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MI 2.1都來了,16K解析度電視離我們還遠嗎?
【PConline 雜談】2018年已經出現了一大波8K電視,從年初的CES,到IFA展,不少電視廠商都展出了8K電視產品,與往年不同的是,8K電視不再僅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開始真正走向市場。
CES2018上索尼展示的8K原型機;IFA2018上,三星釋出了採用8K人工智慧增強技術的Q900R QLED 8K電視、LG釋出了全新88 吋8K OLED 電視,同時夏普還推出了第二代8K Aquos液晶電視AX1系列。還有一系列的國產電視廠商也推出了8K電視產品,比如TCL的2019 FIBA籃球世界盃定製款8K QLED電視。
但是要想8K完全落地,光靠顯示硬體是沒有辦法充分展現的,需要內容、解碼、傳輸等各方面的支援。不過進入2019年,8K還將迎來飛速發展,甚至16K也在紛至沓來。
HDMI2.1,可以支援10K解析度
前幾天LG電子宣佈,其α9 Gen 2(第二代Alpha 9)影象處理器已經準備就緒。而這一技術即將出現在CES 2019上LG將釋出的新一代OLED電視上。第一代α9晶片的OLED電視已經支援120FPS視訊播放,受限於HDMI 2.0b介面的頻寬限制無法支援更高的寬頻。但是HDMI2.1的出現,讓頻寬猛增至48Gbps,可以完整支援4K/120Hz、8K/60Hz、10K等解析度和重新整理率的無損視訊,並同時支援動態HDR。
而隨著首批支援HDMI 2.1的電視即將釋出,HDMI 2.1配件的市場已經到位,Club3D宣佈推出該公司首款超高速HDMI 2.1線纜,該電纜符合UHS標準,能夠支援48Gbps資料速率。這些新電纜針對下一代UHDTV,解析度高達10240×4320,120 Hz,DSC 2.1壓縮。
H.266(FVC)什麼時候來?
若想應對8K時代絕大的寬頻壓力,光靠提升傳輸速度是遠遠不夠的,提升視訊編碼技術,也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事情。
初期的視訊編碼技術是由ITU-T和MPEG兩個組織分別研發和制定,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是MPEG研發的MPEG-2被稱為第一代視訊壓縮標準。在2000年左右時,兩個組織成立聯合工作小組JVT,共同制定了H.264標準。兩大標準組織共同研發和制定標準,並在2010年成立聯合工作組JCT-VC,制定了H.265標準。H.265於2013年釋出,成為最新的一代視訊標準,其視訊壓縮效能比H.264要提高一倍。
H.266的制定是針對4K及以上的高清視訊,位深主要是10bit,這與265的定位不同,這導致目前編碼器的最大塊尺寸變為128,編碼中間處理的畫素都為10位元,即使輸入的8位元的序列,都會轉為10bit處理,測試序列在265的技術措施增加了幾個4K 10位元的序列。
視訊技術在飛速發展,隨著5G時代的帶來,超高清、HDR和VR視訊應用,對視訊編碼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16年開始ITU和ISO成立了聯合研究組JVET,開始研究下一代視訊編碼標準H.266標準,並計劃在2020年釋出新一代的視訊標準。目前業界積累的技術已經使得H.266比H.265效能進一步提升了40%以上,是業界最為領先的視訊壓縮技術方案。
16K電視有了嗎?
經過了四五年的發展,4K電視已經成為了彩電產品中絕對的主流。進入2018年8K也開始嶄露頭角,10K的顯示技術,也總會出現在各大電子展會上。然而16K的顯示器,離我們還有多遠呢?
在今年8月份的Touch Taiwan 2018展會上,群創宣佈推出了全球第一個最高解析度100吋16K S-UHD顯示器模組。
群創的100吋16K S-UHD顯示器模組,採用最新高速驅動顯示晶片、高穿透率畫素設計,具備高亮度、高解析度16K8K(15360x8640)、廣視角與廣色域等優點,畫質更精緻、邊線更銳利、景深更立體,即使50公分近距離,也看不到畫素顆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