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泰斗秦含章曾說過:“老白乾自古以來就是名酒”
隨著“喝老白乾,不上頭”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衡水老白乾備受銷售渠道和消費者群體的好評,好酒不上頭、千年古法傳承、小分子酒質、傳統地缸釀造等一系列白酒優勢讓衡水老白乾成為了新一代中國白酒的引領者,更讓全國人民群眾瞭解到了“喝老白乾,不上頭”的新戰略方向。
這次衡水老白乾提出的“喝老白乾,不上頭”其實是一次全新的市場改革,新戰略的背後正是千年傳承、地缸釀造、小分子酒、低雜醇油四大戰略支撐基點。據行業專家分析,衡水老白乾每個基點都是對先進生產工藝和匠心傳承的體現,而在歷史層面老白乾酒就曾經是白酒的代名詞。
兩千年曆史傳承,足跡遠邁漢唐
老白乾酒興於漢,盛於唐,正式定名於明。據【明】《真定府志》,【清】《衡水縣誌》等文獻記載,在漢和帝永元16年(公元104年)的初春時節,冀州(現衡水)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但當地酒質優良,買賣數量仍然巨大,糧食的消耗與日俱增,為解決戰亂和天災而導致的糧食短缺,漢和帝下令當地禁酒四年,這足以證明衡水酒在漢代就具有一定的名氣與生產規模。
到了唐代,大詩人王之渙曾在今日衡水地區任職,而他在詩作中曾多次提到的酒正是今日的衡水老白乾。到了宋代,由於宋遼的軍事對峙,大量的軍隊駐紮在衡水地區,但他們喝的均是衡水的酒,這一時期,衡水酒的銷量也達到了空前高度。
明代嘉靖年間,衡水縣城已有18家釀酒作坊,衡水老白乾一度成為明代國宴用酒。近現代以來,衡水作為重要的革命與抗日根據地之一,衡水老白乾作為人民在參軍送行時的必用酒,河北人民亦對其有著特殊的情感寄託。
白酒泰斗秦含章曾說過:“老白乾自古以來就是名酒”
現年112歲的秦含章是中國白酒屆的泰斗之一,被譽為中國食品行業的奠基人,支援了我國很多的重大科研專案。1989年衡水老白乾香型協作組成立,在1994年秦含章老先生在考察衡水老白乾酒廠是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衡水老白乾酒醇香味美,自古以來就是名酒,明清以來在華北地區與山西汾酒、陝西西鳳三分天下有其一。汾酒稱汾型以杏花為象徵,西鳳應稱鳳型以東坡柳為象徵,老白乾酒稱衡型,以桃花為象徵”。
根據1935年中國第一本白酒專業著作《高粱酒》中記載“商場市肆所稱呼高粱酒為原乾、原酒、白乾、幹酒等,皆謂酒之蒸餾後未摻入生水者也”,可以看出在我們民族工業崛起的時代,老白乾曾經以它獨特的魅力風靡一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衡水老白乾古法釀造技藝
衡水老白乾酒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獨特的生產工藝更是世代流傳。衡水老白乾採用東北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優質小麥培養的中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的混蒸混燒、續茬發酵的老五甑手工工藝和兩排清工藝,地缸發酵,緩火蒸餾,分段掐酒,分級入庫,陶壇貯存,精心勾調而成。2008年,衡水老白乾的釀酒技藝,被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使衡水老白乾的傳統技藝有了國家級的保護和榮耀,也為衡水老白乾的卓越品質夯實了最深厚的基石。
衡水老白乾傳統工藝中的地缸發酵最為獨特,具有更乾淨、更柔順、更健康的優點。地缸發酵可以做到有效的隔絕土壤雜質,無土腥雜味,使得酒體更乾淨;獨特的小分子酒,人體易吸收,口感更柔順;地缸發酵後的酒體富含健康因子,飲用更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