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以安全理由拒絕華為 加拿大在5G建設方面是理智的
加拿大和美國是北美最為發達的國家,比鄰而居,在文化上兩個國家互相滲透、有點不分你我的感覺,不過加拿大在某些國家決策上卻更“擰得清”,讓人對它另眼相看。
加拿大表示不以安全理由拒絕華為
9月25日,據外媒報道,加拿大網路安全官員表示,“渥太華有信心有足夠的安全措施來應對中國黑客或間諜的風險,並否認有必要效仿美國和澳大利亞,排除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參與下一代5G網路建設。”
原來,渥太華加拿大網路安全中心的新負責人對外稱,渥太華擁有一套健全的測試華為裝置和軟體的系統,可以防止安全漏洞。所以加拿大不會以安全為由將華為拒之門外。
在前段時間,繼美國之後,先後有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附庸美國,都以安全為由拒絕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而澳大利亞、印度被指因為是美國“小弟”而追隨。
雖然加拿大還沒有百分之百排除最終也會拒絕華為,但是其能發聲明,認為沒有必要以安全為由來排除華為參與5G建設,這就很了不起了。而加拿大目前主要做的工作是在向美澳遊說,力證加拿大網路安全系統的堅固性。據悉,加拿大目前正進行一項國家層面的安全分析,以儘量減少來自外國電信公司裝置的網路威脅,並找到保護5G技術的方法。
加拿大做出這樣的決定讓人有點意外,因為一直以來美國都在對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等施加壓力,要求這些國家和美國、澳大利亞一起,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5G網路建設。並且加拿大也是“五隻眼”five eyes情報聯盟國之一(聯盟國為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此次其作出這樣的決定可見會承受什麼壓力。
雖然加拿大是發達國家,但是其與美國相比還是有點“弱”,不少人認為加拿大像美國的小弟,始終活在美國的陰影下,但是其今日做出這樣的承諾卻讓外界對其的印象大為改觀。
華為能給加拿大帶來什麼?
事實上,加拿大做出這樣的決策是明智的。一方面,此前華為在加拿大的電信網路建設已經頗具深度,已經與加拿大通訊安全機構聯合建立起“白色實驗室”,用以保護加拿大免受網路攻擊和間諜活動。這個實驗室是由華為出資建設,目前正處於裝置測試階段。看來,加拿大是認可華為的能力的。
在今年5月,《環球郵報》曾報道稱,華為已與加拿大主要的研究型大學建立了廣泛的關係網,以建立一條穩定的智慧財產權管道。同時認為華為正利用這條管道鞏固其在5G的市場地位。
而華為的裝置已經滲透到加拿大主要的供應商BCE、Telus和Rogers Communications,在這些供應商的蜂窩網路中都有華為裝置的身影。加拿大官員認為,政府對於排除華為等公司持謹慎態度,因為減少電信裝置供應商的數量將意味著,如果一家供應商的裝置受到侵害,加拿大將更脆弱。
而另一方面,如果排斥華為,那加拿大的運營商會面臨較高的5G成本。而成本是運營商的關注要點,畢竟最終買單的消費者會根據5G的價效比來決定是否要升級。運營商需要在維持客戶數量和規模,已經拓展新使用者上做努力的話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是否能提供機具價效比的服務。
普及5G需要大量的基站,而運營商需要投入海量的無線裝置。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6前加拿大將出現27.3萬個小基站,但是目前該國的傳統基站數僅為3.3萬,有24萬個缺口。
目前加拿大主要的電信裝置供應商在10多年前就開始用華為的裝置,而華為的裝置比其他歐洲竟對如諾基亞、愛立信等優惠約1/3。
加拿大比澳、印更加理智
自美國以安全為由將華為拒之門外後,澳大利亞和印度紛紛效仿。
8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為其規劃中的5G行動網路供應裝置。
9月14日,《經濟時報》報道稱,“印度電信部門已將華為和中興兩家中資公司排除在政府的5G試驗夥伴名單之外”。
這兩個國家都被認為是美國的小弟,禁止華為背後的原因也是司馬昭之心。在今天,甚至有《悉尼先驅晨報》爆料,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林曾主動打電話給特朗普,將澳大利亞決定禁止中國公司為澳供應5G網路裝置的訊息“提前”告訴了他,而特朗普則對特恩布林的這一做法“感到很滿意”。

吃相可以說相當難看了!
在2018年2月,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言人就曾表示,“國防部以前採購過中興和華為的產品,但現在決定將用其他生產商的產品取代它們”。
不過,一直專注於技術的華為也毫無怯色,對於澳大利亞的決定,華為迴應稱,“澳大利亞政府釋出的5G安全指導書,以安全為藉口是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而忽視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利益”。
小編除了給華為點個贊外,還有個疑問,加拿大有底氣認為可以應對黑客風險,難道更發達的美國都沒有這樣的技術嗎?
以網路安全為理由是不是太敷衍了,能找個更說得過去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