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月入近8千讓人羨慕,但背後的辛酸你無法體會

作者:龔進輝
昨天,58同城招聘釋出的《2018年送餐員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外賣騎手平均薪資達7750元,超過了行政、文員等白領崗位。
在外賣小哥企業提供的薪資排名中,杭州以月薪9121元一馬當先,其次是北京、南京、上海,分別為9072元、8728元和8481元。外賣小哥普遍高薪,讓不少網友羨慕不已,有人調侃道,“別攔著我,我要去送外賣。”
外賣小哥整體收入較高不假,但錢賺起來並不容易,背後的辛酸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旁人無法體會。外界對外賣小哥最常見的一個誤解,在於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只在午餐和晚餐時間才需要工作,而實際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小時以上——從10點到22點,有時22點以後還要加班送夜宵。
事實上,消費者用餐時間正是外賣小哥最忙碌的時候,他們完全顧不上吃飯,一心只想儘快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消費者手中。因此,平日裡外賣小哥就餐時間並不固定,導致不少人患有胃病。
眾所周知,外賣小哥大多來自農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辛勤付出來提高生活水平,就餐不定時可以忍受,甚至不當回事。不過,他們忍受不了的是低效送餐和顧客差評,因為送餐速度和服務評分都將影響到系統給外賣小哥的派單數量,這直接決定他們的收入。
點過外賣的人都知道,給外賣小哥的服務評分高低,往往與送餐速度息息相關。也正因為送餐速度即一切,他們明知逆行危險仍全速前進。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外賣小哥違反交通規則的現象在各大中城市屢見不鮮,包括逆行、闖紅燈、超速、違章停車等,已成為北京、上海、濟南等地交警部門的重點整治物件。
有外賣小哥坦言,逆行時看到對面來車就很緊張,明知闖紅燈、逆行很危險,但為了搶時間,不少人還是會鋌而走險。“哪個送外賣的不闖紅燈、不逆行啊?”不得不說,外賣小哥是在用生命送外賣,其收入與危險成正比。
明眼人都看得出,外賣小哥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才會不顧一切追求速度,送的訂單越多提成就越高。儘管各大平臺外賣小哥薪酬體系不同,也會把外賣小哥分等級,等級完全來自使用者好評度,但都遵循“多勞多得”這一原則,即訂單越多,超出部分提成也就越高,他們只有一個念頭:只管多送就好了。

除了利益驅動,外賣小哥鋌而走險還與外賣平臺嚴苛的管理有關。每到訂餐高峰期,湧現的大量訂單既是動力,更是不小的壓力,背後是外賣平臺事無鉅細的管理,小到穿工作服大到送餐準時性,都在品控的監督範圍之列,這讓外賣小哥壓力山大。
不可否認,外賣平臺制定的處罰措施是出於使用者體驗的考量,希望倒逼外賣小哥提升配送效率和專業度,但處罰力度也忒狠了點,不夠人性化,遠超其微薄的提成,使他們時刻處於緊繃狀態,1次工作不到位可能全天顆粒無收,這才是他們違反交通規則的根本原因。
有外賣小哥抱怨道,自己全職送外賣1天也就賺200元,如果1天超時兩次,基本就白乾了。同時,從商家取餐後忘記點“已取餐”會被扣錢,被客戶投訴也會被扣錢,非常怕顧客給差評,“一旦給差評,1天也白乾了。”因此,相比違反交通規則承受的處罰,外賣小哥更怕違反平臺規章制度,時間卡得實在太緊。
因此,每到訂餐高峰期,外賣小哥就會開足馬力全速前進,時間就是金錢,即便逆行被品控拍下罰款,也必須趕在規定時間前將餐送到顧客手中。他們除了與時間賽跑,還要確保餐完好無損和電動車給力,因為被偷餐、被偷電瓶時有發生,結果可想而知,1分沒賺還要賠償客戶損失。
當然,最尷尬的要屬電動車半路沒電,這讓對速度敏感的外賣小哥哭笑不得。不難看出,送外賣看似是個技術含量較低的活,但想要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收入最大化,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膽識,因為配送途中充滿不確定性,包括路況、天氣、顧客訂單菜品多少、商戶出餐時間快慢等。
一個最常見的情景是:外賣小哥每次送餐,即便跑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也會對顧客說一句“祝您用餐愉快”,只為能收穫一個五星好評,因為服務評分與收入掛鉤。美團外賣曾總結了外賣小哥對於消費者的小小願望:及時接電話、收餐地址別寫錯、關門前說聲謝謝。將心比心,請對外賣小哥好一點。
作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外賣小哥討生活著實不易,賺的每一分都是血汗錢,請對他們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苛責,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