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和攝像頭技術進化背後 國產手機的創新乏力之困
全面屏技術的出現,讓創新匱乏的手機廠商看到了一絲曙光。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蘋果、三星和華為等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機。一時間,從美人尖,到劉海屏,再到挖孔屏,全面屏的技術進化不斷升級。
與此同時,攝像頭技術也在不斷進化。一方面,手機攝像頭畫素從1600W,迅速升級到4800W;另一方面,攝像頭的形態和數量也在發生變化,升降式攝像頭將成為今年的主流,後置三攝像頭也將在2019年普及,諾基亞則激進的推出了五顆攝像頭的手機。
必須正視的一點是,全面屏和攝像頭的技術進化正遭遇瓶頸。以攝像頭來說,今年很多旗艦手機都會標配4800W畫素攝像頭。更讓人驚訝的是,高舉價效比大旗的紅米,也推出了搭載4800W畫素攝像頭的手機。按照這一趨勢,4800W畫素攝像頭有可能會下放到千元機中,這足以說明手機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儘管很多手機已經標配4800W畫素攝像頭,相關的應用並不支援如此高清晰度的攝像頭。在拍照的過程中,很多手機的攝像頭並不會以4800W畫素的清晰度拍攝,需要手工開啟才可以。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新浪微博、朋友圈等應用上傳照片時,並不支援4800W畫素的清晰度。
不難看出,4800W畫素攝像頭從底層功能,到相關的應用並不成熟,這意味著今年不會有更大畫素的攝像頭,4800W已經是一個瓶頸。在攝像頭技術發展遭遇了技術瓶頸後,全面屏的技術升級也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
在蘋果推出第一款全面屏手機iPhone X後,劉海屏迅速成為標配,哪怕是售價不足千元的手機,也會使用劉海屏。與傳統的螢幕相比,全面屏最鮮明的特徵就是高屏佔比。正因於此,全面屏的技術進化,目標也是為了提升屏佔比。比如,水滴屏,就是為了能夠把前置攝像頭的空間壓縮,這樣手機螢幕的空間就更大了。
為了減少前置攝像頭、聽筒和感測器的空間佔用,vivo推出了搭載可升降式攝像頭的NEX,這款手機使用了螢幕發聲技術。而OPPO,則推出了雙軌潛望結構的Find X,前置攝像頭也做成升降式的。同樣,滑蓋屏的誕生,也是手機廠商提高屏佔比的一次嘗試。
從市場反饋和手機廠商的一些產品規劃來看,滑蓋屏很難成為主流。眼下,全面屏的多種方案已經都有了成熟的產品。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屏佔比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當然了,也不排除有新技術的出現。
最近兩年,手機晶片的核心數量之爭已經結束,螢幕和攝像頭的技術進化空間也非常有限。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進行技術創新,這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廠商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