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搭建中日小學生影像之橋
IT時報見習記者 李丹琦
“這張照片是我在長白山的錦江大峽谷拍到的,這裡優良的環境使得小松鼠們充滿著大自然的靈性”“這張照片是我在西藏南伊溝拍攝的,那裡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小馬和媽媽相依相偎”……
在佳能上海影像樂天地,如果不是看到照片下面的作者介紹,很難有人會相信這些構圖完整、色彩真實、主題明確的照片竟然出自北京燈市口小學幾名10歲小學生之手。
在11月6日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能(中國)”)主辦的“2018年佳能影像之橋——中日小學生影像交流展”上,100張中日小學生的攝影作品將在此展出。
打通中日小學生的交流渠道
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2018年“佳能影像之橋”活動因此聚焦於中日兩國青年的交流互動,特別是為北京燈市口小學和東京多摩川小學的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對一的交流渠道。
佳能通過開設影像學習課堂、提供佳能相機鼓勵學生自由創作、製作照片交流卡等豐富交流方式,激發兩國青少年共同探索外部世界的熱情,這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018年佳能影像之橋——中日小學生影像交流展”的舉辦,正是今年活動成果的全面展示,這些照片都是使用佳能大幅面印表機imagePROGRAF PRO-520列印輸出的,專業表現出色地還原了學生們鏡頭中的影像。
此外,佳能(中國)還與教育部合作,面向全國30多所中小學徵集青少年攝影作品,其中的優秀代表攝影作品將於2018年11月8日,在西安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教育資訊化創新與發展論壇上進行展出,並舉行頒獎典禮。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小澤秀樹表示:“2018年‘佳能影像之橋’活動的順利進行,一方面對加強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起到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中日兩國青少年的交流。 希望今後,‘佳能影像之橋’不僅能在亞洲範圍內,更能在世界範圍內開展。讓人們從青少年起就能通過影像促進彼此間瞭解、消除隔閡,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8393名孩子,14090張攝影作品
從2008年開始,佳能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中小學開展了“佳能影像之橋”交流活動,該專案旨在促進亞洲青少年影像文化交流,是佳能“影像公益”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止到2017年年底,專案共覆蓋10個國家和地區的308所學校,8393名孩子參與其中,收集到14090張攝影作品。實現了青少年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學生之間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據瞭解,佳能集團從1995年開始,先後在中國建立了10所希望小學,之後陸續啟動了“你幫我幫你”以及“影像·希望之光”專案。佳能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啟蒙公益行動,提高青少年觀察能力、思想表達能力,幫助其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消除文化間隔閡,促進友誼和平。
多年來,佳能(中國)始終以“共生”的企業理念為指導,努力建設全人類永遠“共同生存、共同勞動、幸福生活”的社會。
2008年,佳能(中國)提出“影像公益”戰略,旨在結合自身影像技術優勢貢獻社會。十年以來,佳能在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教育啟蒙、社群關懷及人道援助五大領域全面開展公益行動,一如既往地以解決社會需求、結合佳能技術與產品、開創具有企業特色的活動為原則,在“影像公益”踐行過程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進一步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作為社會公益行動的積極踐行者,佳能一直以來也積極對外分享“影像公益”行動成果。
在“佳能影像之橋--中日青少年影像交流展”開幕儀式上,《2017-2018年佳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正式對外發布。這是佳能連續第9年釋出這一報告,充分彰顯了佳能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態度和決心。
除“影像公益”外,該報告也涵蓋了責任管理、守法合規、客戶責任、夥伴責任、員工責任、環境責任等相關內容。在企業社會責任踐行的過程中,佳能始終堅持積極探索社會責任的本土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