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CE 簡介
ASPICE學習筆記
微信公眾號 SystemEngineeringLab

Automotive SPICE於2005年由AutoSIG釋出,是SPICE(ISO\IEC15504國際標準)在汽車行業的衍生標準,其關注汽車行業的軟體過程改進和能力測定。ASPICE興起於歐洲,廣泛用於主機廠以及供應商企業自身的的過程能力改進,以及對供應商的風險評估。從更務實的角度,主機廠基於供應商的ASPICE等級評定其是否具有供應商資質。
ASPICE中的過程
ASPICE中的過程被分成3大類:
- Primary Life Cycle Processes
-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rocesses
-
Supporting Life Cycle Processes
根據過程所側重的活動型別的不同,每個分類下的過程又被組織成一系列的過程組。PRM提供了8組32個過程:
Primary Life Cycle Processes
包含4個過程組: - ACQ(Acquisition),採購過程組
- SPL(Supply),供應過程組
- SYS(System Enginneering),系統工程過程組
-
SWE(Software Engineering),軟體工程過程組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Processes
支援類過程包3個過程組,5個過程:
- REU(Reuse),重用過程組
- PIM(Process Improvement),過程改進過程組
- MAN(Management),管理過程組
Supporting Life Cycle Processes
組織類過程包含1個過程組,7個過程:SUP(Supporting),支援過程組。

VDA Scope
VDA Scope(以前的HIS)關注的16個過程:
過程 | 過程 |
---|---|
ACQ.4-供應商監控 | MAN.3-專案管理 |
SUP.1-質量保證 | SYS.2-系統需求分析 |
SUP.8-配置管理 | SYS.3-系統架構設計 |
SUP.9-問題管理 | SYS.4-系統整合和整合測試 |
SUP.10-變更管理 | SYS.5-系統驗收測試 |
SWE.1-軟體需求分析 | SWE.4-軟體單元驗證 |
SWE.2-軟體架構設計 | SWE.5-軟體整合和整合測試 |
SWE.3-軟體詳細設計和單元實現 | SWE.6-軟體驗收測試 |
過程結構
ASPICE標準的過程使用統一的結構進行描述:

- Process ID: 過程的唯一標識ID
- Process Name:過程的名字,例如:供應商監控
- Process Purpose:對過程目標的簡述
- Process Outecomes:過程成功實施後的結果
- Basic Practices:為確保達到過程結果而建議的過程活動
- Output Work Products:過程實施產生的工作產品,每個工作產品都有一個唯一標識(WP ID) ,一個工作產品和一個或多個過程結果關聯
Automotive SPICE標準中過程通過ID、名字、目標、結果進行描述,同時提供了過程執行標示,即基礎實踐和輸出的工作產品,這些指示為過程評估提供指導。
ASPICE等級
ASPICE等級包括能力等級和組織成熟度等級兩種型別。組織成熟度等級側重於組織層面的成熟度。能力等級側重於單個過程的能力等級,關注於單個專案。能力等級是目前最為普遍使用的方式。ASPICE的能力等級劃分與ISO/IEC 33020標準一致,可分為L0-L5共6個等級,如下表所示:
- Incomplete Process 不完全:過程沒有被實施,或實施失敗(未達到過程目標)
- Performed Process已執行級:過程已經實施,並且達到了過程目標
- Managed Process | 已管理級: 已執行的過程是通過一種“管理”的方式實施的,即有計劃、被監控的和可調整的方式,並且工作產品被適當的確立、控制和維護。
- Established Process |已定義級:組織級別進行了標準過程的定義,不同的專案基於已定義的標準過程進行裁剪。
- Predictable Process |可預測級:量化管理
- Innovating Process | 創新級:過程持續改進以應對組織變化
過程屬性
過程屬性為過程能力等級評定提供了可以度量的特性,不同能力等級的過程屬性分配參考下表:

CL1:
- PA 1.1 Process performance process attribute
CL2: - PA 2.1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attribute,
- PA 2.2 Work product management process attribute
CL3: - PA 3.1 Process definition process attribute
- PA 3.2 Process deployment process attribute
CL4: - PA 4.1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ocess attribute
- PA 4.2 Quantitative control process attribute
CL5: - PA 5.1 Process innovation process attribute
- PA 5.2 Process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在Automotive SPICE標準中,每個PA都有與之對應的通用實踐和通用資源的描述。以PA1.1為例:
- PA1.1實現的結果是:
- a. 過程獲得了其過程結果
- 通用實踐
- GP1.1.1
- Achieve the intent of the base practices
- Produce work products that evidence the process outcomes
- GP1.1.1
- 通用資源
-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the intent of process specific base practices
過程評估模型
為了在評估過程中標識過程執行結果和過程屬性執行結果存在或缺失,PAM模型提供了相應的指標。這些指標為評估師進行能力評估時積累必要的客觀證據提供指導。但是這些指標並不是評估時的強制性的檢查單。
PAM有兩種指標:
-
- 過程執行指標:僅應用於能力等級L1,為過程結果的實現程度提供指標
- 基礎實踐(BP, Base Practices)
- 工作產品(WP, Work Products)
- 過程能力指標:應用於能力等級L2-L5. 為過程屬性的實現程度提供指標
- 通用實踐(GP, Generic Practice):面向活動
- 通用資源(GR, Generic Resource):面向基礎設定(資源)
GP和GR與PA相關,他們對所有的過程通用。

過程能力等級評定
各級別過程能力的評定要求參考下圖:

每個過程能力等級的評定要依據於其分配的過程屬性評分。對於特定的目標等級,要求該等級的過程屬性評分為L或F,且其低級別等級的過程屬性評分必須為F。以CL3級別為例,PA3.1和PA3.2至少為L。但對應於CL2的PA2.1、PA2.2以及CL1的PA1.1必須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