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00美元就能上天,你覺得很浪漫,我覺得不行!
歡迎關注我
差評君前段時間看今天看到一個新聞,一位仁兄上天了。。。
準確地說,是死後上天了。
emmmmm,感覺語意重複了?
更具體地說吧, 36 歲已故的詹姆斯艾伯林,和其他人的一部分骨灰,已經乘坐火箭上天,成為天上的衛星了。
這其實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企業 “ 太空飛行 ” 組織的特殊葬禮,收費 2500 美元,就能把客戶逝去親人的骨灰送上太空,承運火箭是 Space X 的獵鷹 9 號。
詹姆斯生前是一名航空愛好者,因此父母滿足了他死後想讓骨灰飛上天的願望。
這些骨灰盒上天后,會隨著一顆邊長大約 4 英尺的正方形衛星 “ cubesat ” ,環繞地球 4 年之後回到地球。
。。。聽起來是不是非常浪漫?
但差評君這兒要唱個反調:俺不太支援這種做法。
眾所周知,把一樣東西送到太空,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人類發展了這麼多年科學技術,也就最近一個世紀,才能送東西 “ 上天 ”。
而且還是用一級一級的火箭,一步步助推上天。
這麼做的原因是火箭多段加速需要很多燃料,一個倉不夠,用完的空倉留著又多添負重。。。
所以用完就丟,非常合理地成為了太空垃圾。
但地球軌道上的太空,不像地球上的環境那麼複雜,金屬到了這個地方几乎很難自然分解腐蝕。
於是上面提到的廢棄火箭,以及退役了的衛星等人造產物,就一直留在了那兒。。。估計能放好幾個世紀。
再加上這麼多年太空探索和衛星發射,你以為的地球是這樣的⬇️
實際上呢。。。
人類從來沒有對地球軌道空間進行過管轄措施,全球對地球軌道空間的佔用原則都是先到先得。
因此現狀是這樣的:
大約有 2600 顆失效的衛星。
1 萬個比你的電腦顯示器要大的碎片。
2 萬個比一顆蘋果要大的碎片。
以及 50 萬個比螺絲釘大的東西。
1 億多個小到無法探明的碎片。
現在的地球,實際上大約是這個樣子的。
而且這些太空垃圾雖然繞著地球, “ 浮 ” 在軌道上的,速度有 3 萬千米/小時。
這個速度下,拳頭那麼大的小鐵塊比炮彈還猛。
而現在人類的生活,無論是通訊,還是定位都離不開人造衛星,可人造衛星被太空垃圾砸壞的例子已經有一些了。
地球軌道上的東西現在還在增長,也許有一天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發生一次碰撞,衛星被撞成碎片,然後衛星碎片又撞到了其他衛星,連鎖反應。。。
一旦達到這種情況,造成的損害是指數級增長的。
第一年炸一兩個衛星,沒事兒。
第二年炸 10 個,扶我起來,還能扛。
第三年炸 50 個,出大事兒了!
第四年: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
在這裡推薦大家看一部科幻電影 《 地心引力 》 ,裡頭就說到了破損衛星產生的碎片造成的額外衝擊,特效炸裂,對這一情況描繪得非常可怕⬇️
到時候,啥玩意兒都發不上去了,通訊系統崩壞,人類文明倒退幾十年。
更恐怖的情況可能不止是衛星都被炸燬,而是:數不清的太空垃圾以 3 萬千米/小時的速度牢牢包圍住地球⬇️
到時候,這些碎片網就好像是監獄的鐵窗一樣,把地球搞成了一座 “ 文明的監獄 ” 。
別說殖民月球火星了,地球都飛不出去,被牢牢包圍住。
當然所幸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研究解決方法。
有的提出發射專用回收衛星,把目標網起來帶回地球。
有的提出用太空 “ 魚叉 ” ,叉中垃圾,然後一起墜落地球回收。
也有的想法比較科幻一些:用磁力衛星吸引小型金屬塊,或者用鐳射直接打掉太空垃圾的做法。
不論用啥辦法,都得儘快行動了。
這麼嚴峻的太空垃圾問題,就是差評君之前對 “ 太空葬禮 ” 唱反調的原因。
這種做法確實很浪漫,如果可以差評君死後也想成為天上的星星。。。
但是,近地軌道如今已經寸土寸金的情況下,真的別再往天上送這些亂七八糟的了。
科研衛星或者通訊衛星這種幫助人類發展或者改善民生的事物,確實是有必要的。
可這種奢華的紀念方式,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看,能省則省吧。
圖片來源:CNN “ The cremated remains of 100 people have been launched into space on a SpaceX rocket ”Wikipedia參考資料:CNN “ The cremated remains of 100 people have been launched into space on a SpaceX rocket ”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 “ End of Space – Creating a Prison for Humanity ”
“ 說起來,2500 美元比有些地球上的墓還便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