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擬淘汰虛擬貨幣“挖礦”,引發圈內大討論

摘要: 一則國家發改委釋出的相關政策,首次出現虛擬貨幣“挖礦”字眼,引發業內關注。4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一則國家發改委釋出的相關政策,首次出現虛擬貨幣“挖礦”字眼,引發業內關注。
4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記者查閱這份長達5.8萬餘字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得知,目錄的總宗旨是: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順應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支援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大力破除無效供給。
記者瞭解到,此次發改委目錄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
鼓勵類共包含農林業,水利,煤炭,電力,新能源,資訊產業,金融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等共四十二個大項。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
如,分散式能源、重大疾病防治疫苗、營養健康型大米小麥粉及製品的開發、城市公共交通,以及量子通訊裝置、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等,類目詳實。
值得關注的是,鼓勵類目錄中“資訊產業”項中的第46個小項為:大資料、雲端計算、資訊科技服務及國家允許範圍內的區塊鏈資訊服務。
限制類共包含農林業,菸草,醫藥相關產業等共十六個大項,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如,天然草場超載放牧,鐳射視盤機生產線(VCD系列整機產品)、白酒生產線(白酒優勢產區除外)、酒精生產線、菸草製品加工專案、別墅類房地產開發專案、高爾夫球場專案、賽馬場專案、排放標準國三及以下的機動車用發動機,等等。
淘汰類則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在淘汰類的十六大“落後生產工藝裝備”類別中,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位列其中。
對於這條目錄,業內反響熱烈。
萊位元礦池CEO江卓爾認為,發改委的政策有一刀切的嫌疑。他認為:
“挖礦可以成為一個大工業生產行為,在我國四川等地棄水棄電嚴重的情況下,比特幣挖礦是一個能無汙染把棄水變美元的奇妙行業,而且出口比特幣可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此外,挖礦在晶片設計、礦機生產、運輸、執行、維護、供電等領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增加了四川、雲南、內蒙、新疆等老少邊窮地區人民和電站、電網的收入。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好處。”
位元藍鯨創始人、北大區塊鏈俱樂部祕書長陳雷認為:
徵求意見稿到執行期再到執行階段是有一個過程的,產業淘汰的週期都比較長,這個週期至少會長達三年以上。
挖礦產業規模不大,相對分散,涉及人口極小,影響面小,無汙染,主要是利用了閒置電力,從各方面來看,發生國家主導的整頓可能性很低,沒有統一從上到下部署要求的話,地方政府主要就看怎麼用這根紅線了,可以是舉刀殺人,也可以是加碼增收。
而區塊鏈知名人士洪蜀寧接受共享財經記者採訪表示:
“虛擬貨幣挖礦是對所在區塊鏈的一種安全保護,所消耗的電力是有實際意義和用處的,絕對不是一種浪費,如果因此將虛擬貨幣挖礦看成淘汰產業,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洪蜀寧認為,中國目前在虛擬貨幣挖礦產業的各個領域都佔據世界領先地位,如果因此造成技術人才資金外流,使得中國喪失在未來資料經濟潮流中的領先地位,將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在中國限制虛擬貨幣挖礦,對整個行業在全球的發展是不會有影響的,改變的僅僅是地區間的分配。”洪蜀寧最後說。
另據悉,此次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時間為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5月7日。
作者:共享財經Alian
來源:共享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