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鐵命令”,1月14日之前,微信和支付寶務必執行此規定!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在全球範圍內都形成了巨大影響。移動支付已然成為我國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無數歪果仁為了體驗這種神奇的無現金出行,不辭千里來到中國開眼界,這是國之驕傲。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現階段主要有,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他們各自都擁有著龐大的客戶群體。根據Q2資料最新統計結果得知,支付寶全球使用者數已超9億,而微信支付也有7億之多。除了這兩家外,還有許多支付平臺在不斷嘗試進入民眾視野。移動支付市場,一片生機盎然。
近日,針對移動支付市場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央行下發了一項“鐵命令”《關於支付機構撤銷人民幣客戶備付金賬戶有關工作的通知》,此檔案被標註為特急檔案,下發至國內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通知要求,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明年1月14日之前,務必撤銷客戶備付金賬戶,這項權利上交央行管理。當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代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也必須執行此項規定。
備付金是什麼?備付金是支付準備金的簡稱,英文名為provisions,是指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比如我們平時,把錢存在支付寶或微信錢包,平臺就會把這些錢拿出來存到央行賬戶,來產生利息,這部分錢就是備付金。當然,平臺也會用備付金來進行購買基金或債券等操作,來實現錢生錢的目的。這樣的操作許可權需要得到客戶的授權,達成相關的協議。具體協議方法,各平臺之間不盡相同。
央行為何要對第三方支付平臺實施監管呢?因為總會有部分人在看到巨大數額的錢後,開始迷失方向,把控不住自己。在今年上半年,浙江、廣東等地,就出現了多起,平臺挪用備付金的情況,涉及金額上億元,民眾損失慘重。這也激發了央行對移動支付市場實施監管的決心。監管實施後,備付金放在央行裡,會安全許多。民眾不必再擔心,錢財的意外損失。
看到央行出手,對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實施監管後,有網友表示出自己的擔心,他們說:原來的平臺,可以依靠備付金賬號實現大額收益,現在央行接管後,他們沒有了這部分收益,會不會用提高平臺相關服務費的方法來彌補呢?其實,這樣的擔心並不多餘。平臺的背後都是商人,商人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虧本的買賣肯定都不願意幹,但是他們會從大局考慮,現在的移動支付市場競爭激烈,對手眾多。冒然提高服務費,會使得客戶流失,成全對手,所以他們大概率是不會提升相關服務費的。
話說,你們平時用的是哪家平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