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區塊鏈行業值得期待的事

時光如梭,轉眼間,已然踏入2019。
對於多數參與者來說,2018的區塊鏈,是讓人失望的一年。幣價經歷了N連斬不說,在2017年似乎無所不能,讓人無限憧憬的區塊鏈,到了2018幾乎來了一個180大轉折,變得啥都不能且令人失望透頂。
2018年年初還有人在質疑一些專案的白皮書:“不是什麼都可以區塊鏈化,不要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而年末的時候,不再有人在乎白皮書了,很多人信仰隨著行情的暴跌而崩塌,慘淡離場,還有人開始“裝死”,不再關心行業動態。
其實沒必要這麼悲觀。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充滿曲折的,雖然道阻且長,但區塊鏈的前途是光明的。2018年對於區塊鏈來說“退燒、去泡沫”的一年。在2019,區塊鏈還是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的……
公鏈

無論怎麼發展,整個區塊鏈的技術源頭和代表,都是公鏈。幾乎所有的應用場景,也都基於公鏈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拓展的。
2017暴露出的公鏈效能問題,在2018有所緩解,但離我們的期待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2019,公鏈的創新與升級,依舊是區塊鏈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9的公鏈技術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東西呢?
一、新的共識機制
目前來看,共識協議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實現安全性與高效性的平衡。
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大概有四種提高效能的思路,其中之一就是採用新型的共識協議:研究者們提出PoW機制的Thunderella演算法、PoS機制的Algorand協議和Ouroboros演算法、基於Sleepy Model的PoS共識、空間證明機制(Proof of Space)等新型演算法。

二、 鏈上擴容
“ 分片 ” 可能對於公鏈的擴容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這也是個複雜的方法。
若是把公鏈比作一條公路的話,分片就像是把原先一個車道的車分流到了多個車道,並行前進,這樣能緩解路上的擁堵問題。
然而要實現分片是項複雜的工程,因為需要直接在路面上動工,阻力很大。
雖然以Zilliqa為代表的分片公鏈目前已經實現了交易分片的功能。
然而當前以以太坊為首的公鏈,幾乎全部支援智慧合約。要提升這些公鏈的效能,就要進行合約分片,或者說 狀態分片是分片技術下一個要攻克的難題 , 目前有多個專案都在向著這個方向努力。看到這,你可能知道為什麼以太坊升級與擴容一再延期了,實現分片的難度確實很大,同樣,如果分片成功,區塊鏈效能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值得期待。
三、Layer2鏈下擴容
如果說分片是在路面上動作,分出多個車道的話,那麼鏈下擴容技術,以狀態通道與側鏈為例,就像是挖地鐵與建高架橋。
狀態通道最出名的應用,便是比特幣的閃電網路,這個網路的增長速度在2018年增長非常快。

而側鏈技術,可以拿以太坊的Plasma作為代表,然而它在2018的進展不甚理想,2019或許值得期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太坊上的雷電網路(對標BTC的閃電網路)最近主網也上線了,雷電網路作為以太坊的一條側鏈,想要和閃電網路做類似的事情,也許在Plasma徹底完成之前,會是對以太坊一個不錯的補充。
還有幾個鏈下的擴容專案,如Celer Network,Liquidity Network,Truebit等也在緊鑼密鼓的開發之中,相信2019, 在鏈下擴容的領域,會是一場“百家爭鳴”+技術走向成熟之年 ,值得期待!
穩定幣

如果說2018年在區塊鏈業內還有一個贏家的話,那便是穩定幣。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在2018年11月份,市面上已經有多達57種穩定幣。把時間向回撥一年,被大家熟知的便只有USDT,或許小部分使用者還知道MakerDao、BTS的BITUSD以及BITUSD的。
穩定幣是一個相當“牛”的發明,因為即便是圈內最穩的比特幣,其波動性也是大的讓人咋舌,在一個波動性大的市場, 人們對於一般等價物的期待,穩定是第一要務 。就這樣,波動小的穩定幣,在2018年整體大熊市的背景下卻呈現出井噴之勢發展。
當前的穩定幣主要分為三個流派:
1、法定資產抵押類穩定幣:USDT,TrueUSD,GUSD,PAX等。
2、演算法銀行/鑄幣稅類穩定幣:Basecoin,Reserve,CarbonMoney,Kowala,Fragments等。
3、數字資產抵押類穩定幣: Bitshare,MakerDAO,Alchemint,XPA,DUO等。
當前的穩定幣,幾乎所有的“法定資產抵押類穩定幣”,都是由公司或是機構發行,比如USDT是由Tether和Bitfinex發行,GUSD是Gemini交易平臺發行,PAX是由Paxos發行。
而“數字資產抵押類穩定幣”,熟悉比特幣的朋友,對其由於區塊鏈資產的巨大波動導致爆倉的事情應該印象深刻。而真正的殺手級穩定幣,應該是如下兩個:
1、一個真正代表區塊鏈去中心化精神的,“演算法銀行/鑄幣稅類穩定幣”。在這個領域,人們曾對領頭羊Basecoin寄予厚望,然而最近的Basecoin清退事件,讓這個領域蒙上了一層陰影。
2、由國家主權背書,政府或是中央銀行釋出的“法定數字貨幣”
這兩大殺手,目前市場依舊在等待。
2019年還有一類值得引起注意的“類穩定幣”, 是依託於公鏈自身的穩定幣,或者說,自帶穩定幣的公鏈。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不必擔心在支付代幣之後,接受方所獲得的價值下降,這對於支撐大規模商用,有著極大的意義。
跨鏈

區塊鏈要大規模鋪開進行商用,甚至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跨鏈是無論如何繞不開的一個坎。
跨鏈領域,基本上只看兩個專案的開發進度即可,Polkadot與Cosmos。
2018年10月末,Polkadot的創始人Gavin Wood,在Web3峰會上,用一臺全新未拆封的Mac,花了15分鐘開發出了一條鏈。
Gavin使用的技術叫做Substrate,一個搭建區塊鏈的開發框架,有了這個框架,底層的P2P網路、POW/POS等共識演算法之類的基礎協議都不用操心了,拿來直接用即可,不滿意還可以直接改、直接換。
無獨有偶,Cosmos也在去年11月釋出了SDK0.25,使用SDK來開發自己的鏈,可以做到和Substrate類似的效果。
兩個專案主網上線的時間不出意外,都會是今年。換句話說,區塊 鏈行 業,會從2018年的一鍵發幣時代,進入2019之後的一鍵發鏈時代;從之前的各條鏈各自為政,佔山為王,進入2019年之後,萬鏈互聯時代即將開啟, 很是 值得期待。

對區塊鏈或者幣圈量化交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並轉發。評論並回復:“策略”免費領取量化交易軟體跟專業策略。
免責宣告:資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及交易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宣告: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