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的"視覺流向"!引導視線
文/曹陽 本文旨在探求受眾閱讀時的視線流動規律,並以視覺心理學和版面設計理論為基礎,從編排邏輯視覺流向、視覺心理視覺流向、個體閱讀自由視覺流向三方面對版面設計中“視覺流向”進行逐一分析。


視覺系統不可能同時接受所有可視範圍內的 外界資訊,這時就必須依靠一定的瀏覽順序來對資訊進行排隊與組合,這一有序的運動軌跡就是我們所說的視覺流向。一般來講,視覺流向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①直線性特徵。在對外界資訊進行攝取時,受眾每次觀看動作只能產生一個焦點,焦點與焦點相連就形成了一條直線,視覺流向的基本形態也就由此產生。

②就近遞減特徵。通常在事物排列組合距離均等的情況下,視線流動方向是隨機的,而當事物之間距離產生大小差距時,眼鏡往往會選擇視線移動距離最短的方向移動,並且移動距離逐次遞減。

③先強後弱特徵。在對外界進行觀察時,人們會首先注意到視覺範圍內刺激強度最大的區域,而後才會向次一級區域轉移,其視線始終保持由強到弱的軌跡。

④重複性特徵。人類的視覺觀看,尤其是對於文字、圖表、影像等複雜資訊的瀏覽,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經過反覆多次的“掃描 -- 確認 -- 錄入”才能最終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停留時間最長、反覆次數最多的資訊對受眾作用最大,反之則最小。

⑤區域優選性特徵。正常人兩隻眼睛的綜合視野範圍為水平方向180度、垂直方向130度,在閱讀資訊時,人眼固定注視正前方所能見到的空間範圍,此時雙眼視域為扇形。在這一扇形區域內,人類會選最為清晰和最為舒適的中心區域首先進行觀看,以此安排自身閱讀的最佳視域。


在基本編排邏輯的基礎上,對版面進行人為干預而形成的編排規律。一般來講,受眾在閱讀版面中的文字、影象等視覺元素時,都會形成一套自我的先後順序。 基於編排邏輯的視覺流向包括:

①現代版面的基本編排邏輯。基本編排邏輯應為橫向從左到右排列,縱向從上到下排列,總體脈絡從左上方開始,到右下方結束。這一編排邏輯基本符合各個國家、各個年齡、各種知識層面的受眾的閱讀習慣,是版面設計中出現頻次最多的視覺流向。

②設計師創造的編排邏輯。遵守現代版面設計的基本編排邏輯,僅僅意味著版面是合格的, 要想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設計師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版面進行有效干預,從而創造出各種有創意、有引導力和規範性的視覺流向。


強調的是版面中各種視覺力的作用方向,具有強烈的引發性和激發力,能激發受眾的視覺心理反映。不同視覺元素、資訊的編排位置會產生一種相互作用的力,能引起受眾的各種心理反映,例如:穩定與搖動、動感和靜感、壓抑與輕鬆、上升與下降、中心與邊緣、重心與失重等。

基於編排邏輯的視覺流向 指的是視覺元素的移動線, 基於視覺心理的視覺流向 則指的是視覺力的方向線,強調的是由於視覺重心的不同而引發的視覺流向。

例如:版面的中上部與上部是最佳視覺區域,在排版的時候不能完全據此就將版面的重點內容放置到最佳視覺區域,還要考慮到版面內容本身的邏輯順序,並對兩者進行主觀權衡。


版面設計確定了不同視覺元素的先後順序,為受眾預定了一條視覺流向,而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受眾閱讀版面內容時卻並不一定會遵循既定的視覺流向,他們完全可能有自己的視覺流向。

設計師在進行版面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 閱讀群體的特殊性和個別性,並根據實際接受群體 的閱讀,設計出極具個別性的視覺流程,抓主動 因素,使觀者在獲得版面資訊的同時,也能產生強烈 的視覺美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例如:採用非常規的視覺流程對視覺元素進行編排佈局,以佔據主動因素,並儘可能引導受眾按照既定的視覺流向閱讀下個內容;或是藉助動勢、手勢、說明、標題、指示、標誌等來暗示受眾的視覺流向,儘可能將受眾的視覺流向引向既定路線;亦或是直接對資訊的傳播載體(材料、造型等)進行加工製作,以用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來影響受眾的視覺流向。

視覺流向在版式設計中有著舉足輕 重的地位,一個合理、流暢的視覺流程,能引導給觀者並留下最佳的視覺印象,從而實現資訊的有效傳達。設計師在進行版面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視覺流向,並針對具體設計要求採用不同的視覺流向,以儘可能實現受眾的閱讀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