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通訊協議之 TCP
女主宣言
筆者最近看了關於Python的部分內容,發現網路程式設計部分非常容易能夠建立一個本地TCP伺服器,正好可以用來分析一下TCP的請求和響應過程。
在本篇文章,筆者將給大家介紹下TCP建立連線(三次握手),傳輸資料,斷開連線(四次揮手)的過程。
PS:豐富的一線技術、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盡在“ 360雲端計算 ”,點關注哦!
TCP簡介
-
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 連線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 的 傳輸層通訊協議 ,由IETF的 RFC 793 定義。
-
聊到網路協議,我們常常會想到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開放式系統互聯)七層模型、TCP/IP協議簇,她位於OSI、TCP/IP協議簇哪一層等問題。
如下圖OSI七層模型及對應的 TCP/IP協議簇
所示,TCP位於OSI中的第四層(傳輸層)。位於TCP/IP協議簇中的第四層(TCP or UDP)。
下圖為 OSI七層模型及對應的TCP/IP協議簇
OSI TCP/IP Family
-
TCP是 面向連線 的,是指客戶端在傳送、接收資料之前需要先建立連線,這個連線過程需要 三次握手 來完成,筆者藉助Python搭建了一個本地的TCP服務,並使用 Wireshark (Wireshark(前稱Ethereal)是一個網路封包分析軟體。網路封包分析軟體的功能是擷取網路封包,並儘可能顯示出最為詳細的網路封包資料。)
捕獲了本地的TCP伺服器和TCP客戶端之間請求響應的過程,帶大家一起看一下建立連線(三次握手),傳輸資料,斷開連線(四次揮手)的過程。
本地搭建TCP服務準備工作:
筆者在前文提到了要用Python建立一個本地TCP伺服器,並且分析TCP的請求響應過程。這裡筆者使用的是PythonIDE、Mac自帶的終端簡單建立了一個本地TCP服務端和客戶端。
筆者會分析的過程如下:
-> 建立並且啟動一個埠號為20000的TCP服務端
-> 建立客戶端並和服務端建立連線(三次握手)
-> 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資料'AB'
-> 服務端到資料後給客戶端傳送資料'AB'
-> 服務端收到資料向客戶端傳送收到的資料(當前即'AB')
-> 客戶端和服務端斷開連線(四次揮手)
-> 使用Wireshark對建立連線(三次握手),傳輸資料,斷開連線(四次揮手)的過程進行分析
服務端程式碼:
客戶端程式碼:
上述程式碼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TCP請求響應效果圖
TCP建立連線效果圖
如上圖,Got connection from ('127.0.0.1', 62515)我們可以確定客戶端使用的埠是 59006 。
通過上述準備工作,下邊筆者會使用Wireshark捕獲TCP請求響應的整個過程,並進行相應分析。
TCP三次握手
-
TCP通過三次握手建立連線,我們對下圖應該比較熟悉:
TCP三次握手圖解
對上圖中的代號及下文中的代號做說明:
Seq 即下文中的 Sequence number ,序列號是指傳送資料的位置。每傳送一次資料,就累加一次該資料位元組數的大小。一般用Wireshark捕獲我們平時的請求的Seq是一個隨機數。
Ack 即 Acknowledgement number ,是指下一次應該受到的資料的序列號。
SYN 為Flags部分的 Syn ,Syn為1表示希望建立連線。
ACK 為Flags部分的 ACK ,Ack為1表示確認應答的欄位變為有效。
TCP第一次握手,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報文,關鍵資訊為Syn=1,Seq=0。如下圖所示,sequence number= x = 0,Syn=1。
TCP第一次握手
TCP第二次握手,服務端向客戶端傳送報文,關鍵資訊為Ack=x+1=1,Syn=1,Seq=y=0。如下圖所示,sequence number=y=0,Ack=x+1=1 , Syn = 1。
TCP第二次握手
TCP第三次握手,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報文,Seq=x+1=1,Ack=y+1=1,ACK=1。如下圖所示,Seq=x+1=1,Ack=y+1=1,ACK=1。
TCP第三次握手
我們可以發現在三次握手之後,還有一次TCP Window Update。
TCP Window Update
TCP Window Update 是TCP通訊中的一個狀態,它可以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終歸結於傳送者傳輸資料的速度比接收者讀取的資料還快,這使得接受端的在緩衝區必須釋放一部分空間來裝傳送過來的資料,然後向傳送者傳送Windows Update,告訴給 傳送者 應該以多大的速度傳送資料,從而使得資料傳輸與接受恢復正常。參考:tcp三次握手
從上圖TCP Window Update,根據Source Port:20000及Destination Port:59006可知,當前傳送者是客戶端,解釋下上一段文字的意思是,客戶端傳送的資料太快,服務端讀書資料慢,服務端向客戶端傳送了一個TCP Window Update的報文。
上述內容就是TCP建立連線的過程,下邊筆者給大家介紹下傳輸資料部分的內容:
TCP的資料傳輸過程:
檢視資料傳輸過程和之前建立連線部分,用的是下圖程式碼進行的分析:
程式碼內容和之前建立連線的程式碼一樣,只是添加了 傳送資料 和 斷開連線 的幾行程式碼。可見這次客戶端分配的埠號為 53262 。
在分析資料傳輸過程之前,筆者先對下邊會用到的名詞及工具做個簡單說明:
位元組 即 byte ,位元即 bit ,1個位元組(byte)=8個位元(bit)。
ASCII碼:是基於 拉丁字母 的一套電腦編碼系統,主要用於顯示現代 英語 和其他 西歐 語言。它是現今最通用的單 位元組 編碼系統
ASCII碼對照表
舉個例子'A'的ASCII碼為0x41
基本的16進位制、2進位制、10進位制之間的轉換:
16進位制0x41對應2進製為 0100 0001對應10進製為4 * 16 + 1 = 65
線上進位制轉換
下邊筆者帶大家看一下資料傳輸部分的分析:
下圖表示客戶端s.send(b'A')以二進位制形式傳輸'A'(其對應的ASCII碼為65)傳輸過程:
客戶端到服務端
下邊展示一個客戶端s.send(b'AB')並且服務端給予相應的迴應(服務端也給客戶端傳送收到的'')的過程
-
接收資料的部分Flags中的Acknowledgement 設定為1,表示確認應答的欄位有效
-
接收資料的部分Flags中的Push 設定為1表示表示接收方應該儘快把資料傳給上層應用協議
從 源埠53262 , 目的埠20000 可以看出,下圖表示 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訊息 ,傳送的資料為'AB','AB'的ASCII碼為0x4142。
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訊息
從 源埠20000 , 目的埠53262 可以看出下圖表示 服務端向客戶端 反饋收到了訊息。
Acknowledgement number 為4是因為,服務端接接收了客戶端的2個位元組的資料,在之前的客戶端的Sequence number的基礎上加了2。
服務端到客戶端收到訊息響應
從 源埠20000 , 目的埠53262 可以看出,下圖表示 服務端向客戶端 傳送訊息,傳送的資料為'AB','AB'的ASCII碼為0x4142。
服務端給客戶端傳送訊息
從 源埠53262 , 目的埠20000 可以看出下圖表示 客戶端向服務端 反饋收到了訊息。Acknowledgement number 為4是因為,客戶端接收了服務端的2個位元組的資料,在之前的服務端的Sequence number的基礎上加了2。
客戶端收到服務端訊息後的響應
TCP斷開連線四次揮手
TCP斷開連線示意圖如下:
TCP斷開連線示意圖
對應的Python的客戶端程式碼s.shutdown(2),客戶端主動斷開連線的。
-
斷開連線的Flags中Fin是設定為1的,表示希望斷開連線。
-
斷開連線的Flags中Ack是設定為1的,表示確認應答欄位有效。
響應的Wireshark抓包分析如下:
TCP斷開連線第一次揮手,從 源埠53262到目的埠20000 ,可以看出是客戶端主動斷開連線的。Flags中的Fin是設定為1的,Sequence number為7。
TCP斷開連線第一次揮手
TCP斷開連線第二次揮手,從 源埠20000到目的埠53262 ,可以看出是服務端給予客戶端斷開連線的響應。並且Acknowledge number對之前的客戶端的Sequence number做了加1操作。
TCP斷開連線第二次揮手
TCP斷開連線第三次揮手,從 源埠20000到目的埠53262 ,Flags中的Fin是設定為1的,可以看出是 服務端向客戶端傳送斷開連線 的。Sequence number為7。
TCP斷開連線第三次揮手
TCP斷開連線第四次揮手,從 源埠53262到目的埠20000 ,可以看出是 客戶端給予服務端斷開連線的響應 。並且Acknowledge number對之前的服務端的Sequence number做了加1操作。
TCP斷開連線第四次揮手
下邊,筆者貼出了IP和TCP首部及Wireshark捕獲TCP請求過程的的圖。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做簡單分析。
TCP資料在IP資料報中的封裝及TCP包首部
-
後來和昆哥一起交流,經過昆哥指正,上圖的TCP首部已經更新過了,較新的TCP首部格式如下:
TCP首部
下圖為TCP首部中的控制位部分
控制位 Control Flag
TCP
TCP
參考內容:
-
Wireshark資料包實戰講解
-
TCP/IP詳解
-
圖解TCP/IP
-
https://www.ibm.com/support/knowledgecenter/en/SSLTBW_2.3.0/com.ibm.zos.v2r3.halc001/ipcicint_protocol.htm
-
https://www.iana.org/assignments/address-family-numbers/address-family-numbers.xhtml
-
https://python3-cookbook.readthedocs.io/zh_CN/latest/c11/p02_creating_tcp_server.html#id1
360雲端計算
由360雲平臺團隊打造的技術分享公眾號,內容涉及 資料庫、大資料、微服務、容器、AIOps、IoT 等眾多技術領域,通過夯實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一線實戰經驗,為你帶來最有料的技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