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農民豐收節落戶大同,京東雲要玩智慧種植?

【聽楊姐說】
精準扶貧在京東手裡,越來越成熟。
幾天前,一個“首屆農民豐收節”在山西大同落地。這是京東和山西大同當地政府聯合搞的精準扶貧專案,京東雲還做了一個“京東2018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

據悉,大同市正在著力做兩件大事,一個是進行“能源革命”,另一個是“對外開放”,且要從“資源型”向著“創新驅動”轉型。
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同市農業必須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此次與京東集團一起在電子商務、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經濟領域的合作,就是共建“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的一次嘗試。
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幫助當地的名特優農產品發展起來、打造“大同好糧”區域公用品牌、完善大同的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毫無疑問,京東雲看到了商機。
智慧農業雲?
楊姐記得,京東雲有一個自己的農業雲,可以圍繞一個地區的區域農業產業發展,搭建賦能平臺,培育產業主體、補齊產業短板,並建立一個適合當地的產業生態的全面解決方案。
這個數字賦能平臺是啥呢——具體點說,它能盤活地方農業在生產、管理、流通、市場等方面的資訊資產,利用大資料優勢更好地幫助各類農業產業。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它可以進行資料彙集,然後對大資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實施智慧監管,從而提升整個產業發展的水平。
京東雲還有一個農業科技發展中心,專門為各類農業產業主體提供創新發展平臺,例如他們可以進行科技整合,推動創新孵化,吸引產業集聚,甚至幫助農民創業者進行路演。
當然,最吸引楊姐的,其實還是京東雲基於人工智慧的“AI農業”——以神農大腦為驅動,通過對龐大農業資料進行積累和沉澱,京東正在試圖構建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智慧農業,例如智慧養豬大腦可以實現豬臉識別、數重等等。
如果這個做成了,說實在的那可非常不得了——因為那就意味著這個體系可以複製到智慧種植、智慧養殖以及未來的智慧農業管理。
而京東農業雲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呢?
應該說,是一套整體的能力,包括農業雲在京東電商、物流、金融、技術等方面的積累,以及“一個平臺,兩個中心”(即數字農業賦能平臺、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區域品牌服務中心),能夠幫助地區農業實現線上線下結合、政府市場結合、生產消費結合的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京東雲將同政府和農業企業合作,佈置很多感測器,形成一個環境物聯網,針對冰雹、大風、乾旱、洪澇以及病蟲害等對農業可能造成巨大損失的環境因素,建立區域氣象管理系統,幫助農業生產者進行決策,減輕或消除潛在損失。再有,通過技術給商品戴上“身份證”,進行產品溯源。
當然,結合京東物流,京東雲還能夠做一件更“性感”的事:針對農業產業鏈在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價值提升能力較弱、資訊不透明等問題,通過配置智慧化裝置設施,實現安全檢測、清洗分揀、包裝貼籤、智慧配送、溯源追蹤、智慧交易、品牌塑造等功能。最後,就是通過京東的平臺,將農產品推向市場。
當然,京東雲計劃落地大同以來,已在大同市各區縣進行了農業產業調研、企業招商、品牌建設、行業峰會舉辦等多方面工作,現在正打算整合多方資源,展開“大同好糧·古韻新芳”大同市農業產業啟用行動。
孵化科技大同
不得不說,京東雲此次與大同市政府的合作,還是很有意義的,由京東聯動舉辦線上營銷、線下快閃活動,借媒體宣傳的勢能,可以向全社會推廣大同當地的農特產品。
這對於提升“大同好糧”區域公用品牌在全國範圍內的曝光度和知名度,當然大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京東將向大同全市農業主體開放京東的合作渠道。你猜對了,大同需要進一步擴大該市農業及電商企業的數量!
當然,京東雲還有一個更“遠”點的佈局——拉上大同市優秀農產品企業們,為一個多月後的“雙十一”做準備:
據悉,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期間,京東將利用自家的商城、眾籌等平臺等等資源,開展“大同好物節”線上集中營銷活動,並赴太原、北京等地開展線下無界零售快閃店等宣傳營銷事件。
而此次的另一個重點——京東2018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則是京東雲全面輸出商城流量、創業服務、創投基金、創業導師等優質資源的開始。
顯然,京東雲的意圖是,篩選出大同市農業領域的優秀創新創業專案,成為京東雲以及京東整個體系的“生態一分子”,否則,京東云為什麼要組織企業培訓、路演,幫助企業完善打磨產品創意,並評選出一批優秀專案後,還給予專項優惠政策,為這些專案提供大型企業遊學、研修機會?
而在楊姐看來,如果大同這個地方能夠把這一切模式走通,京東雲將會把智慧農業複製到其他更多的貧困地方,幫助這些貧困的鄉村儘快向科技鄉村甚至城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