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的“鏈群模式”是什麼?張瑞敏深度解讀
新古典經濟學中,有一個經濟執行的基本規律,叫做 “邊際收益遞減” 規律。
這個規律認為,當我們在一定技術條件下,使用多種投入生產一種產品時,當只有一種投入是可變時,那麼隨著這種可變投入的增加,產品的增加也會越來越多。
但是,一旦超過某個限度,這種增加的產量將會變得越來越少,更嚴重的會使總產量絕對減少。
是不是沒太聽懂,接下來,我從一個經典的小故事入手,給大家解釋一下。
三個和尚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其實這則故事完美驗證了邊際收益遞減的規律:
一定的技術條件,使用多種投入生產一種產品(人力+不變的挑水工具,目的為了挑水)。
但只有一種投入可變,且可變投入增加時(挑水和尚的人數增加到2個),產品增加越來越多(兩個人抬水,更省時省力,一定時間內也可以挑更多水)。
超過了某個限度(人數增加到3個),增加產品越來越少,總產量也在絕對地減少(3個和尚反而沒有水吃了)。
經濟與管理學家們,一直在絞盡腦汁試圖打破這條規律魔咒。
美國的經濟學家布萊爾·阿瑟提出了“複雜經濟學”的概念,在他看來,傳統經濟學經濟執行是線性的,解決的是配置問題,也就是追求給定資源約束下的收益最大化。
而現實中,經濟執行往往是非線性的,擁有“正反饋機制”和“自增強機制”的經濟系統是有可能實現邊際收益遞增,打破邊際收益遞減的魔咒的。
讓我們再回到上文中提到的三個和尚挑水的故事。
為了鼓勵三個和尚都能搶著去挑水,寺裡的方丈從長計議,想出來了一條妙計:
為了獎勤罰懶,方丈規定,三個和尚各自挑水,到吃晚飯的時候,看誰挑的水多便獎勵一盤炒豆腐,挑水少的人則吃白飯。
這一套規定執行下來,三個和尚都搶著挑水,展開了挑水競賽,從此,無論寺裡的僧人再怎麼增加,水也沒有斷過。
雖然只是簡單的制度創新,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打破邊際收益遞減的關鍵。
那便是讓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對結果負責,如果我們將其深化,可以演變為一種自驅動、自優化、自增強的組織形式。
在海爾,鏈群便是這樣的一種組織形式。
它能夠自適應“一切皆有可能”的變化,即動態的使用者體驗需求,不斷自增強以實現邊際收益遞增。我們認為鏈群對企業發展而言具有如下的優勢:
01 鏈群,能為企業指明使用者需求方向;
02 鏈群,能為企業創造終身使用者;
03 鏈群,充分契合了物理網時代的體驗經濟、共享經濟。
張瑞敏認為,如果要打破企業邊際收益遞減的魔咒,具有強大自組織效應的鏈群是重中之重。而要使鏈群發揮其本身的強大作用,核心是創造鏈群的縱橫生態。
01什麼是鏈群縱橫生態?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參考上圖。
在創造鏈群的縱橫生態過程中,先來關注一下這張圖的橫軸與縱軸。
橫軸是創單鏈群,縱軸是體驗鏈群,中間的斜線代表著增值分享的驅動機制。
通過縱橫軸的顯示,人單合一模式,鏈群的縱橫生態一下子變得直觀且具象化了起來。
簡單來說:
縱橫軸對應的是生態系統:最頂層的觸點網路對應體驗鏈群;中間層的鏈群/小微對應創單鏈群;底層的支援平臺既可以在體驗鏈群,也可以在創單鏈群。
由此,便真正實現了物聯網時代的非線性組織,由生態系統創造使用者的最佳體驗,並實現增值分享。
創單鏈群與體驗鏈群就像兩個相互協同又相互制約的維度,它們的目的是打通一切中間流程,讓創單與體驗一體化。
每個小微、節點、攸關方都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互聯互通,共同創造使用者的最佳體驗,實現使用者體驗升級。
02增值分享,實現物聯網模式引爆的關鍵
在《張瑞敏:增值分享,益人者自益》文章中,我們將增值分享比作鏈群引爆必不可少的“引擎”。
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吸引攸關方、合作方進入生態圈,對方在獲得真金白銀的分享後,將有動力去進行新一輪的增值,創造更多的生態價值。
而增值分享的最終目的就是使用者的體驗升級。
在不斷升級迭代的“爆款”中,張瑞敏認為,要堅持一個高線:即創造增值分享;堅持一個底線:即不能有任何孤兒型號的存在。
要成為持續火爆的“爆款”,而不是當瞬間的美麗煙花,短暫熱度後就變得“泯然眾人矣”。
【案例】

自從1994年一根64K的專線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到今天,20多年過去了,整整一代人的時間,藉著網際網路的魔力,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移動互聯的當下,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直接完成,時間成本被大幅壓縮,這種跨越式的發展速度,令人眩暈。
去年8月,新華社瞭望智庫釋出的《新時代中國網際網路六大趨勢》中,認為我們將從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邁入工業網際網路時代,同時,5G的商用也將進一步推進物聯網的變革。
現如今全球的物聯網專家都認為物聯網將會率先在家居行業引爆,但目前都未實現真正落地。
目前,海爾正在探索增值分享機制驅動下的“創單鏈群”與“體驗鏈群”融合,研發、生產、流通、銷售等全流程各環節自驅動、自適應,全部對使用者負責。
海爾上海商圈鏈群與合肥製造鏈群已經作為樣板開始實踐。商圈鏈群與製造鏈群簽定對賭。商圈小微賭零庫存和市場爆款,製造小微則賭零不良和零延誤。
對賭後,合肥製造小微主動去上海清點商業庫存,並將之前外包裝破損的產品進行處理,不需要經過總部審批。
而商圈小微也已經直接給製造小微下單萬臺產品。在清點庫存過程中,由於設計、物流等節點影響到使用者體驗的問題暴露後,在增值分享機制驅動下,設計、物流節點開始主動搶入解決問題。
“過去,我們在工廠關起門來圍繞指標幹,現在,我們和商圈鏈群一起圍繞使用者幹。”合肥洗衣機制造鏈群主王自強這樣形容與市場並聯帶來的變化。
在實現引領引爆的路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但可以確信的是,儘管此路崎嶇,且多險阻,但海爾人不會放棄。
在以創單鏈群與體驗鏈群構成的生態系統中,輔以增值分享的巨大驅動力,海爾一定能率先實現全球物聯網的引爆引領,讓全世界的使用者都能直觀感受到引爆物聯網模式所帶來的體驗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