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監測“激發”員工生產力?智慧監測硬體的是與非
首發於:公眾號 一刻AI
全文約800字,閱讀時長5分鐘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形成了電商、物流、AWS、新零售協同發展的完整生態圈,其中強大的物流系統更是為其商業帝國鑄就了品牌護城河。

在分佈各地的巨大倉庫中,把每一份訂單送到買家手中之前,員工們都會對包裹進行掃描、打包、分類及整理。這些員工每小時需要處理數百份訂單,如果行動不夠快就有可能失去工作。現如今,工人們需要應對更加艱難的挑戰:搭載AI的智慧硬體實時監測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一系列追蹤和解僱流程由高度自動化的系統完成,這意味著人工智慧系統在實時監測的同時,對每一位工人做出質量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淘汰“落後”工人。
“在亞馬遜一年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機器人。”英國前亞馬遜倉庫工人馬克斯·克勞福德表示,“沒有時間去廁所了,你必須在幾秒鐘內處理這些專案,然後繼續前進。如果你沒有達到目標,你就被解僱了。
僅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就有300名全職工人因為工作效率低下而被解僱。

早在2016年,亞馬遜就被授權了一項腕帶專利。該腕帶可以精確定位倉庫工人的位置,並實時跟蹤他們的手部運動,監控員工的工作表現。這套倉庫管理系統由跟蹤器和接收器成,包括放置在倉庫周圍的超聲波裝置、腕帶,以及一個監控一切的管理模組。腕帶還配備了一個超聲波裝置,以確定工人所處的位置。如果他們的位置與應該處理的物品不匹配,腕帶還會嗡嗡作響。

無獨有偶,2019年4月,江蘇南京的環衛工人被要求佩戴智慧手環引發熱議。該手環可以用來定位、計步,並且如果環衛工人上班時間在原地停留超過20分鐘,手環就會自動發出“加油”的語音,提示工人們繼續工作。

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打著提高生產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名義,有意引入人工智慧監測系統,卻實際用於實時監控員工的行為。小編認為,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初衷是為了促使人類社會更加高效和便捷,歸根結底應是社會生產的輔助者,而非掌控者。
人工智慧並非是把人變成機器。 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但不應該建立在對員工人性的剝削和隱私的掌控之上。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刻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