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壓企業 通勤累員工 凜冬將至的中小企業如何活下去?
葛黛瓦哀求道:“他們都快活不下去了,您能替他們減輕一點稅負嗎?”,伯爵氣急敗壞地說:“放過他們可以,除非你赤身裸體地騎馬在城中大街上轉一圈,我就宣佈減稅。”

這幾個月有兩個話題刷屏了朋友圈,一篇是有關稅收和社保的,估計很多人都看過《別隻顧著“徵稅”不管企業洪水滔天》、《社保改革:壓倒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有一個話題是有關通勤的,《通勤,讓1000萬北京年輕人“受虐”!你上班路上要多久?》都達到了10萬+的閱讀量,這些文章並非在販賣焦慮,而是我們必須要需要正視的現狀。在越來越艱難的行業形勢下,中小企業應該如何活下去?是否還有絕地重生的機會?
給員工減薪,調整薪酬策略是大部分企業都會採用的方式。如果只是通過減薪的方式來降低運營成本,還是會加快人才流失的速度,而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人才談不上發展,人才流失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下滑,從而導致業績和利潤越來越差,形成惡性迴圈。因此單純的減薪並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還是應該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建議中小企業啟用雲管理+社群經營的方式來運營企業~
如果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你從來沒有聽說過雲管理,雲辦公,你有必要花點時間讀完這篇文章了,因為早在201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3月刊就已經刊發過《雲管理2.0 新正規化如何引領未來》的封面文章,並用7頁的篇幅詳細闡述了雲管理理念以及實踐價值,包括雲管理的實踐基礎,未來的工作僱傭時代結束,如何改變分配製度,變員工為合夥人,外包、眾包和共享經濟如何更有效釋放雲端人才能力,如何架構雲端管理平臺,連線與跨界:未來企業生存成長之路,以及雲管理對於社會、政府和新經濟的深遠意義。
雲管理,雲辦公,最淺層的理解就是讓員工遠端辦公或者回家辦公。深度的理解是如何整合和組織各類雲端人才完成企業任務的管理體系,企業不但可以通過外包、眾包將任務分配給其他自由職業者等雲端人才,也可以通過將企業管理架構在雲端,運用各種SaaS服務或雲服務,讓企業的管理體系都架構到雲端,進而讓管理雲端化,讓辦公雲端化。
雲管理對於中小企業的好處
雲管理對於中小企業最大的好處在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人工成本。比如北上廣深的中小企業,原本只能在本地高薪招聘人才,雲管理之後,可以招聘位於三四線城市的人才了,原本需要15K工資的人才可能在三四線城市只需要10K;5K左右的薪水在大城市基本只是基本工資,在三四線城市卻屬於高薪階層,而招聘員工的能力卻相差無幾,但是員工的生活成員和壓力卻小的多,能花在工作上的時間也多多了。由於雲管理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企業面對的備選人才數量隨著地域界限被打破而增加,企業人才供給壓力也隨之降低。
因為雲管理讓員工的生活成本大幅下降,通勤時間大幅減少,員工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因此其他企業需要15K才能招聘到的優秀員工,雲管理的企業可能12K-10K薪水就可以了,同個城市的員工工資可能會降低到20-30%,外地員工的工資可能會降低30%-50%左右。員工的工資金額減少之後,企業為每個員工支付的社保、稅收等等各方面的支出和成本就會大幅度下降。
企業的辦公室需要的辦公面積、網路條件、電腦硬體、辦公耗材等都將遠低於同類企業,電腦自備、自修、午餐晚餐自理,企業在運營方面的成本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甚至可能將辦公場地變成聯合辦公室,孵化器或者作戰室,只有在需要溝通討論的時候才用到辦公室。
更為重要的是,雲辦公可以極大的減少當地城市現有員工通勤的時間。根據極光大資料釋出的《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顯示,GDP排名前十的大城市裡,平均的通勤時間,北京是56分鐘,上海是54分鐘,重慶也是54分鐘。要知道這只是單程的時間和距離,如果算到一天上下班,那麼在路上所花的時間基本都要在2小時以上。
雲管理可以讓大家可以把時間放在工作、休息、鍛鍊等方面,而減少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員工時間充裕,心情舒暢,績效和結果可能因此會有很大的提升,而與結果掛鉤的績效工資,或者按結果付費的獎勵就會成為員工的動力,最終受益的還是企業。
雲管理還可以降低員工生活成本,進而減少企業壓力。公司一般都會在相對繁華的地點辦公,但是對於在公司附近租房的員工來說,高昂的房租會讓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工資的大部分都拿來租房了,而實行雲管理之後,員工就可以遠離市中心,可以搬到近郊區範圍內租房,同樣面積的房子,在郊區的房租價格會比市區的至少便宜一半。比如我們就有北京的員工在房山、密雲等郊區買房或者租房,各種生活成本,乃至孩子上幼兒園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原來在北京工作的程式員一個月工資3萬的話,可能只會租住回龍觀、通州等郊區,每天花2-3個小時在通勤的路上,生活質量可想而知;而如果去成都雲辦公,不僅可以啟動買房的計劃,還可以買不錯的車了,加上成都通勤時間短,可以讓員工完全從生存變成真正的生活,在北京和雲管理的成都簡直天壤之別。
中小企業如何啟動雲管理?
1、雲管理最重要的第一個問題是高效協同的問題
因此首先要將新組織管理建構在網路上,將企業的部門建立不同的群組來管理,解決團隊高效協同的問題。最簡單可用的方式就是用微信群建立決策群,高管群,部門群,可以高效的進行交流分享協同,比較專業的可以使用比如企業微信、釘釘、今目標等協同軟體,將組織和部門架構到雲端。
2、其次要將企業的移動辦公系統,比如審批體系、彙報體系、財務管理、銷售管理、人事管理等都架構在雲端
最簡單的日報,週報不再採用郵件彙報或者微信群組的方式,而是在移動辦公平臺上直接提交工作內容,這樣員工提交的工作內容,就不再是零散的工作堆砌,而是資料可分析,內容可搜尋。
能夠支援雲管理的各種工作軟體,第一類是解決工作團隊的專案管理、目標統一、協同工作,群組溝通和團隊學習成長的雲協同辦公類工具,主要是解決團隊同步協作的問題,比如微信及企業微信,有道雲筆記、Goole Jamboard、Worktile、超級表格等等。第二類是企業滿足OA辦公、移動辦公、客戶銷售等SaaS服務平臺。包括企業微信以及其支援的第三方應用、釘釘、今目標等等,在《雲管理2.0》中有非常詳細的工具推薦。應朋友們的要求,把書裡推薦的SAAS服務做了個列表,大家可以參考使用。

比如採用差旅壹號來解決公司員工的出差問題,從出差審批到機票酒店預定支付,最後連機票酒店發票車票都不需要由員工來列印,貼票;而是由財務部門直接對接差旅壹號的客服,每月月底一張發票就可以解決問題,節省了員工打印發票,行政人員貼票報銷,領導稽核的時間,又能讓出差的所有事項變得透明真實。
再比如公司註冊商標,一般情況下公司的行政人員都不專業,都需要找相應的商標代理機構來幫忙解決,代理機構的選擇也是個技術活。而現在有了權大師,一個非常簡單可用的智慧財產權解決平臺,不管是商標,還是專利,都可以由行政人員直接選擇線上操作,由權大師一站式解決和保障你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權益。
3、先讓老闆雲管理,再讓員工雲辦公
將企業的管理架構到雲端之後,老闆最擔心公司失控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你會發現自己不去公司的時候,公司也可以盡在掌握。這時就可以率先讓和公司有高度共識的,路程遠,效率高,自律性好,需要租房的員工們嘗試,員工可以每週1-2次到公司或者線下場所開例會,探討具體工作進展和細節,其他的時間就可以各自在家完成任務。
我們2002年開始創業,從社群運營開始,用雲管理的方式持續經營公司16年,公司有2位員工全職工作了11年,每天在群裡和團隊朝夕相處,從來沒有人見過他們。還有一位同事2009年懷孕開始在家辦公,現在孩子已經上3年級了。
幾位朋友看過文章之後,表示運營的壓力確實山大,希望能多給一些成功實施雲管理的中小企業案例。我特別理解老闆們的焦慮,員工放在眼皮子底下都看不住,怎麼可能讓他們回家撒了鷹了?而大家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是最難的,老闆壓力越大,越焦慮,就越有可能加大對員工的管控力度。可是即使員工在公司裡辦公,員工出去抽根菸20分鐘,上個廁所10分鐘,你又真的管的了嘛?
在所有人都很難的情況下,和員工產生對抗不如大家一起合力,如果確實有一定要找麻煩的員工不如早點結束,和齊心協力的員工一起想辦法。我前面也提到,可以率先讓和公司有高度共識的,路程遠,效率高,自律性好,需要租房的員工們嘗試,讓大家減少每天上班的通勤時間。員工可以每週1-2次到公司或者線下場所開例會,探討具體工作進展和細節,其他的時間就可以各自在家完成任務。
雲管理不是兼職,不是在家幹很多家公司的工作,不是沒有周報日報或者指標了,這樣的員工可以率先改變合作模式,變成外包的方式以結果計費,而不是按時間付費的方式發工資。哪家公司沒有幾個高管群,業務群?即使在公司裡,各位也都是通過微信等方式溝通吧?再結合上面推薦的各種SAAS服務軟體,把員工的考核指標,企業的運營資料,日常管理全部通過工具和資料來管理和分析,一定會比我們人拉肩扛的去督促團隊做事更有效率。
我分享雲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幫創業的企業家們一點小忙,如果幫到了,功不在我。是否適用於各家公司,還和老闆們的基因和思維、性格和企業文化、業務性質、所在行業以及公司歷史原因等方方面面因素有關,還需要各位老闆們自己拿主意哈~~
希望在凜冬將至前,和我們一樣的中小企業都能順利過冬,希望每一位還在堅持的企業家和老闆們都能順利平安,我將在以後的章節裡繼續分享雲管理企業如何進行社群運營和節點運營。
—————來自於實踐者的分割線—————
本文作者王紫上,雲管理模式的創始人,有十幾年的雲管理實踐經驗,著作有《雲管理2.0》及《雲管理:網際網路+時代的組織管理革命》。曾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17年度中國科學管理卓越人物”獎,人郵社首個“好工匠獎”,騰雲智庫2016年度“Σ獎”。
2002年創立SP論壇,後升級為上方網和上方傳媒TOPM,從社群運營開始,用雲管理的方式持續經營公司16年,2016年上方傳媒登陸新三板,是大文娛和區塊鏈綜合服務平臺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