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灰飛煙滅,京東已入寒冬?
摘要: 劉強東曾說:“如果京東失敗了,99%是我出了問題,是公司的CEO不行。”
文/ 天下網商記者 杜博奇
昨日,中秋佳節,路透社披露了劉強東事件的更多細節,京東股價應聲大跌7.47%。
路透社曝出劉強東性侵疑案細節,女生或將提起民事訴訟
當天,納斯達克微漲0.08%,大部分中概股波瀾不驚,而京東跌至24.51美元,距離四年前21美元的上市價僅一步之遙,市值也從年初的600億多美金跌至昨日的350多億美金。
創始人兼CEO劉強東“性侵風波”持續發酵,把原本就處於下跌趨勢的京東公司股價打入深水區。事發至今短短15個交易日,京東股價已經下跌16%,500億人民幣灰飛煙滅。
這是一個足夠昂貴的代價。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風波還沒有結束。它帶來的影響不斷擴散,沉澱了大量引而不發的懸念,或許將深刻影響這個“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的走向。
目前,花旗集團將京東納入“負面催化觀察名單”,Rosen、Schall、Pomerantz三家美國律師事務所也宣佈對京東展開信披調查,並邀請遭受損失的股東參與調查和可能的集體訴訟。
今年以來,京東相繼聯手海航、google謀求海外擴張,為本土市場陷入僵局的電商、物流、金融三大業務尋找新的市場突破口。正值全球化不斷髮力的關鍵時間點,一旦遭遇海外集體訴訟,京東公司面臨的恐怕將不僅僅是天價賠償,還會有商譽受損、信用降級等一系列多骨諾骨牌效應。
今年剛好是京東創業20週年,年初京東市值達到600多億美金,還在《財富》全球500強名單上衝到了181位。然而,此次性侵風波的爆發,極有可能成為京東歷史上的分水嶺。
2014年,京東以21.75美元的開盤價登陸納斯達克,2018年初觸及50.50美元的歷史最高水位。但是今年納斯達克中概股集體走弱,京東更是在8個月跌去幾乎一半市值。劉強東的伯樂,騰訊入股京東的推手,高瓴資本也在多年重倉之後開始大手筆地減持京東股票。
辛辛苦苦幹四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趨勢的逆轉,折射出投資者對這家公司未來的態度。
成也蕭何敗蕭何
“如果京東失敗了,99%是我出了問題,是公司CEO不行。”劉強東四年前的結論,放在今天依然有效。
2014年,當京東還叫京東商城的時候,劉強東在一場演講中提到:“我相信京東商城沒有任何一個同事、任何一個員工,有能力把京東帶領走上失敗,只有我一個人有這個能力。”
公司成敗,全系一人。這種創業公司才有的管理風格,顯然不適用於一家市值幾百億美金的上市公司。劉強東和京東並非沒有努力去改變這個局面。為了提升領導力,京東把許多高管送到商學院進修;劉強東也在具體業務上大幅放權,希望引進合適的職業經理人,給予最大的授權。2017年的內部工作會議上,劉強東就向所有高管表態,不需要傳統的職業經理人而是事業合夥人。就在今年,他還效仿華為公司,在京東電商板塊試行輪值CEO制度。
不過,眼下的事實表明這些努力的成效其實不容樂觀:一旦與劉強東失去聯絡,整個京東集團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比如,《華爾街日報》就指出:“京東億萬富豪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劉強東因涉嫌強姦被捕時,技術上來說京東董事會已經寸步難行了。”原因在於:京東的章程規定,劉強東不在場的情況下,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除非他自己迴避。
京東董事會成員
今年5月份,京東董事會換屆,中歐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許定波入選獨立董事,還擔任審計會委員會委員。許教授是商學院名師,2009年劉強東跑到中歐深造,就跟他學了不少東西。
許教授曾經為騰訊管理層講過課程,現在他和騰訊二把手劉熾平在京東的董事會又見面了。
有意思的是,劉強東進修的明尼蘇達大學也是許定波的母校。1996年,許定波就是從這裡拿到了會計學博士學位,這幫助他從中歐商學院謀得了一份教職,功成名就後他還回到母校為跨國公司CEO講授在中國做生意的法門。劉強東跑到這裡讀博士,想必許教授也沒少發揮作用。
新浪微博上,劉強東的賬號有407萬粉絲,京東發言人官微的粉絲不及其一個零頭,誰的影響力更大一目瞭然。作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京東竟然頻頻以公司信譽擔保CEO劉強東的私人行為。
把創始人與公司混為一談,凸顯了這家市值數百億美金的網際網路公司長期以來的管理困境。
據《財經》雜誌披露:京東一直是劉強東一人佈置作業,公司不需要戰略部,戰略部就是劉強東一個人,如果劉強東方向正確,執行效率就高,如果劉強東迷茫,整個公司就開始慌。
劉強東既是京東的大腦,又是京東的頭號業務員,最後還有意無意成了京東的代言人。多少年來,他的個人私事被網際網路放大,幫助京東獲得了更高的大眾知名度,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和京東公司捆綁得越來越緊密了。今天的風波,只不過是長期積累的負面效應的集中噴發。
劉強東是個糾結的人,一直在放權和收權之間搖擺。掌控權這個東西燙手,也容易上癮,說不清究竟是放不下,還是不能放,總之就是“沒有我不行”。就像劉強東說的那樣:“一家高速增長的公司,沒有控制權該多可怕。就像沒有司機的汽車,沒有機長的飛機。”
問題在於,機長的手伸得有點長,有時候直接去幹乘務的活兒,這就讓乘務長很尷尬了。
雖然只持有15.5%的京東股票,劉強東卻掌握著79.5%的投票權,他聲稱“自己控制的是決策權,從來不是運營權的追求者”。但是,他似乎還沒有足夠的定力不干預日常的運營。
騰訊持有18%的京東股份,但是隻有4.4%的投票權
當年在美國讀書,劉強東通過電話旁聽管理層每個工作日的早會,並遙控指控了不少產品細節的改進;他還多次親自去送快遞,除了給物流業務做營銷,也希望拉近與一線的距離;他跟基層打得火熱,以兄弟姐妹相稱,甚至能叫得上很多人普通員工的名字,由此營造出一幅萬眾擁戴的圖景。然而與基層走得越親密,反而讓管理層成了“夾心餅乾”。這是越俎代庖的通病。
劉強東開著三蹦子,做起快遞員
創始人“定於一尊”,不論肉身位於何處,精神力量始終籠罩著公司上上下下。花重金招募過來的職業經理人,無非是老闆決策的執行者。綠葉存在的價值,難道不就是為了襯托鮮花?
京東沒有二當家?
劉強東創辦京東前,開餐廳欠了一屁股債,為了償債跑到一家日資企業打工,從日本人身上學到:“要麼對,要麼錯,沒有誤差,只要錯一點你就走人”。這讓他養成了眼裡不容沙子的剛性管理。
《財經》雜誌記者宋瑋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平時與外人交談時,劉強東的身體永遠是前傾的,目光如炬,喜歡盯著對方的眼睛說話,急促的語調像是唯恐對方聽不懂他的意思。”
一個霸道總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劉強東的管理手腕也的確霸道。一位副總裁因為送孩子上學擔心上班遲到,就讓祕書代為打卡,劉強東知道後立即把他開掉了;一位持有京東股票的副總裁因為接受了供應商贈送的一個箱子,被人舉報後,劉強東二話不說也把他開除了。
大樹之下不長草,大boss的絕對權威,讓管理層不敢犯錯更不敢創新,變成了執行力導向的效率機器。
程維、柳青是滴滴的“雙子星”,美團也有王慧文、穆榮均等一干創業元老來輔佐王興,雷軍的身邊,拱衛著一同打下小米江山的林斌、洪峰、劉德、黎萬強、王川等豪華創業團。
20年前起步於中關村三尺櫃檯的“京東多媒體”,今天已經成為一個17萬員工的綜合性集團。身為精神領袖,劉強東萬千重擔繫於一身,他的腦力,體力,精力,乃至品行操守都來不得半點閃失,縱然身邊圍繞著一大批CXO,可是有誰擔得起“二號人物”的重任?
以劉強東為首的京東管理層
答案顯而易見:沒有人,也不可能有人成為這個“二號人物”。因為京東在組織上本身就屬於一核結構。
小米、騰訊、美團,雖然有一個明確的帶頭大哥,但均是多個創始人聯合執政,屬於典型的多核心結構;雙核心結構的代表,美國是facebook,扎克伯格與桑德伯格二人組合,對應國內則是滴滴;至於一核結構的公司,創始人主掌大權號令上下,百度、網易、京東莫不如此。
百度、網易、京東這三家公司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老闆能力強悍,並且公眾知名度極高,老闆幾乎就是公司的代言人了,他們身上的光芒之耀眼,讓職業經理人的存在感很低。
陸奇在百度總裁和COO的位子上幹了沒兩年,就與李彥巨集分道揚鑣,如今百度依然是李彥巨集的一人國。
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都在CEO之下設立總裁職務,比如張亞勤是百度現任總裁、劉熾平是騰訊的總裁,柳青是滴滴的總裁,林斌是小米的總裁。京東和網易是兩個例外,CEO下面不設總裁,職業經理人幹到的最高職務是高階副總裁,而他們離職創業的頻率也相當之高。
比如,陌陌的唐巖、YY的李學凌、雪球的方三文、猿題庫的李勇都曾在丁磊手下打工。而多點Dmall聯合創始人林捷、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都曾是京東業務leader,如今在新零售賽道狹路相逢。
職業經理人來去匆匆,好處是,可以讓組織處於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及時保持血液更新,也不大容易出現拉幫結派、權力板結等大公司病,這也是京東擁有一流執行力的關鍵。
京東是劉強東和前妻龔小京聯手創辦的,“京東”這個商號就是取自兩人的名字。二人聯手創業的佳話堪比死敵噹噹網的李國慶和俞渝。可是隨著龔小京的離開,這個“二元結構”被打破了,變成劉強東獨掌局面的“一核結構”。最後兜兜轉轉,龔小京放著好好的公務員不當,又跑回京東操心,可見這麼多年老劉生意越做越大,信得過的人反而越來越少了。
高處不勝寒
當年,劉強東興高采烈考上了人大社會系,到了北京才發現,這專業相當不好找工作,自然也沒法吸引異性。為了找女朋友,劉強東下了很大的決心要學一門最高深的專業。認認真真打聽了一遍,最後決定自學計算機程式設計,“如果女孩看我,多麼的高深啊,居然會電腦。”
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和當時的女友龔小京拿著12000元啟動資金,在中關村海開市場租下4平方米的攤位,打著“京東多媒體”的招牌,明碼標價銷售VCD光碟、錄影機。
這個時候,國美電器拿下了北京市場的半壁江山,新婚不久的黃光裕躊躇滿志地謀劃把門店開到天津去。
看到國美的成功,劉強東也打算開展連鎖經營,花了6年時間才開了12個店面,不料2003年又遇上非典,為了避免員工染病疫情,不得不一口氣把12個門面全部關掉。員工待在家裡沒事幹,手下一名經理提議:“為什麼不在網上給客戶賣東西,這樣就不需要見面了”。
恰巧,劉強東注意到中關村出現了一個噹噹網,創始人是一對夫妻,男的叫李國慶、女的俞渝,他們拿到了風險投資,從銷售圖書拓展到音像製品,很快就在市場上打出了知名度。
劉強東研究了當當網的模式,發現比線下連鎖成本更低,於是就放開膽子做起了電子商務。
2014年京東的戰略框架
噹噹網的出現啟發了京東,而噹噹網的創立則是受到亞馬遜的啟發,它還一度自稱“中國的亞馬遜”。雖然京東上線的時候劉強東“只知道噹噹,不知道什麼亞馬遜”,但是在學習亞馬遜這件事情上,他比李國慶、俞渝夫婦要果斷的多,這也使得京東迅速地超過當當。
2007年京東日訂單量突破4000,年底盤點業績,劉強東發現72%的投訴來自於物流。“我們賣的產品太高值了,被偷竊掉包的風險也大”,於是拿著今日資本投的1000萬美金搞起了自建物流。
李國慶和俞渝兩口子就沒這魄力了,他們不肯犧牲股權去換取融資,導致物流成了噹噹網最大的短板,很快就被京東趕超了,從電商第一陣營出局,最終淪落到被航海收購的地步。
有意思的是,今年3月,海航宣佈收購噹噹前夕,劉強東親自跑到海口的海航大廈,與海航二當家王健敲定了一筆戰略合作。劉強東希望藉助海航的全球佈局,推動京東的電商物流業務出海。兩個月後,京東還參與海航旗下上市公司供銷大集的定向增發,成為這家掌控60多萬家超市的零售隱形冠軍的股東。但是這一切,隨著今年7月王健意外去世而打上了問號。
不同於雷軍口口聲聲要把小米打造成下一個亞馬遜,劉強東悶不做聲地把京東搞成了最像亞馬遜的中國公司。儘管京東一直在對標和學習亞馬遜,劉強東卻說:“京東就是京東”。
2018年1月26日,京東公司的股票突破50美元,市值600多億美元,達到上市四年以來的最高點位。
隨後,憑藉2017年539億美元的營收,京東第三次入選《財富》全球500強,位列第181位。它也是榜單上僅次於Amazon、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全球第三大營收網際網路公司。
45歲的劉強東身價飆至700億人民幣。埋頭創業20年,終於迎來了最輝煌的時刻。
劉強東是個工作狂,唯一的愛好是戶外越野,他曾用兩個月穿越沙漠,期間始終拒絕把方向盤交給他人。當京東駛入無人區,對掌舵者的依賴也到了最嚴重的程度,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翻車風險。
京東的多事之秋
北京時間9月4日晚上,勞工節之後美股開盤交易,亞馬遜市值一度突破一萬億美元。與此同時,受“劉強東事件”影響,京東股價一度跌破7%,200多億人民幣市值瞬間蒸發。
京東一直將亞馬遜作為學習的榜樣,當亞馬遜繼蘋果公司之後,成為第二家邁入“萬億美金俱樂部”的科技公司的時候,而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京東公司,正在陷入多事之秋。
首先,除了賴以起家的3C數碼這個基本盤以外,京東的電商業務幾乎已經全面失守。
根據questmobile的資料,月活使用者的使用頻率、使用時長這兩個指標上,京東不僅全面落後於天貓淘寶,甚至比不過創立僅僅三年的拼多多,使用者使用頻率這個指標也不敵唯品會。
為了提升內部效率,今年8月,京東商城進行大規模結構調整,取消原有的體系劃分,整合為七大板塊,業務的重點聚焦於電子文娛、大快消、時尚生活、商業提升四個事業部。
社交電商黑馬拼多多的迅猛崛起,不僅打亂了京東的步調,更降低了其在騰訊電商戰略格局中的權重。京東倉促推出的拼購業務,也順勢把自己拖入了拼多多、蘇寧拼購、淘寶拼購的競爭紅海。
其次,京東加緊了新業務的開拓步伐,這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還要忍受虧損的折磨。
自去年以來,京東相繼推出租房、網約車等新業務,特別是新零售投入了重兵。7FRESH挺進生鮮超市,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同屬騰訊陣營的小象生鮮、掌魚生鮮、超級物種展開混戰;京東到家打入大賣場、便利店渠道;自營的京東小店還要以每天新開1000家的速度攻入社群;今年京東搭上海航、google這兩棵大樹推進歐美市場,到亞馬遜鼻子底下搶生意。
資本市場進入寒冰期,大量網際網路公司流血上市,美團已經暫停了網約車業務的投入,並決定削減摩拜單車的投入。放眼望去,京東的擴張處處是紅海,猴年馬月才能進入收穫期。
創立20年, 京東並沒有建立一個盈利的現金牛業務,全面擴張所需的資源,幾乎全部來自外部渠道,比如京東延長了供應商的回款週期,以便從這些應付賬款等滾動資金中榨取更多的利息收入。
彼得·德魯克說得好:短期內支援新業務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兩年後仍然只是數量的增長,而沒有提高生產率的話,就應該將其視為肥胖,企業需要放棄這塊贅肉,以免成為整個系統的負擔。
隨後,2017年京東把金融和物流兩大燒錢的業務分拆出來,獨立運營、獨立融資。這讓業績報表變得漂亮了不少,2017年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實現淨利潤1.17億人民幣。
不過,今年金融調控不斷加緊,“斐訊聯璧金融案”拖了京東金融業務的後腿。而在物流賽道上,順豐、菜鳥、蘇寧的持續發力,將行業推入近身肉搏階段,免不了一場腥風血雨。
電商業務增長乏力、新興業務還在虧損、全球拓展剛剛起步、金融與物流板塊分拆,短期來看,這四項舉措不但降低了京東集團的營收增速,也導致了進一步的虧損。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披露:第二季度營收增速降至上市以來最低水平,並且蒙受了4.96億人民幣淨虧損。
增長是每個企業與生俱來的夢想,但是知道自己究竟是在成長還是在發胖的企業並不多。
2014年京東上市讓劉強東的公眾形象經歷了明顯的轉變。此前,他是不斷挑釁和攻擊攻擊同行的好戰分子,在微博上懟噹噹、戰蘇寧,口出狂言、桀驁不馴,藉助與女下屬的緋聞為新業務造勢,混不吝的勁頭兒當中夾帶著一絲street smart。此後,他開始注重儀表和形象,把微博簽名改成了“低調、低調、再低調”,除了為京東吆喝,也開始對公共事務發言。
洗脫早年的草莽色彩,劉強東轉型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商業精英。他成了商學院的創業導師,頂尖企業家圈子的一員;他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用宿遷口音的英語發表演講。閒暇之餘,他仍然會親自為客戶送快遞,不同的是,三蹦子升級為北京牌汽車、火紅的京東物流工作服換成了黑西裝,只有那條扎眼的黃色領帶,隱隱透出一股農民企業家式的審美。
一身黑西裝的劉強東,親自送快遞
慣看春秋之後,你會發現,成敗只在一念之間,莎士比亞早已寫好商界巨擘的劇本: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鉅富的財產蕩毀,而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參考資料
李志剛:《創京東》
劉強東:《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
劉強東人大演講《一個人大社會學窮學生的逆襲之路》
《華爾街日報》記者《劉強東一旦缺席,京東董事會寸步難行》
《財經》雜誌記者宋瑋:《劉強東,君子豹變》
《南方週末》記者謝鵬:《多面劉強東》
《財經》雜誌記者宋瑋,劉一鳴:《劉強東回來了,京東就回來了》