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模式的區塊鏈還能火多久?
信仰缺失、共識崩潰,彷彿一夜之間,區塊鏈的世界變天了。徐小平退出江湖了,薛蠻子不再發聲,蔡文勝銷聲匿跡,李笑來也沒人理會,偶爾露臉的寶二爺,也跟聲名狼藉的俞凌雄混在一起了。
再也沒有人輕易將“顛覆網際網路”掛在嘴邊了,此情此景之下,這番言語聽起來,“感覺就像個笑話”。
“現在還在談革命和信仰的,不是騙子,就是傻子。”作為一個曾經的區塊鏈信仰者,吳少波有些“喪”。
從“癲”到“喪”,一年時間,吳少波的黑髮已花白,“DAPP還沒上線,團隊走了一大半。手上的餘糧,還不知道能撐多久。”吳少波摸了摸頭,攤開雙手,一臉無奈地看著我。
這個曾在服裝行業玩得風生水起的人,進軍區塊鏈行業不到一年,已從千萬富豪變成了百萬富翁,“因為私募不理想,專案差不多解散了。”
他進場的時候是2018年1月份,是整個行業最火紅的時候。當他的同行通過“模式”募資幾千萬時,老實本分的他只融到了不到兩百萬,“投錢的人都是親朋好友”。隨著幣市走涼,上交易所無望,吳少波把錢退給了投資者。曾經以為區塊鏈是技術革命,最後發現是財富洗牌,吳少波說,到水裡趟了一回,終於知道深淺了,“只是這代價過於沉重。”
專案沒做起來,吳少波認為關鍵在於沒有用“模式”。
模式?模式!
XMX突然猝死,讓玉紅跌落神壇,“以前玉紅一出場,都是前呼後擁,你瞧瞧現在……”張軍說,“這個行業就是這麼現實,上神壇快,下神壇更快。”
XMX一天之內暴跌1500倍,這個被玉紅吹得神乎其神的數字貨幣,淪為了韭菜的屠宰場。血流成河,屍骨無存。
張軍對玉紅的那套傳銷玩法嗤之以鼻,“太低階,怎麼淪落成劉一秒了。”在他眼中,玉紅的傳銷手法極其低階,“那就是赤裸裸的騙局,毫無技術含量”。
據說,區塊鏈行業,匯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騙子。“在這個汙濁的世界裡,誰又比誰乾淨多少呢?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張軍說,那些道貌岸然、滿口信仰的人,才最可惡,“說光鮮的話,幹齷齪的事。”
在張軍看來,區塊鏈是好技術,但被騙子攪渾了。比特幣,這個沒有任何應用場景的數字貨幣,能夠炒到兩萬美金一枚,都是“傳銷”之功。
比特幣,是不法分子口中的“信仰”,也是他們心目中的“法幣”。它的不可追溯性,使之成為最安全的“幣”,近年來,不法分子越來越愛上了“比特幣”,它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錢洗白、並自由出入境。
比特幣信仰,到底是怎麼流行起來?沒有人說得清。一個相對靠譜的說法是,去年九四事件之後,比特幣價格瘋狂上漲,信仰之說在某些一夜暴富大佬們之中流傳。比特幣價格觸及2萬美金之時,信仰在韭菜圈內形成了共識。
“當身邊騎自行車的90後,一夜之間就開上了賓士寶馬。不由得你不信。”張軍說,“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到深信,也就幾十天時間,就像被洗腦了一遍。”
幾年前,他曾被一位朋友相邀參與著名的旁氏騙局MMM,差點血本無歸。他曾發誓再也不碰資金盤,誰知道離了狼窩,掉入虎穴。拿著開餐館賺來的錢,張軍投入到區塊鏈的滾滾洪流之中。
張軍進場的時候,比特幣已是歷史最高位。三月份的時候,比特幣的走向混沌不明。他千里迢迢,遠赴澳門,花了高價門票進入“三點鐘群大會”朝聖。他第一次見到了華少、鄧紫棋、周傳雄等明星,早已過了追星年齡的張軍,最想見見玉紅,向他問問比特幣的走勢。保安在他和玉紅之間隔離成一道厚厚的人牆。牆的一邊,是飢渴的眼神,另一邊,是淡然的表情。除了人牆,張軍和玉紅之間,還隔著N個比特幣。
迷離的燈光很晃眼,舞臺上的人像螞蟻般大小。他只能仰頭從直播的電視螢幕上看到玉紅模糊的臉。玉紅和他的好友們,在臺上講述著聽不懂的技術詞彙,時不時蹦出來的新名詞,讓張軍不明覺厲,“和資金盤的那幫人太不一樣了,他們不跟你談錢,只談技術,只談革命,”張軍感嘆,“這是一幫需要仰望的高智商人群。”
在現場,他意外地遇到了當年邀請他參與MMM的好友。幾年不見,好友搖身一變成為一家海外區塊鏈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剛剛啟動ICO,就弄到了2萬個以太坊,按照當時的價格,價值6500萬人民幣。好友告訴他,很多人都搶不到私募份額,還有靠關係才能擠一點份額出來。這一切歸功於“模式”。
對於“模式”,張軍並不陌生。在MMM,張軍對資金盤、分紅盤、互助盤、拆分盤等模式瞭如指掌,而將這些模式與區塊鏈結合起來,讓張軍感到新鮮。
好友告訴他,MMM的創始人馬伕羅季擁有14萬枚比特幣,是比特幣的真正幕後大佬,比特幣價格到兩萬美金,MMM立下了汗馬功勞。好友還告訴他,狗狗幣的專案團隊都跑路了,但它的價格一路上漲、交易活躍,就是一幫做資金盤的人在幕後運作。
澳門之行,張軍聽到了太多幣圈奇聞,技術的背後包裹著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帶模式就會火
2018年5月21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聚焦代幣市場亂象》節目,節目明確指出太空鏈、英雄鏈等三十餘種代幣涉嫌集資詐騙,李笑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大聲喊冤:“99.9%的情況下我是被站臺的。”“空氣幣大師”俞凌雄的多個代幣專案被媒體曝光為傳銷幣,永珍幣、黃金鍊、菠菜幣、幸孕鏈、車鏈等專案赫然在列。
到底是區塊鏈注入了傳銷的因子,還是傳銷包裹了區塊鏈的外衣,人們已很難分辨。“大多數人壓根對區塊鏈的概念都搞不清楚,只知道不願意這趟即將飛馳而過的財富列車。”張軍說。於是,區塊鏈的大咖與傳銷界的大佬自由搭配,形成一對對怪異的組合。大咖們在臺上講著偉大的區塊鏈技術以及它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前景,大佬們在臺下忽悠人們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推薦獎勵,幾乎是標配。2017年,那些有團隊、早期參與私募的人,通常都能賺得盆滿缽滿。“20%的推薦獎勵是起步,有的還設計了複雜的模式。”據張軍透露,“更有甚者,還用上了國家明令禁止的傳銷制度。”例如大名鼎鼎的英雄鏈、太空連等傳銷幣,就是通過一層層的擊鼓傳花進行詐騙,最後以專案方跑路、大多數投資者血本無歸作為結束。
“一個區塊鏈專案的創始人曾私下跟我說,只要保證最早參與的人賺到錢就可以了。”張軍說,從中能賺到錢的人只有5%,95%的人都是炮灰,“晚期參與者,往往渣都不剩。”
“專案方拿著投資者的錢不幹正事,只知道泡妞把妹、花天酒地。許多專案一上交易所就破發,沒幾天就淪為空氣幣。”說到這裡,張軍有點義憤填膺,“吃相太難看,這就是明目張膽的龐氏騙局!”
2017年9月4日,國家明令禁止ICO。一大波專案的ICO從公開轉移到地下,大會的主題從“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變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但換湯不換藥,“募資不能在臺上講了,那就轉移在臺下。”
許多媒體成為“沙漠裡的賣水人”,他們通過為專案方辦會謀利。通常,專案方會明確要求演講嘉賓級別,參會人數,目的就是“大咖背書、收割韭菜”。在今年六月份以前,這些活動幾乎以每週一次的頻率,出現在各大五星級酒店裡。許多參會者為“糖果”而來,糖果,是專案方發給參會者的代幣福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會上最熱鬧的環節,一定是加群搶糖果。
推薦返傭,廣發糖果,在2018年初,是兩個吸粉的大殺器。6月份以後,這兩個武器也不管用了,原因是人們對區塊鏈普遍失去了信任。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阿克爾羅夫有一個著名的“檸檬市場”理論。 該理論指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這就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區塊鏈行業之所以快速隕落,在於資訊的不對稱性。 “白皮書中所出現的人名和身份都是虛構的,何談資訊透明?”張軍說,“資訊不透明,信任無基礎。諷刺的是,區塊鏈是信任的機器,但整個行業騙子橫行,信任的基礎都沒有建立起來。劣幣驅逐良幣,是必然的。”
在他眼中,某些區塊鏈大佬與資金盤大哥張天明無異。張天明打著扶貧濟困的旗號創辦了善心匯,只要購買了“善心種”(實為啟用碼)“佈施”,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感恩“受助”。在一些小縣城和貧困山區,張天明是大善人,但本質上就是一個資金盤的操盤手。“是不是聽著很熟悉?”張軍問記者,“不同的材料,相同的配方。換湯不換藥而已!”
不帶模式的區塊鏈還能火多久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在吳少波看來,區塊鏈技術是好經,只是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但我的一個區塊鏈媒體朋友這樣反問我:“如果只有技術,不帶模式,區塊鏈能火成這樣嗎?”
從2017年入場做區塊鏈媒體開始,他見了太多的區塊鏈創業者,“沒有幾千,也有幾百。”他直言,相當一部分從直銷行業轉型而來,他們打著區塊鏈的旗號,兜售發財的夢想。“這些人有一批堅定的追隨者,身後有龐大的團隊,只要概念好、模式新,就能在早期快速融到錢。”在他眼中,那些在臺上講著高深的區塊鏈技術名詞和複雜的通證經濟理論的人,也許就是某個傳銷大佬。
《區塊鏈革命》作者、數字經濟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曾說過, “每一次的科技革命,不法分子都是最先的受益者。” 他們敢於嘗試,願意承擔高風險,也善於包裝與誇大其詞。必須正視的是,沒有他們的煽風點火、添柴加薪,區塊鏈技術不會如此快速的普及。犯罪分子在暗網上交易是毫無保障的——提款靠黑卡,兌付不安全,黑吃黑時有發生。比特幣的出現,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一痛點。如果說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的比特幣為犯罪分子提供了交易的便利,那麼龐氏騙局與傳銷制度所帶來的財富效應,讓更多不明就裡的普通人入局。在這樣一個龍蛇混雜的混沌世界,這些不法分子意外地扮演了區塊鏈傳道士的角色。
有專家認為,區塊鏈不過是網際網路的一個子集,它並不會像許多人吹噓的那樣“顛覆網際網路”、“重構世界”。單從技術來看,區塊鏈存在諸多技術瓶頸,例如確認交易時間過長,使用成本高昂,且浪費大量電力。程式碼即正義,區塊鏈所帶來的最重要影響,可以用兩個詞語來概括:安全與信任。在他們看來,僅靠安全與信任,是沒有辦法“讓世界變天的”。衡量一項技術的成熟度最重要的指標,在於有多少人用。區塊鏈技術誕生十多年,仍然侷限在部分領域,離大規模的普及還差得很遠。
此外,許多地方政府積極扶持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但對數字貨幣卻重拳打擊。 懲“幣”揚“鏈”背後,是政府堅定的監管態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相結合,可將效力發揮到最大;另一方面,通證經濟往往與龐氏騙局、金融詐騙、傳銷模式相關聯。無論是ICO,還是STO,都是將“通證經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技術退居二線,甚至乾脆就是幌子。政府加強監管,嚴厲打擊ICO、STO,能有效地擠出泡沫,讓區塊鏈技術迴歸本源,實現良性發展。
這兩年,一幫騙子攪渾了區塊鏈世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成熟,區塊鏈終將成為賦能傳統產業的重要技術力量。如今,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農產品、文旅產業的應用,有了重要的突破。不帶模式的區塊鏈技術,將走得更穩,更遠,也許用不了多久,區塊鏈就會在各行各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鏈研所 (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感謝接受採訪的知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