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雙假耐克、假匡威,是銷燬還是捐給貧困山區?
近日,有一則“安徽警方將價值6億多元的假冒鞋銷燬”的新聞引發了很多網友的不解,許多網友認為不該這麼銷燬浪費,而應該捐給山區貧困人民。但站在智慧財產權角度來看,銷燬是沒錯的。
這件事還得從2015年說起。2015年12月,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安徽蚌埠警方報案,他們在中東一些國家的市場上,發現大量假冒其旗下一品牌的運動鞋。
2017年5月,安徽蚌埠警方歷經一年多的縝密偵查,破獲了公安部督辦的假冒品牌運動鞋案,查扣包括匡威、萬斯等各類假冒品牌運動鞋50餘萬雙,假冒品牌標識及包裝物6000多萬枚,涉案金額達6億多元。這些鞋每雙成本僅十二三元,多數稱產地為越南等地,一般消費者真假難辨。由於造假規模大、專業程度高、繳獲數量多,公安部將這起假冒運動鞋案定義為歷年打擊假冒運動鞋領域之最。
2018年12月3日,安徽蚌埠當地警方集中銷燬50萬雙假鞋。不過新聞一出引發了網友熱議,覺得此舉十分浪費。但其中不乏有對知產瞭解的。如果將其利用,便是在承認山寨存在的合理性,不利於知產環境。
相信類似的例子我們都見過不少。不得不說,我們國家的山寨真的非常多,數量之龐大,類別之全面,每個人離不開的衣食住行全都涉及,這也就慢慢傳出一個不好聽的名稱——“山寨大國”。
與銷燬假鞋同一天,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釋出了《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共提交了317萬件專利申請,連續第八年實現增長,漲幅為5.8%。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商標申請總量為1239萬件,而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申請總量為124萬件。中國以上各類智慧財產權的申請量都位列世界第一。
這不禁讓人問號臉,我們是如何做到一邊知產飛速發展,一邊假冒盜版盛行?這兩則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實歸咎到底一個原因可以說明,那就是我們真的多,人口多、企業多、產生的GDP多......以至於知產指標也跟著變高,但這並不能說明山寨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