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製圖講義06 - 基礎幾何體練習
快速回顧
上一節課我們講解了編輯模式下兩個基本的操作:拉伸(Extrude)和環切(Loop Cut)。
什麼是拉伸?就是拉著一個點/邊/面走:

image
操作順序是: 選中物體,tab 鍵進入編輯模式,然後按 e 進入拉伸狀態 。

image
環切/Loop Cut 則幫助我們快速切分連續的邊和麵,獲得更多的調節節點。使用快捷鍵的操作步驟:
- 選擇物體,按 tab 進入編輯模式
- 按快捷鍵 ctrl+r,將滑鼠移到物體上,會出現環狀的指示線(如果想退出環切狀態,可以滑鼠右鍵或者按 esc 鍵)
- 移動滑鼠到想要的面(指示線只會出現在中點連線線)
- 按下滑鼠左鍵,確定 Loop Cut

image
細分曲面
隨著對 Blender 操作的熟悉,我們會開始塑造更加複雜的形狀。
形狀複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需要對一個平面切分為多個子平面,然後調整這些子平面來獲得更精確的控制。這就是細分曲面(sub-division)的概念。
下面我們連著看三個 Pixar in a Box 的視訊,形象地理解一下什麼是細分曲面。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27y4lxf3"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Introduction to subdivision surfaces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27k1vsqf"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859bf0qse"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下面進入練習時間。通過 3 個練習,我們進一步鞏固之前學過的操作,並且學習一些新的技能。
練習
內插面
這個練習我們會學習一個新的操作:內插面(insect faces)。
內插面就是在一個面裡面切一塊按比例縮小的面:

內插面的快捷鍵是 i。

image
上面的幾何體的操作順序是:
- 新建立方體
- 按 tab 鍵進入編輯模式,按 3 鍵進入面選擇模式,選中頂部的面
- 按 i 然後移動滑鼠,調整內插面的大小,然後點滑鼠左鍵確定
- 按 e 沿 z 軸拉伸剛才新建的內插面
- 按 i 再建一個內插面
- 按 e 沿 z 軸反方向拉伸,做出內凹的形狀
拉伸+縮放 vs 縮放+拉伸

image
這個練習幫助我們理解 先拉伸後縮放
和 先縮放後拉伸
的區別。
操作順序是:
- 新建立方體
- 按 tab 鍵進入編輯模式,選中頂部的面,按 g 然後沿 z 軸壓扁 (也可以不進入編輯模式,直接縮放立方體)
- 選中頂部的面,按 i 建一個內插面
- 按 e 拉伸內插面,拉伸完畢後,按 s 縮小內插面

image
- 按 i 再建一個內插面,然後按 e 拉伸出中間長長的柱體
- 頂部的面按 e 然後 s,放大
- 按 e 拉伸,然後按 s 放大這個面,最後再按 e 拉伸,完成柱體

image
- 在四個側面,選中面然後做內插面,向內拉伸內插面
使用 Subdivision Surfaces 修改器

image
- 新建圓柱體,按 tab 鍵進入編輯模式,選中頂部的面
- 按 e 沿 z 軸拉伸,然後按 s 縮小口徑
- 再按 e 向上拉伸,然後 e → s 放大,拉出瓶口的底部
- 再按 e 向上拉伸出瓶口,然後建內插面,再把內插面向內拉伸形成瓶口的凹陷

image
新增 Subdivision Surfaces 的操作如下:
首先新增修改器(Modifier) 表面細分 / Subdivision Surface,將檢視的細分值改為 2。

image
然後新增環切,平整細分表面的邊緣:

image
仔細調整各邊緣的弧度,並且調整瓶頸的形狀(新增、選中環切線並縮放),最後得到瓶子。

image
最後,可以選擇 物體-光滑著色,把幾何體的表面變得更光滑一些。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