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愛同學+長續航加持,這塊實用主義手錶感覺很好
智慧手錶到底有什麼用?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還是會被身邊一些人問起來。作為和智慧手環類似的可穿戴裝置,智慧手錶面對的疑問比卻比手環多得多。
經過這些年市場教育,人們對智慧手環已經有了比較一致的認知:它是一個長續航的兼顧運動和健康腕上裝置,甚至近兩年還加入移動支付的 NFC 功能,這類產品簡單、低價卻較為實用。
相比之下智慧手錶要複雜得多,在人們潛意識中,智慧手錶擁有像智慧手機那樣多樣的功能:運動、健康、導航甚至打電話發簡訊一個不落,但續航差、價格高、功能比手機差又讓不少人敬而遠之,人們都覺得它像是未來,但卻都不認為它現在華而不實。
所以在戴上 Amazfit 智慧手錶之前,我幾乎沒有對任何智慧手錶保有太長時間好感,強如 Apple Watch 也是在經過迭代到第三代產品上續航才漸漸有了起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智慧手錶就算再吸引人,充電幾次後也難免失去熱度。
但是這一次在 Amazfit 智慧手錶上,華米給人一次徹底的改觀,在週一充滿電週二出差週日回家開始寫這篇評測的一星期時間裡,這塊手錶用它最務實的能力終於改變了我過去的印象,一個實用主義的智慧手錶大致如此,它用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前面的那個問題:智慧手錶到底有什麼用?
Amazfit 智慧手錶在外觀上並不算驚豔,但如果你是小米生態鏈產品的忠實使用者,你很可能從直覺上一眼就能認出它的品牌陣營,這聽上去有些玄學,但從設計上的確能看出這樣的特點。

比方說手錶整體黑色和灰色搭配,雖然很樸素但卻帶有層次感,與此同時,單純這兩種顏色未免會有點呆板,Amazfit 智慧手錶就在正面黑色錶殼部分加入了代表性的橙色刻度,配合側面同樣是橙色的實體 HOME 鍵,讓手錶的整體風格具有一種活力。
之前和大家分享照片時很多人對厚度感到好奇,從底殼到螢幕,這一次產品厚度為 12.6mm,作為對比,我們最近評測過的 Galaxy Watch 厚度為 12.7mm,看得出來相差不多,但可能由於在設計風格上追求簡約,造成的直接觀感是比較厚。
錶盤部分是通常人們第一眼就注意到的地方,在 Amazfit 智慧手錶上,當你點亮螢幕時,這塊 1.3 英寸,解析度 360*360 的 AMOLED 顯示屏,展現出來的整體觀感很好,螢幕顯示部分幾乎看不出顆粒感,加上 AMOLED 的優勢,黑色顯示更加深邃,同時也更省電。第三代康寧大猩猩強化玻璃和防指紋鍍膜也加入其中,日常耐用性很不錯。
錶盤部分是華米在產品釋出時特別說明的一個地方,雖然我日常並不是錶盤控,不會一天換一次,但錶盤好不好看卻仍然會影響大部分人戴在手上的感覺。這一次在錶盤設計上,華米請來知名工作室 Territory Studio ,這家總部在英國倫敦的工作室在電影業可謂聲名遠揚,《復仇者聯盟》、《攻殼機動隊》、《火星救援》、《銀河護衛隊》等科幻類電影幾乎都有他們參與設計。不過,目前能夠更換的只有 8 個錶盤,官方表示未來會支援自定義錶盤功能,如果你是一個錶盤控,那麼後續的系統升級會滿足你。
手錶內側是新一代心率感測器,四個金屬觸點則是無線充電位置。這一次官方手錶配備的是一個特別的無線充電器,所以如果經常外出就需要隨身帶上,好在這一次在續航上的突破,讓手錶不需要經常充電,這一點我們之後會展開來說。
說完錶盤設計,手錶上另一個重要元素——錶帶也值得一提。本次華米選擇的是可拆卸矽膠錶帶,表扣為 PC 塑料,錶帶採用的是新的 Cleaning 製造工藝,釋出會上重點指出這是耗時 3 年重新打造的工藝,相比過去的工藝不易掉色、更耐髒同時手感更好。上手一週並不能完全體會到所有特性,但就目前的使用來看,耐髒以及手感上的確相比一些智慧手環更出色,腕部感覺也更柔軟,可拆卸的設計也便於清潔,如果官方能推出更多材質的錶帶就更好了。
在整體外觀上,Amazfit 智慧手錶有別於之前自家的智慧運動手錶系列,走起了樸素簡約風,可能會讓一部分人覺得整體塑料感變強,但也會有人覺得這種風格更加實用,在市面上眾多同類產品當中,Amazfit 智慧手錶一定不是最驚豔的,但在戴上並使用一週的情況來看,這種外觀反而給人一種耐用結實的感覺,而到了功能體驗部分,Amazfit 智慧手錶用實際行動體現出「實用」二字的精髓。
外觀上走樸素風格的 Amazfit 智慧手錶會讓一些人覺得它太普通了,起初我也帶著這種觀點進行嘗試,但一週之後,它給我帶來了一些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實用二字的核心貫穿在體驗它的各個層面。
細聊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它的基礎配置:
- 錶盤直徑:43mm
- 手錶厚度:12.6mm(從底殼到螢幕)
- 電池容量:390mAh
- 重量:46g
- 螢幕:1.3 英寸 AMOLED,解析度 360*360,康寧大猩猩 3 強化玻璃+防指紋鍍膜
- 錶帶:可拆卸矽膠
- 處理器:1.2GHz 雙核處理器
- 記憶體:512M
- 快閃記憶體:4GB(約 1.9GB 可用空間)
- 防水等級:IP68(不支援游泳、淋浴)
- 系統:AMAZFIT OS(基於 Android 系統)
- GNSS 衛星定位:GPS+GLONASS
- 連線:藍芽 4.0、Wi-Fi、NFC
首先是運動部分,Amazfit 智慧手錶不僅有傳統的跑步、健走、騎行等,還加入了諸如登山、網球、滑雪、足球等共計 11 項運動,這些專案的加入極大拓寬了它在運動領域的實用性,這些運動專案可不是簡單的想到後就可以加入,需要大量相關資料和演算法分析,華米在這方面是通過海外收購技術資產以及內部自主研發來完成。運動的一個核心能力是定位,在實用性上,Amazfit 智慧手錶採用的是 GPS+GLONASS 雙星定位,在軌跡上相比之前要更加精準。
健康也是智慧手錶上的重要部分,在新一代高精度光學感測器的支援下,Amazfit 智慧手錶有了更準確的心率測量,同時由於新的演算法支援,官方大大降低了心率監測功耗,還增加了一項運動心率異常報警功能,這個功能,也讓手錶在實用性上更進一步,此外,睡眠監測功能也沒有落下。
運動和健康之外,Amazfit 智慧手錶在工具和娛樂上也並不比同類產品少,工具方面擁有計時器、秒錶、指南針、地圖甚至是小米電視遙控器,而自帶一定的記憶體容量則進一步支援了離線音樂功能,可以通過連線電腦匯入自己喜歡的音樂,喜歡聽書的人還可以在手錶上開啟喜馬拉雅聽書功能,算起來功能也很豐富。
在釋出會上最讓大家歡呼的功能莫過於小愛同學和米家智慧家居產品的加入,這一點我認為有兩個地方值得注意。首先,作為智慧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已經在手機端證明過自己的實力,它並不是最聰明的一個,但從實用性上來說,小愛同學不光可以查天氣、設定鬧鐘、管理日程,它勝在擁有豐富的本地化能力,比如車輛限行、比如計算器、比如貨幣轉化,在手錶上也很實用。
而由於和米家生態硬體的深度融合,手錶上的小愛同學依然可以控制你家裡的小米智慧家居,這一點在我看來是目前智慧手錶中非常實用的智慧功能,並且也會是未來的一大方向。你也許會覺得手錶上控制家電,和手機上相比並沒有太大不同,但設想這樣的情況,當你下班回家,要提前開啟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等裝置,你不用掏出手機,只需抬腕說話就能做到,一切操作變得更加觸手可及,這種更方便的操作一旦習慣就會有一種回不去的感覺。
雖然是在手錶上搭載,但這一次小愛同學功能依舊沒有打折扣,這是它值得稱讚的地方,為了避免公共場合的尷尬,選擇通過側面 HOME 鍵直接喚醒而不用呼叫小愛同學的名字也是考慮比較周到的地方。
不過,這一次要開啟小愛同學,需要先抬腕亮屏,還要再按按鍵兩次(第一次為開啟手錶、第二次為開啟小愛同學),從方便性上來說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如果能像 Apple Watch 達到抬腕、直接說話這樣的程度一定會有更好的體驗,但這樣或許就會妥協續航。還有一個值得改進的是按鍵部分,手錶上的 HOME 按鍵採用條型設計而非傳統錶冠按鍵,按壓時手感也又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支付功能和 NFC 功能。這兩點發佈會上被特別提到,華米希望 Amazfit 智慧手錶能夠代替日常使用的錢包、卡包。所以不僅支援支付寶付款碼,還擁有 NFC 公交卡和門禁卡功能。由於當前版本官方只提供了合肥和蘇州兩個城市的公交卡,北京地區需要等待後續系統升級才會加入,所以現在沒有辦法體驗,門禁卡也沒有經過體驗,但這兩項功能的加入正是手錶在試圖解決生活中一些痛點問題的方式,我注意到手錶一共可以繫結四張公交卡,對於那些在經常出差的人來說或許是再方便不過的了。
最後我想重點說說的是續航。續航是智慧手錶的弱項,也是很多人對智慧手錶往往三分鐘熱度的原因,雖然在這方面華米一直都做的很不錯,但 Amazfit 智慧手錶卻仍然超出我的預期,成為目前我體驗過的智慧手錶中續航最優秀的那部分產品。
如文章開頭我提到的,我在週一晚上十點把手錶充滿電,戴上它我週二開始了為期一週的出差,出差第一天我開啟訊息同步,晚上電池電量還剩下 79%,隨後幾天我的手錶基本上設定為勿擾模式,中途每天晚上通過手錶的小愛同學設定鬧鐘,同時監測心率,這些斷斷續續的操作有十多次,到週日出差結束,一共經歷了六天六夜,電量剩餘 34%。官方宣傳基本符合實際情況,這樣的成績不但放在智慧手錶行列能排在翹楚,就算在智慧手環中也算是不錯的成績。
續航之所以這麼久的原因其實也不難推測,由於在軟硬體上的協同作用:一方面,AMOLED 螢幕配合 390mAh 電池,以及新的心率感測器,從硬體上保證了續航基礎,同時,通過此前華米在小米手環系列以及 Amazfit 運動手錶系列上的長期經驗,軟體部分的優化已經有了相當強的積累,心率監測的演算法升級,而且由於小愛同學並非抬腕而是通過按鍵喚醒,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電量流失,各種原因結合在一起,使得 Amazfit 智慧手錶在續航上可以如此讓人矚目。
續航一直是智慧手錶被使用者吐槽最多的地方,今年我們得以在國內一些廠商產品中看到改進創新之處,令這一痛點的解決迎來希望,往往很多人不在意手機的續航,認為設計優雅,效能強大,功能豐富是智慧手錶的競爭力,但如果你嘗試每天攜帶你就會知道,不論是運動協助、心率監測、語音助手還是錢包、公交卡、門禁,所有這些強大功能的方便,都要依託於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續航成績,對於這一點,而從這一點出發,我認為華米能夠在智慧手錶上做出更多讓人驚喜的事情,這也是我認為這款手錶「實用主義」的另一面。
最後要說一說 Amazfit OS 作業系統,華米在釋出會上介紹時提到,這個作業系統將會成為連線使用者和華米的重要紐帶,一個重要措施是將會實現「一週更新一次」的策略,這或許會成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同小米當年通過一週更新一次的 MIUI 組建起的強大生態一樣,智慧手錶一週一更的策略顯然能夠調動使用者活躍度,讓更多人不至於三分鐘熱度,雖然基於 Android 核心,但華米這樣做無疑非常接地氣。
綜合來看,在樸實無華外觀設計下,Amazfit 智慧手錶擁有考慮非常多的功能設計,通過小愛同學,NFC,11 項運動和全天心率檢測功能,在同類產品上不但沒有落後,反而具有自己一定的特長,而這些功能的加入並沒有從續航上進行妥協,儘管也有一些小地方不夠完美,但 799 元的價格,一週更新一次的系統更新速度,都讓產品擁有了值得嘗試的理由。在朝實用出發的產品思路背後,Amazfit 智慧手錶如果能夠持續不斷從使用者角度完善各項功能,無疑能夠擴大自身優勢。(編輯:Rubber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