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探索者JETBEAM BC40PRO高效能搜尋手電評測
雙鋰電大直桶憑藉優秀的握感和很有攻擊性的體積在電筒圈裡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其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效能,大號的桶身也代表大號的效能,其實電筒這種東西,體積和效能大多都是成正比的,此次評測的BC40PRO作為JETBEAM(後文簡稱JET)的強勢之作,無論做工還是外觀還是效能都可圈可點。JETBEAM作為電筒界的開山品牌,從來都不缺高效能的筒子,曾經的王者RRT3,以及EYE40、RRT25等經典型號在圈內保有量依舊很高,12年前我入的第一隻筒子JETII至今仍效能良好,可見品牌的強悍。
穩紮穩打做好每一款產品是很多老牌企業的核心理念,JET的新品速度不快但是產品都很紮實,這款BC40PRO看名字類似是BC40的升級版,但是內部其實已經脫胎換骨,光通量激增到2930流明,LED採用了泛光兼聚光的XHP50,儘可能在光通量和遠射之間找到平衡,雙開關的設計既保持了操作的直接同時也保證操作方便。

BC40PRO採用吸塑包裝,附件和電筒都一目瞭然。電筒定位為警用、狩獵、戶外、家用和登山等。

包裝內主要附件如下,除了說明書另外附帶一個手繩和備用的開關帽和O環。

BC40PRO總體設計非常有JET範,身材勻稱氧化完美手感一流。尤其是巨大的不鏽鋼壓環,在整體外形上有著非常不錯的視覺衝擊力。
不鏽鋼壓環算是BC40PRO的點睛之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不鏽鋼壓環的,對於這個BC40PRO,壓環的尺寸非常巨大,壓環頂部距離鏡片的距離接近1.5CM,這是我手中電筒中壓環深度最深的筒子了。這種設計在激烈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的保護鏡片不受損同時也提高了攻擊頭自身的強度。

攻擊頭採用皇冠造型,而且側壁厚度很厚,在緊急時刻可以做擊破或者防身的作用。
燈杯採用鏡面鋁合金燈杯,表面電鍍工藝,目測反光效果不錯。燈杯有一定深度,目測有5CM+的縱向深度,為BC40PRO提供不錯的遠射能力。其實對於XHP50這種多核心的LED很難和XHP35HD或者XPL這種小核心的LED來拼遠射,但是XHP50的厲害在於高效率及高光通量,同時色溫也要更舒服一些。
鏡片採用雙面鍍膜工藝,從正面看呈淡紫色很漂亮。
燈頭部分並沒有設計散熱片等結構只有幾條裝飾條,桶頭的所有邊角都做了倒角處理手感很好。
JET的標識沒有設計的電筒頭部而是在開關下面,鐳射刻蝕工藝很清晰。
按鍵部分算是BC40PRO的又一點睛之筆,BC40PRO開啟的時候綠色的按鍵燈會亮起有點類似眼睛的形狀,使用的時候亮騷的不得鳥。當然這個指示燈不僅僅為了好看,同時也可以顯示電筒的電量,當電量大於30%的時候燈是一直長亮的,低於30%會慢閃,提示電筒電量低,當電量低於10%的時候會快閃提示即將沒電。
桶身的防滑紋並沒有採用爛遍街的各種滾花,而是CNC切的出橫向巧克力花紋,由於該防滑紋既有橫向挖槽又有縱向挖槽所以手感出奇的好,無論是防滑效果還是觸感都非常不錯。

尾蓋的防滑紋和桶身一樣,但是為了增加橫向摩擦力所以縱向的挖槽要更深,所以防滑效果同樣不錯,細節設計很好。

尾部開關是一個戰術型機械開關,半按就能點亮。這個開關只負責開啟和關閉電筒,並沒有調光功能,桶頭的那個開關只負責調光功能,操作很直接。檔位配置為4檔調光,電筒開啟的時候會直接進入2930流明檔位,短按調光按鈕亮度逐漸降低,沒有檔位記憶。

其實關於檔位記憶這個事一直都是圈內爭論不休的話題,個人覺得有檔位記憶和快速調光的筒子更適合家用及戶外,相反沒有檔位記憶的筒子更適合戰術、狩獵及搜救,啦留9
尤其對於BC40PRO這種大型桶,使用者大多都會以中高檔位使用,在這種情況沒有記憶反而更為方便,因為無論任何時候你都不用去想以前是什麼檔位,BC40PRO給你的很直觀,只要開啟就是最亮的檔位,需要別的檔位自己按就好了。

尾部手繩的繩孔採用了雙耳結構,為了照顧戰術應用所以兩個繩耳相對較小,如果倒立使用的話穩定性欠缺。
尾蓋內只有開關沒有電路,單彈簧的設計稍顯寒酸,對於對內阻比較敏感小朋友可能有點糾結,但是其實前後串聯的筒子,由於電壓高了,所以到彈簧上的電流已經沒多少了,而且彈簧壓縮後會擠在一起,原則上沒有內阻之憂。

電筒的螺紋都採用的手感一流的階梯螺紋。

BC40PRO標配兩節18650鋰電池電池,並且在出廠的時候加了塑料墊片防止誤開。

電池型號為JL260,標稱容量是2600MAH 9.6WH。第一次迴圈實測容量在2490-2550MAH,一致性還算不錯。比較可喜的是兩節電池都內建的保護電路,對這種兩串的筒子來說保護電路還是很必要的,畢竟兩節電池的容量不可能完全一致,肯定有一節電池先沒電,所以比較容易過放電,加了保護板就完全不用擔心過放電的問題了。

桶頭的部分也是可以擰下的,但是兩端螺紋不一樣沒辦法通用。桶尾部分有一個凹槽,看起來像是給抱夾預備的,但是出廠標配裡面沒有抱夾,目測抱夾應該是通用的,大家隨便找一個應該就行。

擰下桶身可以看到頭部的電路板,為了節省體積,電路應該也是屬於多層結構。桶身直接接觸電路板上的銅環,接觸電阻很低,屬於面接觸結構簡單可靠,另外頭部的彈簧使用了雙彈簧,進一步降低電阻。

BC40PRO的整體結構就這樣了,三節結構。對於散熱要求比較高的朋友,可以在頭部螺紋直接塗抹導熱膠把這段粘死,導熱能有一定的提升。
握感來說個人覺得單18650的筒子稍細,不如21700和26650的筒子充盈感那麼強。但是較細的筒子在戰術使用的時候相對也更為靈活,尤其這種大頭桶握在手裡總有一種要敲個什麼的衝動攻擊感很強。橫紋的桶身防滑效果非常好,在反握的方式做戰術點亮的時候完全不會滑動。

說了這麼多,實際夜射能力怎麼樣呢,相信只有對比才能看出來。手中這個尺寸的遠射桶其實還有TK47UE,但是同為大核心的XHP70其實效能相差不大。所以挑了幾個其它尺寸比較強的筒子,其中OLIGHT M2X-UT是雙鋰電大頭桶,一直以優異的遠射著稱。NITECORE P30是新一代的單鋰大頭遠射。MATEMINCO TK01是使用26650電池的中頭泛光標稱光通量3200流明。S30RII是很強悍的小直,效能在小直桶中屬於中上游的存在。
對比可以看出來近距離還是TK01這種偏向於泛光的筒子顯亮,尤其近距離,但是稍遠還得看BC40PRO這類的有點射程的筒子。
S30R總體效能比較平衡,亮度一般但是基本夠用,但是稍遠距離明顯力不從心。
P30和M2X-UT效能差距不大,M2X-UT相對較強,對比BC40PRO來說可以清晰的發現,其實純遠射的筒子對於搜尋和觀察並不是特別方便,因為光斑太小了搜尋效率會很低,再遠的距離眼睛也看不清了而且容易受到光柱的干擾。
綜上所述BC40PRO的光斑屬於比較實用的中性桶,有一定遠射能力同時光斑也夠大。
實際使用中2930流明的亮度不僅能應付中近距離的使用同時相對不錯的遠射能力為大面積搜尋提供了非常高效的利器。相對更大的光斑在100多米的距離上可以輕鬆覆蓋樹木大小的目標,並且能提供不錯的落地亮度。

最後是拆解部分,首先拆掉的是壓環,BC40PRO的做工十分精緻,壓環並沒有做啞光處理而是不鏽鋼本色出鏡,無論是質感還是堅固程度都無可挑剔。

鏡片採用白色增透玻璃,鏡片有一定厚度並且做了雙面鍍膜處理,目測光損很低。

全鋁的燈杯有著不錯的反射效率和很好的使用壽命,燈杯鍍膜很亮反射效率不低。

LED基板其實在電筒中算是很重要的環節,畢竟基板的熱阻稍高對LED核心的溫度影響很大。BC40PRO採用了熱電分離基板,也就是LED的散熱端是直接和基板的銅底接觸的,可以更迅速的將熱量傳匯出去。

既然拆了功率也得測一下,實測最大功率約為20W,這是LED上實際功率。對於XHP50這種LED這是標稱功率,也就是說沒有做超流,但是也完全的推滿了。其實個人對這種多核心的LED不建議做超流,畢竟電筒這個東西光效還是很重要的,超流太多光效低了不僅僅是續航時間短了同時發熱和壽命問題也會很頭疼。

最後寫個總結,BC40PRO作為一款搜尋型電筒,從細節可以發現BC40PRO更偏向於穩定性和耐久性,所以穩定可靠就不用說了。單尾按控制開啟關閉+側按鍵只負責調光的設計屬於簡單有效型別,基本上杜絕了使用中誤換擋的情況。長長的桶身握感攻擊性十足,當然我最喜歡的部分肯定是不鏽鋼壓環了,大家都知道我愛不鏽鋼,不鏽鋼壓環不僅保護了桶頭,極高的硬度在應對很多突發事件都非常有效。
要說缺點也不是沒有,過於粗暴的調光方式和完全沒有記憶的檔位在戶外全黑的地方使用的時候需要適應,為了避免晃眼最好對著天空調整好檔位再照地面。另外還是希望提供個電筒套吧,哪怕套頭的也好。要不提供個抱夾也可以,雖然我並不喜歡抱夾。
本文作者極果體驗師:ll0899
本文由極果體驗師ll0899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