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 「球鞋展示」毒App vs nice

① 功能對比
- 毒App:球鞋展示被放置在【球鞋詳情】第一部分,點選進入後可直接檢視。一般可提供6張常規圖片(包括球鞋外側、裡側、45˚、俯視、後側、鞋底),圖片均經過處理無背景色。此外,還提供「3D空間」功能,進入後可通過拖動球鞋立體模型,360˚全方位檢視球鞋。
- nice:進入路徑與「毒App」相同,但提供圖片多為球鞋品牌官方釋出圖,且未經處理背景;無3D展示功能
② 亮點分析
進入球鞋詳情頁進行瀏覽的使用者,可大致劃分為兩類:無明顯購買意願的、有購買意願想對比的、有強烈定向購買意願的。
- 無明顯購買意願的使用者,進入頁面後,首要任務是使其「產生購買慾望」。目前球鞋資訊釋出渠道較多(微博、微信、論壇),官方圖片幾乎全網皆是,單純據此基本僅滿足「球鞋區分」、並未達到「球鞋展示」預想給使用者帶來的視覺感官刺激。
- 有購買意願想對比的使用者,進入頁面後,應儘量提供其「更多的球鞋細節」,以幫助其儘快完成不同款式的選擇決策,並儘快進入比價、下單、購買環節。
- 有強烈定向購買意願的使用者,進入頁面後,則應進一步烘托其「喜愛情感」,從側面提高其對於球鞋價格的耐受度,儘量降低因價格因素導致放棄購買。
現有問題:目前球鞋品牌(如Nike)多采取飢餓營銷的方式發售部分鞋款,供不足於需的狀態,導致球鞋二級市場較熱。以上因素直接導致兩類突出現象:球鞋轉賣價格高昂、實體店無貨售賣(購鞋前接觸實物機會少)
綜上,「毒App」較「nice」,其「3D空間」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使用者在購鞋流程上的客觀缺失環節,在體驗上得到提升;而nice則在「球鞋展示」部分較為中規中矩,個人認為對於購買轉化的貢獻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