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百度春晚紅包,微信權力有無邊界?

百度跟春晚達成合作
在釋出關於近期誘導違規及惡意對抗的處理的公告、點名今日頭條等APP之後,微信這次又“發飆”了,“中槍”的便是“BAT”裡的百度。砸了十個億,準備大幹一場的百度春晚紅包,卻在微信這裡碰了壁。
微信對此迴應,百度活動頁面裡有誘導邀請分享給好友的相關內容,對其中4個違規活動頁面進行正常處理,不涉及域名。違規頁面整改完後可以申訴解封。
對這一事件,大多數網友並不支援微信:“為什麼不管管自己家的拼夕夕?”“天天被同時搶京豆的訊息煩死了,微信爸爸怎麼不管管?”“是該有款IM軟體來壓壓微綠了!”……
百度有苦說不出,微信氣焰有點高,網民也在跟著“火”……一篇喧囂下,我們很有必要討論一下,在百度春晚紅包被微信封殺背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微信新規出了,那麼微信權力的邊界到底在哪裡?
投下巨注的百度春晚紅包
儘管春晚進來一直被人詬病在走下坡路,但春晚的商業價值是不容置疑的。當年移動支付還被支付寶壟斷,微信利用春晚推廣微信紅包和支付,幾乎在一天內趕上了支付寶。春晚的天價廣告,也成為了眾多大廠牌爭相搶奪的香餑餑,樂視、小米、拼多多等都砸下數千萬的資金搶奪黃金時段廣告位。
去年,阿里巴巴更是投了2.69億奪得春晚合作權。
今年,百度砸了十億。
這個數字或許有水分,但從百度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來看,百度是要指靠春晚來扳回一局了。確實,這一年對百度來說,太過沉重。接二連三的負面訊息,對百度的形象造成重創,百度似乎快要亂了陣腳。這次春晚紅包,百度搞起了紅包矩陣,持續投入大規模資金,顯然是要扭轉局面。
這樣的野心,卻在微信這裡受了挫。
初試鋒芒,微信新規意圖何在?
前不久,微信剛出臺新規,更加嚴格了對各種分享誘導的違規行為的管理,今日頭條,網易雲音樂,甚至騰訊系的京東等多個APP被直接點名。新提出的“階梯式”處理機制也很耐人尋味。
這次微信直接封殺百度春晚紅包,未免帶有一些殺雞儆猴的意味。拿百度來初試鋒芒,微信卻並沒有得到太多網民的支援。相反,在大多數網民看來,微信此舉帶有商業競爭、打壓對手的色彩。
誠然,微信一直以來都在保護內部生態,想要創造一種乾淨清新的社交場景,也為此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但百度春晚的紅包連結,比之拼多多的砍價連結,似乎也並未出格。微信這次的做法,很容易讓人懷疑:微信是不是在借整頓之名、行打壓對手之實?
新規該如何操作?界限到底在哪裡?微信陷入了窘境。
私人還是公共?微信的屬性之爭
要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想一個問題:微信的性質該如何界定?它是私人的,還是公共的?
微信作為騰訊旗下的一款IM(即時通訊)產品,自然帶有商業屬性。可當這一款產品發展成近乎壟斷的平臺之後,微信的性質是否有所變化?微信能否對平臺上的內容和資訊隨意進行處理?處理許可權的邊界在哪裡?
在此,我們可以勉強將微信跟水電一類的基礎設施相比。人人都需要水電等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能不能將少部分人排除在外拒絕接入呢?顯然不能。
再將微信跟類似的平臺類比一下:百度能不能強行提高百家號的展示權重?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之間是不是應該互相封殺?Google退出大陸後是不是應該拒絕展示大陸的內容和資訊?……
如此一看,大家心中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個判斷。在筆者看來,雖然微信是騰訊的商業財產,有直接產權,但因為微信的平臺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將微信定義為即時通訊領域的基礎設施。帶有這樣一種“基礎設施”特質的產品,是應該尊重平臺上的使用者的。微信不能越俎代庖的決定使用者能夠看到哪些內容、不能看到哪些內容;微信的權力,最多是規範和引導,如此粗暴的封殺,有悖其平臺這一層的公共屬性。
微信的最嚴新規,實在難以逃脫矯枉過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嫌疑。
風波後的幾種走向
在微信推出“階梯式”處理機制後,微信也開始了一系列動作,封殺百度春晚紅包,便是其中一步。
未來微信會怎麼行動?我們可以做一下簡單的猜想:
①採取高壓策略,嚴格把守微信內部的流通的內容,甚至還會繼續打壓騰訊的商業對手。
②真正踐行“階梯式”,層層施壓,根據相應的情形採取不同的策略。當然,這也需要更加高階的篩選和過濾機制,技術支援需要加強。
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這陣子風頭過去,繼續回到原來的狀態。
但無論哪一種走向,民眾和其他網際網路廠牌,對微信的態度都不會有太大的轉變,還是那樣的又愛又恨。
對於多數網民,一邊離不開微信這個聊天工具,一邊又被廣告、小遊戲等內容干擾;
對於其他廠家,一邊需要微信藉助這個超級流量池來宣傳,一邊又膽戰心驚,要看微信臉色。
微信處理百度春晚紅包事件的態度,以及未來的動向,都牽扯著億萬人的神經。
逃不出的怪圈
作為中國即時通訊的王者,微信一直坐擁最頂級的流量池,近乎壟斷。而微信的每一步行動,都能夠影響整個網際網路的生態,攪起驚天的波浪。
這次出臺史上最嚴的新規,微信又秀了一波肌肉。但拿百度開刀,網民們似乎並沒有作壁上觀,甚至會為百度打抱不平。
這樣的鬧劇,在此前的3Q大戰和頭騰大戰中都上演過。這樣相似的橋段,下一次什麼時候再上演?騰訊這樣一頭巨獸,孤單而桀驁地立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中,到底是好是壞?
也許下一輪洗牌的時候,答案就會出來。
又或者,我們又將進入另一個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