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農村至今有1.7億人沒寬頻,微軟用衛星來扶貧
如何為全球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是各大科技公司近年來的一大情懷和挑戰。為了同樣的目的,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技術方案,其中最為炫酷的就是空降:谷歌選擇了平流層氣球,Facebook選擇了無人機,SpaceX選擇了發射衛星。谷歌的專案起步較早,目前已經在非洲和亞洲部分國家實現了商用落地,Facebook則在今年放棄了自己開發無人機的計劃。
與上訴公司的炫酷技術相比,微軟的送網專案就顯得非常接地氣:不僅沒有選擇高大上的空降網路技術,而選擇了改造利用當前已有的技術和資產;沒有一起步就福澤全球的大胸懷,而是選擇先造福本國民眾,尤其是農村地區。
美國有近3.3億人口,陸地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大多集中在東西海岸地區;在中部各州,人口也集中在城市地區。在本土48州中,人口最少的懷俄明州只有不到60萬,甚至還不如人口大州的一個城市。在廣袤的中西部大農村地區,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東西海岸的繁華地區,甚至還存在著諸多完全沒有網路的空白地帶。
即便是在經濟最為繁華的加州,在北部、東部和南部的山區與荒漠地帶,也同樣有諸多網路盲區。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電信運營商是私營企業,在人口密度過低的地區投資基站和鋪設網路的成本回報過低,這一點和中國政府統一規劃的村村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美國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3400萬人)無法獲得寬頻網路服務(網速低於25Mbps),其中2340萬人生活在農村地區。由於無法獲得高速網路接入,這些農村居民也就無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擁有的經濟和教育機會。而微軟想要改變的,正是這些人的生活。PS:按照微軟自己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美國有1.7億人是沒有寬頻上網的,佔了美國人口一半...
去年7月,微軟正式宣佈推出Rural Airband專案。微軟計劃聯合諸多合作伙伴,利用未使用的衛星電視訊段(白頻段),為美國農村地區民眾送去寬頻服務。當時微軟表示,自己會負責在未來五年給200萬美國農村使用者帶來寬頻服務。
時間已經過去了16個月,微軟的下鄉送網計劃進展如何?
微軟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布拉德·史密斯昨天對外介紹稱,Rural Airband計劃的推進速度超過預期,按照目前的進度,現在預計到2022年就可以給300萬美國農民提供寬頻服務。“我們的信心不僅來自於微軟的談判合作進展,也來自於我們正在進行的大舉投資,微軟正在打造一個強健的電視白頻段生態平臺。”
據他介紹,微軟已經與美國13個州的13家當地電信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在未來幾年為這些地區提供寬頻。根據合作協議,微軟會提供前期投資,幫助這些電信提供商擴大寬頻覆蓋面積,並與他們進行收入分成;而微軟獲得的收入也會繼續投入到後續投資中去。單是這13個州的專案,就可以覆蓋100萬農村人口。接下去微軟計劃繼續覆蓋12個州,其中包括印第安納、密西西比、俄克拉荷馬、西維吉尼亞以及加州等農業大州。
那麼微軟這個接地氣專案到底是怎麼實現的呢?電視白頻段是指電視轉播商沒有使用的600MHz頻段,這一頻段可以用來傳送無線訊號。在各種網路覆蓋技術中,衛星送網技術更適合為人口密度低於每平方英里2人的超低密度地區,而電視白頻段技術適合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2-200人的中等密度地區,固話和光纖網路技術適合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200人以上的地區。
相比鋪設固定線路,利用電視白頻段來提供寬頻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微軟預計,為美國農村居民提供寬頻只需要80億-120億美元的總資本投入和初期運營成本,這比鋪設光纖寬頻的成本低了80%,也比架設4G無線網路低了50%。而在消費者一側,在屋頂安裝裝置接收電視白頻段轉化為寬頻網路的成本已經從800美元降低到300美元,微軟希望未來可以降低到100美元。
實際上,利用電視白頻段提供給寬頻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在推出Rural Airband專案之前,微軟已經在全球17個國家部署了20個電視白頻段專案,為18.5萬人提供寬頻服務。而美國FCC早在2010年就批准了使用電視白頻段提供網路的技術。然而,這個技術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普及,根本原因是在於資金。農村地區的網路運營商缺乏資金,也沒有足夠的技術。
而微軟所做的,就是不斷完善軟硬體,提供初期建設資金,開發行業標準,探索可行的商業模式。此外同時,微軟也呼籲FCC等政府監管部門提供扶持政策,保證700Mhz以下的電視白頻段持續可用;呼籲美國聯邦和地方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不過,去年微軟宣佈這個專案的時候遭到了衛星電視行業的普遍懷疑態度。但隨著微軟逐步推廣,一些農村地區的本地運營商開始與微軟接觸,成為了Rural Airband的首批合作伙伴,其中就包括了密歇根州的Packerland Broadband和威斯康星州的Upper Peninsula。微軟明確表示,自己並不打算從這個寬頻專案中獲利,也不會進入電信行業。
那麼,這個專案對微軟有多少收益?自從2014年新CEO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的企業戰略重心就轉向了大力發展雲服務。為農村地區提供寬頻服務,幫助美國的農場主和鄉村企業以及學校實現高速上網,無疑可以給微軟的雲服務帶來更多的消費和企業使用者。但正如微軟所說,農村地區接入高速網際網路,受益的是整個科技行業。
不過,扶持弱勢地區也一直是微軟的社會責任感。2016年特朗普意外爆冷擊敗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矽谷諸多科技企業紛紛哀嘆民主遭受挫折;在諸多科技巨頭中,只有微軟公開提到了特朗普當選的真正原因——美國經濟發展失衡,地區貧富差距擴大。
微軟總裁史密斯當時在官方部落格撰文,“無論在大選中支援哪一方,微軟都堅信美國現在應當團結。每一位當選總統都值得微軟的祝賀、祝願和支援。權力的和平過渡是美國民主的持續和關鍵基石,現在依然如此。微軟祝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微軟還開始反思美國科技行業和其它地區的脫節;認為科技行業沒有采取足夠措施,去幫助那些近年來發展落後的人們。實際上,特朗普之所以能夠擊敗矽谷和華爾街力捧的希拉里,靠的就是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矽谷和紐約的、依靠傳統行業的中西部地區選民,尤其是贏下了五大湖地區的民眾支援。其中,美國農村地區幾乎是一邊倒得支援共和黨和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