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創始人王寧:Keep要擁抱的運動科技「新生態」是什麼?〡IF19

摘要
如果說前期的爆發式成長是 Keep 作為一款明星工具產品的階段性成功,現在,作為一家公司的 Keep 找到了一個更長遠和值得被期待的故事:打造一個以內容和資料來去驅動的運動科技生態,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貫穿線上線下的 Keep 式「自由運動場」。
2015 年 Keep 上線時,王寧曾經說過,希望 Keep 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言詞,「比如人們想要搜尋知識,會自然的『Google 一下』,人們想運動的時候,會自然的說,我要 Keep 一下」。
三年之後,這樣的目標正在漸漸成為現實。目前,Keep 使用者數增長到了 1.6 億,除了容品類越來越豐富的線上社群外,Keep 還開始向以 Keepland 為核心的線下運動空間和 KeepKit 為核心的硬體領域佈局。
如果說前期的爆發式成長是 Keep 作為一款明星工具產品的階段性成功,現在,作為一家公司的 Keep 找到了一個更長遠和值得被期待的故事:打造一個以內容和資料來去驅動的運動科技生態,為使用者提供一個貫穿線上線下的 Keep 式「自由運動場」。
從單一的業務快速開啟,Keep 正式進入了一種「多線作戰」的模式。在 2018 年初第一家 Keepland 開業、3 月份第一款硬體產品跑步機發布後,一年之內,不僅是 Keepland 加快開店步伐,Keepkit 的產品也開始嘗試覆蓋體脂稱、智慧單車、健步機和智慧運動手環等領域。並且在 2019CES 上,Keep 還公佈了自己的出海計劃。
快速推出新品類的背後,Keep 正在進入的是它曾經不熟悉的領域,在每一個新的業務上,它都在遭遇非常強勁的對手和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但王寧並不認為應對單個品類上的「競爭」是現階段 Keep 的主要任務,在他的規劃中,Keep 正在打造的是一個「儘可能覆蓋所有運動相關場景的生態閉環」,他更在乎的是,使用者在這個生態中能跟隨 Keep「動起來」。
更大的成長壓力來自王寧自己。過去一段時間,Keep 團隊經歷了快速擴張,一年之內人員翻倍,不同團隊之間的寫作、業務線運營和執行能力等真刀實槍的「功夫」成為了保證這個生態健康成長的關鍵。在王寧自己這裡,如何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組織領導者」,繼續飛速成長,是每天都在拷問著這位創業者的問題。
以下為王寧在 2019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的演講內容,經極客公園編輯 :
大家好,運動改變生活。而 Keep,就是運動的代名詞。
Keep 在不到 4 年的時間內,帶領超過 1.6 億的使用者,通過運動的方式改善他們的健康生活,開啟他們的美好人生。我非常榮幸可以跟大家一起交流,Keep 這家年輕的創業公司在過去 4 年的成長曆程。
其實,Keep 這家公司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極少出來分享和交流,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我本人比較害羞。
第二,我們是一家創業的公司,我們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沉澱和積累。
我今天願意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定義 Keep 是一家運動科技型的公司,而我本人也是學計算機出身的,所以也可以嚴格的定義成,我是一個標準的極客。
希望大家今天可以給我更多的反饋,就像我今天的主題:Keep Evolving,可以讓 Keep 持續進化、進步,變得越來越好。
在我開始今天的演講之前,我想在現場做一個小的調查,請問在座的各位嘉賓、朋友曾經試圖嘗試過,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減肥的朋友能不能舉一下手,看來人還是非常多,女性使用者比較多,看來減肥對女人來說是一輩子的事兒。
剛剛舉手的這些朋友中,嘗試過減肥,但是最終還減肥失敗了的有哪些?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失敗,作為一個曾經減重超過 30 公斤逆襲的胖子,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答案,就是你們缺少一個 Keep,你們缺少一個真真正正讓自己堅持下來的理由。
有時候,我也在思考,我們這一群渴望改變自己、渴望減肥、渴望自己健康的人,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我們是每天在健身房裡瘋狂擼鐵、揮汗如雨,渴望自己練成阿諾施瓦辛格的人嗎?
我覺得並不是。我們應該是中國超過 90% 以上的運動小白,我們僅僅希望通過簡單的方式,讓自己運動起來,我們想要開始,但我們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們僅僅希望可以讓自己更加的健康,而非是有阿諾施瓦辛格那樣的大肌肉,我跟剛剛很多舉手的朋友們一樣,我也曾經嘗試過很多種方式去減肥,我也傳統健身的使用者之一。
但是,傳統健身始終沒有辦法瞭解和理解我們這些運動小白真正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傳統健身一直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辦法跨越和解決,比如在傳統健身中高昂的成本,幾乎可以阻礙很多運動的初學者。比如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一張健身房的年卡大概需要 3000-5000 元,如果環境再好一點的話甚至是上萬。高昂的健身成本,幾乎阻礙了很多的使用者,特別是對年輕的使用者和學生群體極其的不友好,我們還沒有開始,就被這些高昂的成本拒之門外。
同樣,大家知道時間和地理位置的成本對一線城市來說壓力也是非常大的,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健身房不在你家,也不是在你公司附近,看似一小時有效的訓練時間,加上前後的交通、中間更衣、洗澡,你幾乎要流失掉兩三個小時。
兩三個小時之後,如果你老闆呼喚你加班,如果你老婆讓你回家做飯,你根本沒法完成一次有效的訓練。所以時間和地理位置也會讓你輕易的選擇了放棄。同樣,健身也是一個極其枯燥的事情,如果你在健身中沒有陪伴,沒有一個好朋友,你幾乎很難完成下來。
所以,就是在這樣傳統健身的環境下,我們有一萬種理由選擇放棄,Keep 希望改變這個情況。
Keep 是一款具有社交屬性、免費的產品,我們自研了超過上千套內容,特別希望我們的使用者通過網際網路方式隨時隨地運動。我們在努力打造線上自由運動場,我們希望使用者可以在運動場中完成各式各樣的體育運動鍛鍊,同時在自由運動場中結識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在這裡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的快樂。
我的夢想就是希望有一天當你搜索時,你想到的是「Google 一下」,當你運動時,你想到的是「Keep 一下」。
在這樣的產品定位下,我們團隊在不到 4 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四個方面不斷的滿足使用者產品需求:
第一,努力打造一個豐富的運動品類,我們希望可以一站式完美解決使用者的所有體育運動需求。
Keep 是從健身的 PGC(專業生成內容)內容起家的,我們的團隊不斷的產生大量的健身內容,截止到目前,我們有超過 1200 套健身內容,使用者跟著這些內容,完成所有的體育運動鍛鍊,但是我們不滿足於此,除了健身品類之外,我們還不斷豐富內容品類,希望使用者可以有更多的體驗。
比如在健身品類基礎上,我們增加了瑜珈、戶外騎行、跑步、登山等一系列的品類,未來隨著使用者需求的不斷提升,我們也會滿足更多的運動品類,我們想做到當你未來運動時,只要 Keep 一下就夠了。
第二,Keep 具有最活躍的垂直社群,除了讓你的運動不再是孤單的堅持,你可以在 Keep 的工具屬性中完成各式各樣的運動之外,你可以在社群裡認識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有相同的痛點和需求,一起運動、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進步。
特別是因為社群產品的存在,將會有更多達人在社群裡產生多樣性的內容,比如未來你在 Keep 社群裡面可以看到如何學習游泳、高爾夫球、攀巖、滑雪等。正是因為這些內容的增加,也無形中提升了產品的活躍。
第三,Keep 具有最強大的資料中心,這也是我們團隊迄今為止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清晰完整地記錄下你所有的運動資料,並且生成完整的資料報告,掌握你的全運動生命週期。未來,你在 Keep 上運動的越多,沉澱下來的資料就越多,所以提供給你的內容更加個性化,更加適合你。
我們正在嘗試 AI 的專案,就是基於過去不到 4 年時間沉澱下來的超過 20 億條的運動資料展開的。
這張圖片是昨天所有 Keep 使用者在北京地區通過跑步產品 24 小時之內上傳的資料,我們團隊每天在後臺不斷分析、整理、挖掘這些資料,希望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戶外跑步建議,同時也會清晰計算每一條資料背後的跑步速度、心率等,給你提供最佳的跑步建議。
第四,Keep 在努力打造一個年輕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們提供很多健康飲食指導,有很多好玩有趣的線上線下活動,希望增加你的運動生活,同時還有很多粉絲周邊,希望這些周邊傳遞給使用者,可以彰顯自己的個性。
這個就是我們的產品過去 4 年努力打造的自由運動場,我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更多人加入我們,從 2015 年 2 月 4 號上線至今,累計服務超過 1.6 億使用者,突破 100 萬用戶用了 8 天時間,突破 1000 萬用戶用了 68 天時間,突破 1 億使用者用了 921 天時間。
我們正以火箭般的速度成長,我們在努力推動全世界人們的運動和健康生活,截止到目前,Keep 每個月有超過 3500 萬的人跟隨我們一起運動。
要說 Keep 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我可以給大家分享讓我既高興又不高興的故事。
去年年初由於我們程式設計師一次小小的失誤,造成伺服器宕機超過 30 分鐘,我們瞬間登入了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微博)熱搜榜第一名,所有使用者在上面不斷抱怨我們伺服器出現宕機,沒有辦法完成當天訓練。
讓我高興的是我們沒有花一分錢上了熱搜榜第一名,不高興是因為我們因為一件極其不光彩的事情上了熱搜榜第一名。
但是,這件事情讓我和我的團隊十分感動,因為我們這樣一個年輕的團隊,在不到 4 年時間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中國一代年輕人體育運動鍛鍊,他們每天的運動是通過 Keep 開始的,他們已經離不開我們了。
我們除了影響中國的使用者之外,去年年初上線的海外產品通過 17 種語言,分發到全球超過 180 個國家,幾乎遍佈了全球每一個角落,到現在 Keep 的海外使用者已經突破 1000 萬。
我相信未來全球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他們的體育運動是通過 Keep 開始的,通過 Keep 體驗體育運動的快樂和魅力,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影響全球更多人加入。
除了使用者獲取之外,我們也獲得了很多成績,比如說從上線第一天開始在 App Store 健康健美分類榜上排第一名,迄今為止都沒有跌下來過。
正是因為好的產品、好的口碑,我們也獲得了很多海內外應用市場獎項,比如說 2015 年 App Store 最佳應用給到了 Keep,現在在蘋果大中華區所有零售店裡都有 Keep Demo app 的預裝,同樣 Tim Cook 訪華也專程來到 Keep,和我們一起探討 Keep 這款產品通過蘋果各式各樣的硬體,在體育運動和健康領域有哪些有趣的探索和應用。
今天講的這些,都是我們在過去 4 年一些成長曆程和收穫的一點小小的成績,但我們希望可以把這些資料塵封在歷史中,因為我們知道,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我們希望通過 Keep 這個 app 為原點,有更多服務,有更多載體給到我們的使用者,我們希望我們的使用者可以體驗,在 Keep 構建的科技運動生態下體育的魅力和快樂,所以我們要持續的進化、迭代、努力把自己打造得更好。
因此,我們在去年的年初進行了全新的戰略升級,我們希望未來 Keep 應該是一個以內容和資料來去驅動的運動科技生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去年的年初進行了戰略的佈局和升級,未來 Keep 將會是一個平臺級的產品。
我們賦能給 3 個全新的場景,分別是面向家庭、城市、生活,也正是因為這些新的場景存在,我們未來將會獲取到更多的精準的使用者活躍的行為和資料,他們可以給到這個平臺。平臺也會源源不斷產生更多的內容、服務、使用者、活躍等等,真正打造一個科技運動的閉環。
在這個戰略的定義下,我們去年年初發布了三個產品線,分別是面向家庭的 Keepkit、面向城市的 Keepland、和麵向生活的 Keepup。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在這三個產品線上的一些應用和探索。首先是在家庭場景下的 Keepkit,一個智慧硬體以內容來去驅動,去年 3 月份,我們上線了首款家庭場景下的智慧硬體,就是一個智慧化的家庭跑步機。
這就是我們在家庭場景下打造的第一臺智慧硬體 Keepkit 智慧跑步機,在去年 3 月上線開始,就是單品類的京東銷量排名第一。其實,我們釋出這款產品時,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看到有更多的使用者通過我們的內容開啟他的每一次跑步。
給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資料,在我們所有使用者購買這臺跑步機的使用者的第一個月,有 50% 以上的使用者,他每天是自由的開始每一次的跑步,但是我們驚喜的發現,超過 1 個月之後,有超過 80% 以上的使用者,每天通過我們跑步的課程、內容開啟每一次的跑步。
這也就可以證明,有越來越多使用者,開始感受到內容和硬體結合帶來的運動的快樂,當然,也正是因為這些硬體的存在,我們也可以掌握和精準的計算每一個使用者跑步的行為,也正是因為我們計算的越多,你在 Keep 上跑得越多,我們未來提供給你跑步的課程也將更加適合你。
所以,看似你買回的是一臺跑步機,其實你請回家的是一個真正的跑步教練,還可以通過物聯網的不斷升級,去解鎖更多有趣、好玩兒的軟體和硬體功能。跑步機是我們去年 3 月釋出的第一款硬體,去年底,我們也釋出了家庭的體脂智慧稱秤。
過完年後,我們還會發布單車、手環等一系列重磅的產品,我們就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硬體給到我們的使用者,也正是通過這些硬體,我們可以獲取到使用者更多的行為。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分發更加精準適合你的內容和課程,同時有更好的服務提供給你。
同樣在城市的場景下,我們還打造了城市運動空間,Keepland。這個跟傳統的健身空間有什麼樣的區別?我們主要是在四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創新。
首先,Keepland 是科技互聯的,從你進 Keepland 到你走出 Keepland,我們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清晰的記錄和掌握你的每一組運動的情況,生成完整的資料報告,讓你瞭解你的每一次運動,同時讓你認真的對待你每一次運動。
同樣,我們融入了社交的樂趣在裡面,我們摒棄了傳統健身裡一個人枯燥的運動,我們倡導的是群組課程,20-30 人為一個單元組,大家完成相同的課程,有共同的挑戰,增加體育運動的快樂。
同樣,Keep 強大的內容研發團隊也正在研發獨創的 Keep 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課程,當然我們也是全球首家採用雙師模式,既大螢幕的標準化老師和線下的健身教練,相結合的訓練方案。科技提升我們使用者的訓練效果,同時還能提升健身教練的工作評效,真正做到了雙贏。
同樣,我們倡導的是靈活支付,我們摒棄了高昂的健身成本,再一次降低了你健身的門檻,我們希望你像購買一張電影票一樣簡單的找到你最適合的 Keepland、最好的時間點、最感興趣的課程,直接預約、到店體驗,就像你在星巴克買一杯咖啡一樣輕鬆、簡單、高效。
我們特別希望 Keepland 最終可以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像郵局、銀行、便利店一樣,而且我們相信,終究在城市的每一個街區,都將有一個空間是屬於運動的。我特別希望我們的 Keepland 可以承載這樣的使命。
所以,我們就是以 Keep 這個 app 為原點,增加了像家庭、城市這樣新的場景,也正因為這些新的場景存在,我們可以獲取更多精準的行為,同樣可以分發更多精準的內容和服務給到我們的使用者。
除了這些理性的科學和資料之外,我們還應該有感性的品牌和精神,這就是我們第三個城市的場景下,我們打造的科技運動裝備,Keepup。
我們用粉絲運營和品牌的角度走出去,研發大量帶有 Keep 自己品牌調性和屬性的商品,我們也希望可以通過這些商品滲透到更多年輕人中,因為這一代年輕人的體育運動是通過 Keep 開始的,他們可能認為耐克、阿迪達斯不再酷了,而國內的品牌又無法代表他們的行為,Keep 剛好可以彰顯他們的運動個性。
我們有很多品類上線不到一年,就在線上零售平臺上取得了絕對領先位置,而且我們還在不斷重新整理這些記錄,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年輕人穿著 Keepup,用著 Keepkit,走近 Keepland,去體驗 Keep 打造的新一代運動品牌和精神。
到目前為止,Keep 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 app 了,我們希望可以增加更多場景,賦能家庭、城市和生活。我們希望可以通過 app 和這些場景,影響更多的年輕人,成為這一代年輕人中真正的、年輕的、健康的、酷的、美好的運動生活方式,這一代年輕人又是剛好通過 Keep 開啟了他們的美好人生的。
所以,Keep 的願景是希望成為一家全球化的運動科技公司,用科技力量改變全世界人的運動和生活,我們希望讓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動起來,讓世界都可以動起來。
最後,希望在座的朋友可以跟隨著 Keep 一起動起來,讓我們一起讓這個世界真正動起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