的趨勢。
從另一個角度看邊緣城市的滲透,移動網際網路是十分偉大的推動者,我們可以觀察,線上線下融合是一個必然過程,當線下實體產業已經十分成熟,線上只要搭建好平臺和支付、物流工具,加以全國傳播媒介視窗,這是可見比較成熟的融合方式,這包括美團/大眾點評、滴滴、美團外賣、58到家等,這型別線下產業已經十分成熟,賦予線上平臺,類似這種平臺進一步提高效率,反而在偏遠城市普及率非常高。
新技術力量對產業鏈的改造滲透能力更強
另外新技術力量在產業中的改造也是非常明顯,以餐飲行業為例,餐飲點餐收銀系統一體機在偏遠城市非常普及,這種融合點餐、收銀功能的一體機幾乎成為所有餐飲行業的標配,商家可以在網上很便捷地購買想美團收銀、旗魚點餐、德客、二維火等品牌的一體機,而這種滲透是普遍性的,通過科技力量優化產業鏈某個環節,這是科技企業開啟偏遠城市市場很好的方式,如果系統性的在餐飲行業梳理,美團/大眾點評改造的是獲客問題、餐飲點餐收銀系統一體機是解決點餐效率低、點餐出錯、結款不明的問題、微信/支付寶/銀聯是提高支付環節便捷性和效率、美團外賣/餓了嗎是解決近地送餐的人力配置的問題,上述的能力都是對餐飲行業的流程要素改造。
另外還有新增的需求滿足,以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為例,這些都是新增市場,偏遠城市無論在融資能力還是產業整合能力、軟硬體產品組合能力都較弱,這裡反而給中心城市的創業團隊創新機會,並且這些新增市場產品要麼資金密集型,要麼技術密集型,在區域市場爭奪上,能夠在入場券層面就扼殺偏遠城市創業者在搖籃中。可以總結、無論科學技術、網際網路都具有較強的集中特徵,而品牌導向和資金導向型專案,中心城市創業者的優勢更是十分突入,我們在使用這些新時代·品質消費體驗的時候,免不了會感嘆,偏遠地區由於多要素短板正被中心城市的創新企業蠶食市場。
移動網際網路解決了多等級城市間的認知差,將優質品牌通過多屏生態(電視、電腦、手機、樓宇廣告)將認知傳播到所有個體,用空軍的方式解決認知差的問題,而科學技術則從產業鏈環節效率提升角度給予賦能,在多屏資訊通路順暢的基礎上,中心城市的創業者只需要考慮自己的產品是否足夠高的技術門檻,是否能對產業鏈某個環節有效率上的巨大提升。
版權宣告
本文來源億歐,經億歐授權釋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選轉載說明,違規轉載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