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衝浪的父母在直面網路風險,你才是他們的謠言粉碎機
大年初五是民俗裡迎財神的日子,要想家中錢財充盈,首先需要保護好家人的錢袋子,其中一件與時俱進的事情就是:幫父母識破那些瞄準中老年人的網路詐騙和謠言。
風溼病腰腿疼,喝 XXXX,一百零八味中藥,治病防病呵護周到!
免費體驗最新養生科技,量子、高電位、負離子技術通脈絡
民族資產解凍大業,只要交 111 塊錢,就能坐領 400 萬元
……
父母的手機裡,除了有中老年表情包、廣場舞教程、養生資訊等等,還夾雜著上面這些針對中老年人的詐騙和謠言。
每次回家我都會抽時間關心下父母的微信加了哪些好友和聊天群,看下手機裡新下載了哪些 app,訪問過哪些頁面,再苦口婆心勸導他們刪掉那些騙人的微商。
然而這依然沒能防住家中的老人家,從拼多多、微信群裡買到來路不明的保健器械。
針對中老年人的網路詐騙與謠言層出不窮
自從家中長輩開始用上智慧手機,每天上網衝浪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他們在今日頭條、西瓜視訊、直播類 app 上消磨空閒時間,用微信跟親朋好友溝通,用淘寶、拼多多、京東買買買。
然而在這些網際網路場景背後,針對中老年人的套路和詐騙也越來越多了。一些流傳了幾十年的詐騙招數,因為有了微信、QQ、淘寶、拼多多、微博、今日頭條等新的載體,開始出現了新的變種。
▲ 針對中老年人的付費學英語打卡群,圖片來自: 深響
新騙局也趁著「共享經濟」、「知識付費」、「區塊鏈」這些模式找上中老年人。
中老年長輩的身體總有個小毛病,針對他們追求健康長壽的心理,那些「養生保健」的詐騙團隊用養生謠言和虛假廣告,向他們對推銷並無實際效果的康復器械和保健品。
集齊福卡、組隊開獎能讓長輩們玩得不亦樂乎,那麼免費的小禮品、雞蛋、大米,就能讓不少人誤入詐騙圈套,填寫洩露大量個人資訊,留下詐騙後患。
不少長輩都考慮過:養老金漲得慢,如何讓它保值增值?於是民族資產解凍、購買原始股、以房養老、股神直播講解…… 這些瞄準中老年人退休金的網路騙局,層出不窮,搜刮掉不少老人家的養老金。
廣州反詐中心在 2018 年公佈的涉詐警情統計顯示,網路詐騙佔比最高,達到 65%,其中「 中老年人被騙的錢多,年輕人被騙的人多 」。
網路詐騙的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保健品詐騙、紅包詐騙、中獎詐騙、仿冒公檢法類詐騙是中老年網民最常遭遇的網路詐騙形式。而像網路傳銷和理財欺詐 / 非法集資這些金融類詐騙,還有那些跑路的 P2P,不僅識破難度較高,還很容易將中老年人的積蓄一下子騙光。
統計顯示,中老年網民數量已經突破 8000 萬,並開始成為網路謠言和詐騙的主要受害者,部分中老年網民甚至是信謠和傳謠的主力。
騰訊在 1 月釋出的《中老年人易感謠言分析》報告顯示,在識別認識謠言方面,中老年人與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大致處於同一個水平,但是中老年更喜歡傳播謠言。
喜歡傳播謠言的中老年人主要有謠言鑑別能力差、受教育程度低、主觀幸福感低這三個特徵。同時農村的中老年群體,比城鎮的中老年群體更有可能傳播謠言。
中老年群體大量轉發的謠言,在標題和內容上也「直指人心」,堪稱新媒體起標題教程。
比如用「你」來指代以增強讀者的代入感,《晚飯不吃,真的行嗎?饞?你也要忍住》;用消極的情緒引發人們的恐懼,《又死一個!愛吃榴蓮的朋友一定注意了,瞬間致命,太恐怖了!》
為什麼粉碎詐騙和謠言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勁?
網路騙局針對中老年人的心理進行設定,套路、話術、圖片、視訊基本都是一條龍準備好的。即使是從小到大浸泡在互聯網裡的年輕人也常常上當受騙,更別提近些年才開始成為「低頭族」的中老年群體。
深陷網路詐騙,一般是被動行為,而中老年人的傳謠行為,確是相當主動。正所謂,傳謠動動嘴,闢謠跑斷腿。如今謠言傳播的速度和方式,已經從口口相傳變成了聊天群、朋友圈轉發。
人類出於自我保護的 本能 ,總是優先相信一些相對負面的訊息,比如謠傳某種食物存在安全隱患,尚未求證的時候,會主動選擇避免食用該種食物,及時後續闢謠了,也會心存餘悸。
與此同時,按照人們的心理習慣,我們會對最先聽到、看到的訊息印象深刻和更易接受。當後續有相反的訊息傳來,改變原有的刻板印象常常是一個不愉快的體驗。然而闢謠的訊息,總是比謠言來晚一步。
某種程度而言,人們識破詐騙和謠言,是一個與本能對抗的行為。要想幫助父母長輩們識破網路詐騙,不去輕信謠言,並不是一個簡單、一勞永逸的事情。
那些遠離網路詐騙和謠言的道理,我們都懂,比如:
保護好個人資訊,謹防資訊洩露
不貪小便宜,不要相信天上掉下的餡餅
不點選釣魚連結,不掃碼來路不明的二維碼
……
提醒父母注意上網風險,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讓為父母搭建起一堵防範網路詐騙和謠言的「圍牆」,然而幫父母保護錢袋子的「圍牆」也需要及時加固。
豆瓣網友 @一個全職主婦 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某朋友的媽媽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在網路上加入了某個組織,每個月都要給那個組織上繳 1000 多元。兒子勸說那個組織是騙子,讓他媽媽退出,但媽媽不聽,於是兒子嚇唬說不退出就舉報,媽媽惱火了說道:
就是騙子也挺好,每天在群裡打卡學英語打卡健身,我覺得生活挺充實的,以前每個月打麻將,我還得輸 2000 塊錢呢!
這位媽媽的回答讓不少網友哭笑不得,也說明子女的陪伴才是粉碎中老年網路詐騙的殺手鐗。
騰訊在去年釋出的《中老年人上網狀況及風險網路調查報告》顯示,有六成以上中老年人有意識提升自身上網行為安全,但年輕一輩認為中老年依然需要加把勁提高自身網上安全意識。
▲ 超過八成的中老年網民遇到網路詐騙後向家人求助
網路風險和各類詐騙層出不窮,但多數中老年網民認為自己甄別網路風險能力一般。真不知道這些中老年朋友,是自信還是謙虛。反正我看著家裡的「高科技養生器械」,覺得他們是太自信了。
總而言之,趁著春節在家,多多跟他們溝通,關心下他們智慧手機裡的應用,多告訴他們網路上的新動態,共同學習甄別謠言和識破詐騙。
不過,在幫助家中長輩識破騙局前,記得先提高自己的作為「謠言粉碎機」能力。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