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視雙十一奪冠 是中國彩電業的進步還是退步?
【藍科技】周涵
今年的雙十一,中國彩電業最大的贏家不是老品牌,而是以網際網路電視發端的“新貴”——小米電視。
根據小米電視官方的雙11戰報,在當天,小米電視成為天貓、京東、蘇寧三大平臺銷量、銷售額總冠軍。同時小米電視的9款單品拿到了多達42項冠軍。
小米電視雙十一奪冠,到底是中國彩電業的進步還是退步?
消費者的角度看小米,有人說小米電視的出現,讓消費者又能買到實惠的彩電了,這是進步。
企業的角度看小米,完全依靠代工、沒有生產製造研發能力的小米電視,是用低價攪局,又回到了中國彩電業依靠降價才有銷量的老路,這是行業的退步。
依靠OEM和低價,沒有核心技術的網際網路電視,攪局的是整個中國彩電行業,也會挫傷中國彩電業的信心,甚至會成為外資品牌藐視中國彩電品牌的笑柄。
這不是危言聳聽。
降價從不缺席 但核心技術總是缺失
也僅僅是近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彩電業才從無序、血腥的價格大戰中緩過神來。似乎一夜之間,他們開始有了集體意識的覺醒,是時候用核心技術和品牌走向全球,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否則,走向國際的最大障礙是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品牌溢價權,只能處在低附加值的最底層。
遠的不說,先說近的。以中國彩電行業為例,上世紀九十年代,近乎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電視品牌,可最終的結果呢?
彼此為了有立足之地,互相競爭降價,而忽視核心技術與品牌建設,彼時引以為榮的國際化就是用短視的OEM賺取外匯。這種井底之蛙的格局,競爭到最後只剩下海信、TCL、長虹、創維、康佳“五虎將”。
不要忘了,能笑到最後的“五虎將”其實是用核心技術、品牌、質量打敗了其他對手才成就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這樣的痛楚是網際網路電視遠遠不能理解的,也是無法理解的。輕裝上陣的網際網路電視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生產能力和經驗、缺少售後服務體系、完全依靠OEM這種模式,他們比老牌家電品牌更大膽、更激進、更能用營銷博得眼球。
事實上,祭出網際網路之名,以輕資產方式運作的網際網路電視,自誕生以來他們唯一能搶奪市場份額的招術也只能是打價格戰和玩營銷戰。
當年的樂視電視轟轟烈烈,吸引眼球的釋出會和不斷出新的營銷玩法,一時風光無兩。最終由於種種問題,樂視電視結束了當年的瘋狂。
電視不是快消品,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生產管理經驗、售後服務經驗等。中國彩電業目前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剛剛嶄露頭角,靠的不是低價格,而是開始用核心技術、品質和品牌佔領市場。
網際網路電視的誕生,不具備上述要素。他們的優勢體現在營銷、價格等方面,但這不應該是電視行業立足的核心與根本。
這對老牌電視企業是最大的殺傷力。這些企業研究一項新的技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更需要經過千萬次的試驗,需要最新的生產線,才能量化生產。
但是,他們卻抵不過網際網路電視的衝擊。其實,中國製造2025的本質,是需要中國企業腳踏實地做核心技術,是用實體經濟推動高階製造,而不是用虛擬和貼牌推動。否則,用低價和營銷能站在中國製造2025的塔尖嗎?
網際網路電視是中國彩電業的出路嗎
業內人士都知道,中國家電行業是市場競爭最充分的行業。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價格戰之後,利潤空間已經很低。所以,即使他們經過幾年的技術研發量產之後,也不是獲取暴利。
我們從不排斥網際網路電視,這也是時代的產物。但我們並不希望看到網際網路電視只是因為價格戰而非技術才成為冠軍,這會讓別人看中國電視行業的笑話。
在一些外資品牌看來,中國彩電業發展幾十年來,始終走不出價格戰的漩渦。
這些沒有歷史積澱的網際網路電視,的確成為中國電視行業一道獨特的風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老品牌電視企業必須用創新和技術迭代跟上市場的需求,否則他們的日子更不好過。
“中國彩電業一方面需要發展核心,用核心技術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受到國內電視低價的挑戰。問題在於,那些網際網路電視其實是沒有核心技術和生產製造能力的。退一步說,如果有一天他們能代表中國電視企業走向全球,他們一定會遇到瓶頸,因為他們沒有技術,會受到制約。可消費者還是會選擇他們,因為他們價格低,老牌中國電視企事業卻不能用價格和他們抗衡,因為他們投入了太多有形和無形的東西,是網際網路電視不可比擬的。”一位在電視行業浸淫20年的資深人士如是感嘆。
中國彩電市場上的“五虎將”經歷過血腥而慘痛的的價格戰;經歷過缺少核心技術、缺少品牌而只能代工的磨難;他們經歷過沒有任何話語權和市場地位用OEM走出國門那段卑微的歷史。
所以,他們集體意識到核心技術才是安身立命之本。網際網路電視的出現,的確帶給老牌電視企業焦灼。在技術需要時間積澱和千萬次試驗的過程中,網際網路電視用低價搶佔了市場,他們用低價換取時間和空間,而帶給老牌電視品牌卻是致命的一擊。這對整個中國電視行業不是一件好事兒。
支撐網際網路電視的是資本而不是技術、經驗和生產管理模式。在價格和技術之間,資本選擇前者,這會讓他們很快看到利益,也是網際網路電視的特色。
那些喊出要打造百年品牌的企業,都是老品牌製造企業,比如海信、TCL、長虹、康佳、創維,他們其實是有基礎和底蘊的。而網際網路電視依靠貼牌和代工以及沒有核心技術的背景下,能打造出百年品牌嗎?
老品牌電視企業選擇後者,因為他們這些年的經歷,驗證了技術才是出路,他們肩負著中國彩電業國際化的使命。
辯證地看待小米網際網路電視成為雙十一銷冠,這其實是一柄雙刃劍。
戳痛了電視行業難以癒合的傷疤,用缺少可持續發展和技術含量的價格繁榮,取得眼前的利益。
未來呢?誰能肩負中國彩電行業站在世界之巔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